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神回覆”?

熊石1982

中國歷史上從來不缺乏以“神回覆”化解危機的機敏能人,但以“神回覆”化解個人或者團隊危機不過只是急中生智的小聰明,在中國外交史上,一句應答得體的“神回覆”往往能夠捍衛國家利益與尊嚴,下面就來聽竹子講講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外交神回覆”:

春秋戰國時期,趙國大夫藺相如以機智善辯而聞名,他“完璧歸趙”的事蹟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今天講的是他另一個傳奇故事:如何在澠池秦趙會談時為趙王立威保駕。

澠池合議中,秦昭王在飲宴時,故意說聽聞趙惠文王善於彈瑟,便請趙王現場演奏一曲,趙王答應。曲罷秦昭王忽然招來秦國史官,命其記錄“某年某月,趙王為秦王鼓瑟。”這是故意侮辱趙王,顯示秦國地位的行為,於是藺相如上前,請求秦昭王說:“臣聽說秦王善於擊缶(一種打擊樂器),也請秦王為我們表演一下。”

秦昭王發怒拒絕,藺相如直接抱著缶上前說:“我距離大王五步以內,身上的血隨時可以濺到您身上。”秦王畏懼,不得已只能擊了一下缶,藺相如馬上招來趙國史官,令其記錄“某年某月,秦王為趙王擊缶。”挫敗了秦昭王的氣焰,維護了趙國的君主與國家尊嚴。

班超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外交家、軍事家,有關他“投筆從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故事,大家應該也不會陌生。他在出使西域時,也有過驚人的“神回覆”,現在就來講講他在於闐國不戰而降其王的事蹟:

于闐國王廣德攻破了莎車國後自滿自傲,開始不把東漢放在眼裡。當時的匈奴也意欲與之交好,派遣使節“監護”于闐國。班超前往,于闐王廣德對待漢使比較輕慢,當時于闐國王室崇信巫師,時值天有大風陰雲,有巫師說這是因為漢使騎的馬是“禍馬”招來神怒,應當問漢使要馬拿來祭祀神。廣德便派人向班超索馬。

班超聞言不動聲色,讓侍者回復說不知道具體是哪一匹,讓巫師自己來牽馬。等巫師到來以後,立即砍了巫師的頭送回去,又召集自己的衛士厲兵秣馬,作出要有所行動的樣子。于闐國王廣德聽說過班超曾經在鄯善國殺死匈奴使臣,逼迫鄯善國王歸降的事蹟,看到巫師腦袋當即嚇破了膽,自己殺掉匈奴使節向班超請罪。班超不費一兵一卒,再次鎮服於闐國。

1987年菲律賓總統訪華,曾與鄧小平主席談及南沙群島問題,菲律賓總統說:“從地理上,這些島嶼距離菲律賓很近。”鄧小平隨即回覆:“從地理上,菲律賓距離中國也很近。”


在下翩竹



★【妹妹我思之】神回覆【哥哥你錯了】



話說清朝一童生,參加科考。題目是《昧昧我思之》,學渣沒讀過《尚書.秦誓》也就算了,關鍵還不認識“昧昧”!洋洋灑灑,以【妹妹我思之】寫了篇纏綿悱惻的情書。你這是要向考官表白嗎?考官批曰:【哥哥你錯了!】

★★【皇上您咋造反了?】神回覆【造反的是你!】




東魏孝靜帝在權臣高澄的控制下過得相當憋屈,準備和心腹挖地道出宮,然後號令天下滅了高澄。挖到城門口被士兵發現阻止,報高澄。在殿堂上高澄說: 【我們父子忠良,皇上您咋造反了?】孝靜帝說:【都是奸佞造反,哪有皇帝造反?造反的是你,我已將生死置之度外,想謀逆弒君,來吧!】說得高澄哇哇大哭請罪!孝靜帝殺不了他的,高澄哭不是怕而是尷尬!

因為之前高澄私下對皇帝勸酒,皇帝義正言辭不喝!高澄罵【朕,朕,朕,狗腳朕!】還讓屬下打了皇帝三拳!

★★★【我無罪,為啥打我?】神回覆【我無恥】




楚國伐隨國,隨國問:哥我咋了?楚國回:不咋。隨國問:我不咋,為啥打我?楚國回:我無恥!原文是【我無罪】,回答是【我蠻夷】。好吧!你牛逼!

