山海经是什么时候写的?

吴瑞汉-

可以肯定,比商周要更早,虽然今本《山海经》不可能是完全古本原本,但是,里面必然有古本的内容保留,而且,研究起来,应该说,大多数内容的确是非常古老的古本,这就是《山海经》比商周早的证据。

首先,我们从先秦史籍可以得知周代的语言文字系统。从「甲骨文」可得知殷商时期的语言与文字系统。

而《山海经》则与这两者完全不同,从《山海经》的晦涩难懂与光怪陆离的特点来看,其年代显然是更早,而不是更晚。

一、数词非常原始

《山海经·海外南经》:“三首国,在其东,其为人一身三首。”
《山海经·海外西经》:三身国在夏后启北,一首而三身。 一臂国在其北,一臂、一目、鼻孔。有黄马虎文,一目而一手。 奇肱之国在其北。

这些记载,今人很多把他们当成是三头六臂,其实这完全是望文生义,所谓“三首”、考据比对,就是「大」的意思,因此,三首、三身就是指头大和身材魁梧或高挑。

此处的「三」和「九州」中的「九」之原始用法是一样的。同样的例子,甲骨文里,殷人有将「七」作为「大」的用法,可见《山海经》的古老并非主观臆测。

除此以外,还有很有名的后羿射日——“十日并出”实际上是指极其酷热,所谓后裔射下其中9个太阳,显然是后人神化了故事渲染。

二、形容词也极其古老

最有名的莫过于「弱水」。

「弱水」就是指河流干枯,你看,到了殷商、西周时旱、竭,等词是有的,可是《山海经》里却无法这样形容,只能用动词来描绘,这显然是更加原始的习惯。

还有《海内经》曰:

“又有黑人,虎首鸟足,两手持蛇,方啗之。”

既然是「人」,而且还有「两手」,那么他就不可能是老虎头,「虎首」显然是指人的面部气质或形象,最有可能的是下面这张图这样:

你看黑人不是从古至今都喜欢在自己脸上涂涂画画吗?这不就是「虎首」?

而「鸟足」则应该是指黑人的指甲在黑皮肤的反衬下,和某种鸟的脚趾很像。

《山海经》里整个语言系统与商周完全不同,就是它最古老的证据。


無風即風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被认为是一部富有神话色彩的最古地理书,也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物种演化,地理变迁的传奇之作。

《山海经》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名俗,民族等方面等内容。

有些学者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海内外丰富的山川鸟兽等资料。除此以外,《山海经》还以流水账的方式记载了一些奇闻逸事,然而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记载了一百多个邦国,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条水道以及诸多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信息。

中国古代也一直把《山海经》当作史书看待,它是中国古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山海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众说纷纭,过去认为是禹,伯益所作,大约处于周,秦人的记载。然而北齐《颜氏家训 书证篇》又据《山海经》文中又长沙,桂阳,等秦汉以后的地名,则认为绝非禹,伯益所作。


后世中,随着考古学的发展,禹,伯益只说日趋被否定。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的成书非一时,作者也非一人,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中期,于西汉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并且书中很多内容可能来自于口头传说。


作者还行,悟空问答文化答题达人,热爱阅读,热爱交流,每年读书300本,对我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我。谢谢。

作者还行



山海经,可以说是作者不详,它可以说是史前文明记录,也可以说是上古神话的源头,更可以说是上古时代的地理书籍。



我认为山海经作者应该是三皇时代人皇氏末年,五帝初时代的人写的,而且写这本书的应该是两类人写的。第一个人是仓颉。

仓颉是史皇氏部落的人,可以说创造了文字,那么会不会是仓颉部落的人写的呢?这也不算是没有可能的。



还有一个记载,山海经记载过有仙人,寿命非常长,就连黄帝内经说上古有真人。那么这本书会不会是上古时代的真人记载的?他能飞越世界,沿途旅行记载很多的事情,所以就把这些事情都记载了山海经呢?

这些都是猜测,当然山海经是个上古时代的的大作,我们后人学习收益至今。我是独坐静饮淡看世态炎凉,专注历史,喜欢的就关注我吧,给你最好的历史回答。


独坐静饮淡看世态炎凉

文/刚好经过 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吾辈,乃匆匆过客。

山海经是什么时候写的?



首先,我们要清楚它是一部志怪古籍,讲述远古神话,奇异怪兽,地理宗教等,可谓包罗万象,有点类似维基百科。



它并不是某个人单独的一篇著作。 最早的内容应该是口口相传,版本众多,有学者认为从夏就已开始。战国以后陆续收录编著成书,而第一次以山海经名字出现,最早见《史记·大宛传》:“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说明司马迁看过《山海经》。所以司马迁之前,也就是西汉之前《山海经》的书名应当早就已经有了。


那么在没有其他史料证据的情况下,普遍认为山海经是先秦著作。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和启发。


刚好经过

文:万物有类

这个问题,我就不上图了。

《山海经》,是上古时期大禹的大臣伯益写的。但并不是他凭空写出来的。严格意义上说,他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根据大禹的实践编译出来的。

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在舜做天子的时候,大禹的工作成果是什么?《史记》记载: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

换句话说,大禹除了我们熟悉的治水工作,他还把当时的世界走了一遍。要道,“九”不是真的就是9这个数字,而是代表非常之多。

问题又来了,他怎么知道哪里是世界的边缘呢?他怎么知道这座山后面还有平原呢?

答案在于一张图,这张图就是《山海图》!

大禹怎么得到这张图的,现在史无考证。但他就是跟据这张图,走遍天下,《史记》上说他走了“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单单治我们现在国内的水,是不要走那么远的。

他最后把《山海图》铭刻于九个大鼎(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想得到九鼎的原因)。并把自己走遍天下的勘定结果口述给了伯益,伯益据此编译出了《山海经》。

至于《山海图》的历史有多长?是什么人画的?九鼎去了哪里?这些历史问题,恐怕要等人类的科学再发展几个阶段以后才能知晓。


我是【万物有类】,请关注我,让我们一起读史明智,谢谢!


野史铿

山海经是《史记》前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作者不是一人,由口口相传,到仓颉造字,可能有仓颉的记叙,还有其他人的功劳,也有到司马迁《史记》前的人的功劳。文字就是记录事物的。从象形文字诞生开始文字记录,用图形表示物,指示。内容包括动物、植物、山川、河流、事件、神话、民族、家族、风俗、医、巫、八卦、祭祀、技术、农事、渔、猎、交易、战争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