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曹操誰能稱帝,其實早在二百年前已註定,還是漢武帝親口說的

文 | 江隱龍

張角死後的第十四年,盤踞在淮南一帶的諸侯袁術稱帝了。當時散佈在十三州的諸侯還有十幾路,其中袁紹、曹操的實力亦不弱,更重要的是大漢天子還在許昌。袁術沒有一統天下的赫赫武功,何以認為自己已經得到了天命,並進而敢稱帝?

袁術曹操誰能稱帝,其實早在二百年前已註定,還是漢武帝親口說的

袁術稱帝的基礎,自然時當時混亂的局勢與其強大的實力,但新朝末年公孫述糾結於稱帝無名一樣,袁術在功業不足的情況下稱帝,必須有足夠的理論依據。他的第一個依據是手中有自嬴政以來代表天命的器物傳國玉璽——當時秦朝末代皇帝嬴子嬰便是以向劉邦獻上傳國玉璽的形式投降的;他的第二個依據則是劉徹那句著名的預言:“代漢者,當塗高也。”

袁術曹操誰能稱帝,其實早在二百年前已註定,還是漢武帝親口說的

袁術字公路,“路”“途”同意,而“塗”又通“途”,故袁術認為自己便是劉徹口中的天命之子。袁術認為其姓氏出於陳,陳氏為舜之後,而“舜后土德”,正合袁術以土代火——再加上新得的傳國玉璽,袁術稱帝之心便一發不可收拾了。

袁術曹操誰能稱帝,其實早在二百年前已註定,還是漢武帝親口說的

應當看到,自秦以降,“五德終始說”與讖緯之學的流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王朝“萬世一系”的慣性。這一理論不旦沒有加強皇帝統治的向心力,反而成為改朝換代的加速器,以至於王莽、公孫述、張角、袁術等人雖出身各異,卻均能從其中推論出天命在我的結論;當此之時,反而是那一句充斥著“血統即正統”理論的“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相對更能維繫漢朝的天命。袁術敢於在天下未定之時,僅憑“代漢者當塗高”這一句讖語而稱帝,也不啻是當時社會觀念的一種表達。

袁術曹操誰能稱帝,其實早在二百年前已註定,還是漢武帝親口說的

袁術稱帝很快失敗,傳國玉璽復歸於天子。這當然不是源於其天命理論的薄弱,而是其實力遠遠達不到稱帝的水平。然而從政治角度來看,袁術稱帝失敗意味著他不是“當塗高”:袁術之字,只對應了“塗”,卻沒有對應到“高”,所以其敗也是“理所當然”。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天下沒有“當塗高”存在,東漢的天命註定還將在亂世中繼續掙扎。

袁術曹操誰能稱帝,其實早在二百年前已註定,還是漢武帝親口說的

終於,諸侯混戰的格局漸漸歸於三足鼎立,曹魏、蜀漢、孫吳三個帝國分別在雒陽、成都、武昌成立了——三個國家以三帝之名三分天下,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前無古人之事,天命理論註定在這一時期呈現出多樣化的格局。

首先是曹魏。曹魏的開國君主是曹丕,但其奠基人卻是曹丕之父曹操。曹丕代東漢的程序與王莽代西漢極為相似,只是經過父子兩代的努力方才達成,又與統一天下的戰爭相隨,其中過程相對曲折。

袁術曹操誰能稱帝,其實早在二百年前已註定,還是漢武帝親口說的

王莽稱帝之前,先後經歷了授安漢公、加號宰衡、進九錫、稱假皇帝的步驟,最終在翦除異己、時機成熟之後令天子禪位。而曹操,也在其南征北戰中先後封魏公、進九錫、封魏王、“設天子旌旗”。兩者之不同,唯在於曹操最終沒有稱帝,這一步最終將由曹丕來完成。

袁術曹操誰能稱帝,其實早在二百年前已註定,還是漢武帝親口說的

王莽是權臣攘奪天命一事的開創者。因為此舉前不見古人,所以他的一切形式都將成為後人效仿的經驗,而曹操、曹丕父子的代漢之舉,除了在爵號上略上不同,其餘幾乎完全復刻了王莽代漢的故事。曹丕稱帝之前令東漢末代皇帝劉協下禪位詔書,劉協下詔三次,其中又伴隨著群臣幾十次上表勸進,然而均被曹丕推辭。在劉協第四次下詔禪位時,曹丕終於因天命所歸民心所向而“不得以”接受了禪位。

袁術曹操誰能稱帝,其實早在二百年前已註定,還是漢武帝親口說的

與王莽一樣,曹丕繼受漢朝的天命因為這一番禪讓程序而有著絕對的程序合法性。與此同時,“代漢者當途高”也在許芝口中得到了完美的解釋:“當塗高者,魏也;象魏者,兩觀闕是也。當道而高大者魏,魏當代漢。”當時宮門上有“魏闕”,其下常懸掛法令。宮門正對著大路,魏闕當途而高,正應“當塗高”三字。

袁術曹操誰能稱帝,其實早在二百年前已註定,還是漢武帝親口說的

早在近三十年前,西涼軍閥李傕佔領長安後把持朝政,便有人進言“塗即途也,當塗高者,闕也”,可見許芝的解釋未必就是其獨創。只是前人以闕對應李傕的“傕”,而此時許芝則將魏闕對應魏,一條讖語,前赴後繼幾許豪傑,劉徹也算是殺人於後世了。

袁術曹操誰能稱帝,其實早在二百年前已註定,還是漢武帝親口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