★★★★【御史吃shi】看福垊咋神回覆【?】



侍郎紀曉嵐、尚書和珅、御史在屋中見門口一🐶走過。和珅問:“是🐺是🐶?”尚書、御史大笑。紀曉嵐回:“上豎是🐶,下垂是🐺,遇人咬人,遇shi吃shi。”御史吃shi有典故的。話說是唐朝御史郭霸見當時丞相魏元忠病,他學勾踐嘗吳王糞便判斷病情的典故嚐了魏元忠的米田共,由是名聲大噪。

那麼你是尚書該如何反擊?那麼如果你是御史改如何反擊?

尚書:室狼無二——侍郎無二!因為人們總認為黃門侍郎是(像)太監,其實太監是黃門給事中。這句話說紀曉嵐是屋裡的狼像太監。也說明紀曉嵐不是幹吏,只是靠搖唇鼓舌的弄臣。還有就外面這條🐺(🐶)是室🐺無二。

御史:天山室🐺!天山(特指迪化——烏魯木齊)是紀曉嵐的傷心地,他因為給tan guan通風報信,而被髮配到迪化。剛回來就引狼入室了,莫非是中山🐺他哥,天山🐺?


福垊

一、楚國:“我蠻夷也”

三十五年,楚伐隨。隨曰:“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

歷史上出兵討伐敵國都有個講究師出有名,楚國又一次攻打隨國,隨國國君說:我沒有任何罪名,你為什麼攻打我?楚國國君說:你平常不都罵我是蠻夷嘛,我就蠻夷了不講規則怎麼著?

二、何不食肉糜

《晉書·惠帝紀》:帝嘗在華林園,聞蝦蟆聲,謂左右曰:“此鳴者為官乎,私乎?”或對曰:“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及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矇蔽皆此類也。

西晉的晉惠帝司馬衷是著名的大昏君,有一年發生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觀音土,許多百姓因此活活餓死。消息被報到了皇宮中,晉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聽完了大臣的奏報後,大為不解。“善良”的晉惠帝很疑惑:百姓肚子餓沒米飯吃,為什麼不去吃肉粥呢?

三、諸葛子瑜之驢

諸葛恪字元遜,諸葛亮的兄瑾之長子也。恪父瑾面長似驢。翌日,孫權大會群臣,使人牽一驢入,長檢其面,題曰:諸葛子瑜。恪跪曰:“乞請筆益兩字。”因聽與筆。恪續其下曰:“之驢。”舉座歡笑。權乃以驢賜恪。

東吳名臣諸葛瑾(字子瑜)因為臉長得長,經常被孫權嘲笑。一天,孫權召集大臣們,差人牽一頭驢來,在驢的臉上掛一個長標籤,寫上:諸葛子瑜。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剛好在,於是他跪下來說:“乞求給我一隻筆增加兩個字。”於是孫權就給他筆。諸葛恪接下去寫了:“之驢。”連起來就是“諸葛子瑜之驢”,在場的人都笑了。於是孫權就把這頭驢賜給了諸葛恪。

四、獐邊者是鹿,鹿邊者是獐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他的兒子王雱(音同“乓”,與其父王安石、叔父王安國並稱“臨川三王”)也是英雄出少年、號稱奇才。話說有一次有個好事者帶了一頭鹿一頭獐去王家讓王雱辨認一下。

當時王雱年紀很小,根本不認識獐和鹿。但王雱不願說不知道,於是淡定地說了句:獐邊者是鹿,鹿邊者是獐。此話一出,好事者目瞪口呆,連連稱讚。

五、一拜一起,未足為勞

三國伊籍是劉備手下著名的外交官,有一次伊籍出使東吳。伊籍到東吳後,拜見孫權,孫權就想著刁難一下伊籍,於是就開口慰勞伊籍:“真是難為你了啊,侍奉一個無道之君一定很辛苦吧?”(勞事無道之君乎?)

伊籍聽了,一臉誠懇地回答:“哪裡哪裡,剛剛只是一跪拜一起立,根本算不上辛苦啊。”(一拜一起,未足為勞。)

孫權:…………

六、汗出如雨和汗不敢出

魏文帝曹丕在位的時候,有鍾毓、鍾會倆兄弟年少成名,有一次鍾繇引見他們兩個去見曹丕;

第一次去朝拜曹丕,結果鍾毓緊張地全身是汗,鍾會呢好像沒事兒一樣,從容的很。曹丕故意問:“鍾毓啊,你怎麼出了那麼多汗啊?”鍾毓說:“陛下天威,臣戰戰兢兢,汗如雨下。”

曹丕又故意問鍾會:“那你怎麼不出汗呢?”鍾會學著他大哥的口氣說:“陛下天威,臣戰戰兢兢,汗不敢出。”曹丕於是哈哈大笑。


以史為鑑

一、

民國有個軍閥叫張宗昌。俗稱“三不知將軍”(不知自己有多少錢,多少兵,多少老婆)

有些哥們知道,他喜歡寫詩。但咱不提這事。

有一次上頭(估計是軍閥頭子)派來一個人來調研(姑且讓我這麼說說罷),叫郭松齡。

兩人談的很投機。

然後談崩了。

郭松齡是個土匪頭子,也不管張宗昌有沒有槍,上去就是一句“(和諧)你媽!”

張宗昌也不甘示弱,立馬強硬的回應說:“既然你(和諧)過我媽,那你就是我爹了!”

然後跪下了……………………

郭松齡一臉懵逼(換誰都懵逼)。

據說,他調研回去之後給張宗昌說了一堆好話……



二、

太平天國打開了南京,洪秀全在天王府舉行大宴會犒賞文武。

東王(僅比洪秀全低一級)楊秀清不開心。天國江山大部分是我打得,為什麼是你當天王?

心裡不服,還不想撕破臉。

心生一計。

這時服務員(姑且讓我這麼說說罷)端給洪天王一盤狗肉。楊秀清看見了,湊過去(活像基佬)對洪秀全說:

“天王,您少吃點,這盤肉犒賞犒賞我們吧還是。”

洪秀全還沒答應,他就把狗肉端走了,端到自己跟前嚏嚦禿嚕的吃。

所有人都大驚失色。這是對天王的大不敬!

應該問斬!

洪秀全都要氣瘋了,他何嘗不知楊秀請是想奪他的權,但是他還是忍住了(楊秀清有兵權),於是他對服務員說:

“看來東王很愛吃狗肉啊,好啊,來人,給我們親愛的東王上十盤狗肉!讓他吃!”


楊秀清一臉懵逼。

後來東王造反,最終被義王石達開平定,史稱“天京事變”,太平天國走向頹勢,最終滅亡。這是後話。


三、

楚伐隨。

隨曰:“我無罪。”

楚曰:“我蠻夷也。”

咱給翻譯一下。

楚國要揍隨國(為什麼?搶地盤唄。)

隨國派人來說:“我們隨國沒有噁心您吶,憑什麼揍我!”

春秋時期,出兵的理由很重要。因為那時都是諸侯,還不是完全獨立。

但楚國明顯不管那套(本來就不是周王朝封的),說:“老子是混蛋。”

混蛋揍人還需要理由嗎?不打人才要理由吧。

其實楚國後面還有幾句話,意思是說你們中原都能打成一鍋粥的搶地方,也不差我一個。

隨:MMP。怎麼碰上這麼個噁心的鄰居。



四、

唐玄宗很喜歡打架子鼓(姑且讓我這麼說說罷)。

當時有個很有名的樂師,叫李龜年。

杜甫還給他寫過詩呢,《江南逢李龜年》。

唐玄宗召見他研究音樂。李龜年也會打架子鼓,並向唐玄宗吹說,老子打斷的鼓槌可以裝兩箱子。

唐玄宗笑而不語,叫人拿出四個大箱子來讓李龜年看。

李龜年打開一看,目瞪口呆。

四箱子裡全是打斷的鼓槌!

大哥,你確定你要當皇帝嗎,不如跟我混,保證唱出長安,唱出中國,走向世界。

屈了材料了,居然當皇帝……



五、

還是唐玄宗(這貨除了搞事還是搞事)

唐玄宗有一天閒的沒事在大明宮裡溜達,碰到一個裁縫。

他閒的真的是蛋疼,他把自己的平天冠給裁縫,讓他修補修補。

裁縫也沒多想,修唄。

修好了,裁縫把它還給李隆基。

李隆基看了看,說:“這個就送給你吧。”

差點沒把裁縫嚇死,古代你要是敢拿平天冠晃悠,那是禍滅九族的大罪,造反的罪。

裁縫當時嚇得腿肚子都轉筋,誰知道李隆基笑呵呵的說:“沒事,你拿回家趁沒有人的時候,自己戴著玩玩吧。”

操,這他媽是皇帝嗎。


六、

西晉帝國。

晉惠帝司馬衷當皇帝。

大臣:“國家沒有糧食了,百姓餓死無數啊。希望陛下出一良策解決饑荒。”

司馬衷:“沒糧食?”

大臣點頭。

司馬衷:“那為什麼不去吃肉湯呢?(何不食肉糜)”

大臣,卒。死因,不詳。

碰到這種傻(第二個字母)皇帝,算是倒了八輩子黴。


七、

岳飛死。

南宋另一個大將韓世忠知道了,過來問秦檜:“憑什麼殺岳飛?”

看那樣子,如果秦檜說不出來,韓世忠能把他撕的一條一條的,然後用鹽浸了剁點韭菜包餃子吃。

秦檜:“岳飛謀反。”(不敢多說,言多必失。)

韓世忠:“有什麼證據?”

秦檜:“大家都這麼說,或許有(莫須有)。”

岳飛就這麼死了。秦檜則終老晚年。

後來明朝的大功臣于謙,也被“還鄉團”的奸賊徐有貞用了一個很類似的詞給定了罪。

“意欲。”

有人說于謙沒死,他不知道為什麼改行跟郭德綱說相聲去了。

我倒是希望這是真的。


八、

明朝,宣宗年間。

有個王爺要造反。為什麼?他爹朱棣造反成功了。

朱高熙早就特麼想造反了,天天想造反,想了二十來年,造反造的人盡皆知,居然還沒有造起來,這不僅侮辱了他的人格,還侮辱了他的智商。

去你媽的,今天反了得了!

京城派來個人叫侯泰,勸他別造反,心裡說造反你也白造,就你這智商……


朱高熙卻油鹽不進,他亮出兵器對侯泰說:“憑這些就可以橫掃天下了。”

“告訴你的主子(歸報爾主),把想抵抗的大臣抓來給我,我還可以思考一下我到底要不要造反(徐議我所欲)”

智商低就算了,還自大愛裝逼。

死了得了您吶。

一個月後,明軍兵不血刃佔領了朱高熙的老家(投降了)

他投降時說:“臣罪萬萬死,唯陛下命!”


我還能說些什麼?

之後,朱高熙被軟禁起來。一次朱瞻基(宣宗)跟他聊天,他故意絆了宣宗一下,宣宗受不了了把他當叫花雞給悶死了。

還能說些什麼?


艹,寫了這麼多,好像不是什麼神回覆,好像一個作死排行榜啊。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要不是沒到十八歲加不了V,我早就……算了大家多多支持吧!


鐘聲太守

說一個春秋時期的吧,大家知道春秋時期有一個霸主叫齊桓公,舉著一個尊王攘夷的大旗,號令天下。

但也不是人人都聽他的,比如南方的楚國,老牌的不服周國家,當年不服周王室,現在當然也不服齊桓公。

齊桓公早就想收拾他了,苦於沒有什麼好的藉口。但有一次,終於被他抓住機會了。

有一天,齊桓公跟著自己的小老婆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

這時候,他的一個叫蔡姬的小妾突然頑皮起來,在船上扭來扭去,船是小船,經不起她搖晃,搞不好,齊桓公就要鴛鴦戲水了。

齊桓公嚇得臉蒼白,上了岸就大怒,然後把這個蔡姬給休了。

蔡姬當然是蔡國的,而這個蔡國妹子回孃家後,蔡國幹了一件摸不清頭腦的事,把這個蔡家妹子又改嫁了。

從史料上推測,這個接盤俠就是楚國的楚成王。

蔡國為什麼這樣幹呢?

在史書中,我們看到蔡國一直是齊國的跟班國,不然也不會把妹子嫁給齊桓公。可蔡國跟楚國近,楚國沒事來削一下蔡國。原本齊桓公是霸主國,要負責保護蔡國。但齊桓公同志事務繁忙,又要尊王又要攘夷的,沒時間關照這麼多。

所以蔡國故意把齊桓公休掉的老婆嫁到楚國,就是挑起兩個大國的爭端,然後決一個真正的大哥出來,他好去跟隨。

事情如他所願。齊桓公召開諸侯大會,召集八國大軍討伐蔡國,這算是中國的特洛伊戰爭吧。

蔡國本就是小國,八個國家一起打,那比慈禧還慘,肯定要成一盤菜了。

但蔡國不慌,大軍一來就投降,因為真正的戰爭將在楚國跟八國聯軍之間展開。

齊桓公拿下蔡國後,順勢就進攻楚國。

剛到楚國邊境,楚國的使者屈完就到了。

楚國一看對方來勢很猛,硬碰不是辦法,就決定大家談一下。

這時候,楚國的使者屈完說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話:

“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齊侯在北方,我們國君在南方,我聽說就是牛發了情,也不會去找馬發洩,沒想到您竟然跑到了我們楚國來,這算什麼回事呢?

齊桓公是無話可說啦,這時候,齊桓公的國相管仲出場了,他開始翻起了楚國的老賬:

“當年周成王對我們的祖先太公說:‘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們。’東到大海,西到黃河,南到穆陵,北邊到無棣。都是我們齊國的征伐範圍。現在該你們朝貢的包茅不按時獻納,沒包茅濾酒,天子祭祀活動就受影響,我們齊國國君特地來追查此事,還有昭王當年南巡,沒有回去,我們齊侯也要問個清楚。”

也不知道當年周成王給齊國這個征伐天下的經營範圍時,有沒有規定經營期限,但這一句顯然來頭很大,把屈完都嚇完犢子了。

停了一會,屈大夫深吸一口氣。

“貢品沒送到,這是我們國君的過錯,以後一定及時上交。”說完,屈完還表示,這一期的包茅,楚國已經準備好了,就等齊侯轉交周天子。

看來,楚國也猜到了齊國會有這樣的藉口,早就做了準備。

可是,昭王的事情你怎麼解釋?當年昭王伐楚,結果坐的船膠解了,昭王淹死在漢水裡,這個你們總賴不掉吧。

對於這個指責,屈完不慌不忙。

“昭王沒有回去的事情,跟我們楚國人沒有什麼關係,要問,就請向漢水邊的百姓打聽吧。”

管仲語塞了,這也不能怪楚國賴債,當年昭王淹死一事,楚國嫌疑最大,但周王室好面子,一直不肯承認是楚國做的手腳 ,對外宣稱是船工用膠糊的船。

說來說去,楚國好像是冤枉的。再圍毆楚國,似乎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屈完適時提出,願意跟中國諸國締結盟約,友好相處。

管仲同意了這個提議,楚國也承認了自己不按時納貢的錯誤,現在楚國有了準備,再強攻,未必就有勝算。能締結盟約,見好就收吧。

齊桓公率領八國聯軍主動後撤三十里,退到了召陵。準備與楚國和解。

聽完管仲的談判簡報,齊桓公心裡還是有些不痛快。好不容易召集這麼多軍隊,也沒派上用場,太可惜了。於是,他靈機一動,準備給楚國人一個下馬威。

“這次起兵也不是為我,不過是為了繼承先君建立起來的友好關係。你看,我們也建立這樣的關係好不好。”

言下之意,你們楚國也該像宋陳衛鄭許曹這七國一樣,加入到幽盟組織裡來,聽從我齊伯主的號令。

這是一個不好回答的話,不同意,就是傲慢,會給接下來的盟會造成不利影響,同意的話,就等於承認了齊桓公的老大哥地位,楚國就要跟宋陳衛這些國家一樣,成為齊桓公的跟班。

想了一下,屈完答道:“承蒙您為我們的國家社稷祈福,接收我們的國君,如我們國君之願。”

要想讓我們楚國當小弟也可以,你先把幽盟的宗旨改成替楚國社稷祈福.

這是一個無法讓齊桓公滿意的答覆,他再一次指向八國大軍。

“用這樣的軍隊作戰,誰能夠抵禦?用這樣的軍隊攻城,什麼樣的城不能攻克?”你要是再這樣不服從管理,就看看這些軍隊,你們楚國的軍隊抵禦得住嗎?你們楚國的城經得起我們的一攻嗎? 這就是赤裸裸的威脅了。

屈完不卑不亢,給出了他的回應。

“齊侯要是用德行安撫諸侯,誰敢不服?您要是想用武力的話,楚國就以方城山為城牆,漢水為護城河。您的軍隊雖然多,但只怕也沒有用得上的地方。”

如果說齊侯率領的是天下最利的矛,楚國用山河造出世間最堅的盾。這是中原霸主的豪氣與南方舵主的蠻勁之間最激情的碰撞。

結果誰也沒有佔到上風。


後面還有一位會說黃段子的,這位就是秦宣太后,當年楚國打韓國,韓國派使者到秦國求救,管事的是秦宣太后,秦宣太后聽了韓國的請求,說我給你講個事情啊。當年我服侍先王,先王把一條腿壓在我身上的時候,我感覺睏乏無力,難以支撐,但當先王整個壓在我身上時,為什麼我反而感到很舒服呢?

韓國使者的表情是蒙圈的,這個話要是想像一下,就太汙了,何況說這話的還是秦國的太后。

最後秦宣太后還解釋道,這是因為全壓在我身上時,我有好處,所以不累,一條大腿壓過來,我沒好處,當然累。

這其實就是暗示韓國應該給點好處啦。

像這樣的絕妙對話在戰國可以說相當多啦,因為戰國紛爭,縱橫天下,能說會道的直抵千軍萬馬。所以口才之術在戰國最為突出。關於戰國口活的事情,我們下回多聊聊。


腦洞歷史觀

明代時有過一字判詞,可稱神回覆。是世上最短判詞。一少婦守節沒滿三年,要求再嫁。理由如下:“夫死無子,叔成公壯,瓜田歷李下,嫁是不嫁?”(這也是最短的狀紙)縣令判詞一家:“嫁”。



小馬公

唐朝有個宰相叫王鐸,此人在外威風,在家卻被老婆收拾的服帖,畏之為母老虎。唐朝末年發生黃巢起義,皇帝下詔催王鐸出征去剿滅流寇,他早就想擺脫母老虎淫威,這下有了藉口,把這位正室夫人留在家中,帶別的侍妾去前線。


王鐸夫人聽了很生氣,心想你還能逃出老孃手掌心,立刻帶領人馬追擊而來。

王鐸已經到達前線,黃巢大軍即將壓了過來打仗,這時探子報告夫人帶人來抓他,他嚇得手足無措,召集手下商量:黃巢從南面逼近,夫人北面趕來。前後夾擊,何以安處?

手下神回覆:

“乾脆投降黃巢得了。”


喜者寡言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48, "thumb_url": "3ea50003a9543e45e477\

執古御今

關於周亞夫之死,獄吏和他的對話,還真是一句神回覆。我們詳細說下事件的經過。

平叛吳楚七國之亂的功臣周亞夫,是因為兒子私自造武器,拖欠民工工資,被民工揭發到皇帝那裡去的。

皇帝派人來查,本來周亞夫的兒子造武器是想提前給老爹準備陪葬品的。

畢竟自己的老爹是武將,死了後,埋葬一些武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可是,現在的漢景帝正要找周亞夫的麻煩呢?

正好,就藉著這個事,漢景帝把周亞夫給抓到了監獄裡。周亞夫被交到了獄吏手中審問。

獄吏問周亞夫,聽說你私自造了武器?

周亞夫回道,那是我兒子給我弄的陪葬品。

獄吏說道,大大的狡辯,你明明是想造反。

周亞夫還是那句話,那是我的隨葬品。

結果獄卒來了一句神回覆,隨葬品,那你的意思就是說想死後在反了。

就這句話,弄的周亞夫沒話可說,他只好絕食兒子。


史學達人

1.太祖,我們是老鄉啊~

宋太祖曾親自提審囚犯,某犯哭訴稱:“臣是官家鄉鄰。”太祖疑惑,以為老家鄉親,便追問家住哪裡,答曰:住東華門(皇宮外大街)。太祖大笑乃釋。

2.師傅硬如鐵!

蘇東坡與佛印和尚算是一對老基友了,某次,佛印方丈室修好,請蘇東坡題字,無奈東坡兄沒時間,只得自題曰“參禪謁”。一日,蘇東坡拜訪佛印,見題字後脫口而出:“參禪謁,硬如鐵。”佛印大驚道:“誰告訴你的?”東坡笑答:“徒弟們說。”

3.李後主罰僧

南唐後主李煜酷好佛法,經常穿著袈裟誦經拜佛,對僧人優厚有加,甚至規定:僧人若通姦被抓,只需禮佛三百拜,免除刑罰。對此,大文豪馮夢龍曾兩眼放光的說道:“三萬拜也情願!”

4.老子三十七代孫李章

某前朝宰相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在蘇州遊玩,一時興起,於牆上題字曰:“大丞相再從曾侄孫某至此。”恰巧被李章看到,頓感搞笑,遂模仿其語氣在一旁題字:“混元皇帝三十七代孫李章繼至。”

5.與“詩仙”並肩的男人

唐朝有李姓某人,平生仰慕李白,曾模仿李白《姑孰十詠》作了一個續篇翻版,詩成後,認為自己才學高超,可與詩仙並肩矣,遂自號為“李赤”,頗為得意。結局:後為廁鬼所惑,死於廁。(奇男子也!)

此條不算“神回覆”,實乃“神結局”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