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闻韶处”在山东淄博哪个地方,有什么重要意义?

了不起的淄博

齐襄公与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有不轨行为,很不光彩,但也说明一个事实,周礼的约束力在那时的生活中已经松动,文姜的丈夫是鲁桓公,为此齐、鲁两个国家兵戎相见大打出手,文姜的儿子是鲁庄公,从历史图表看,齐桓公、鲁庄公、管仲在时间上有交集,或许曾在一起搓过麻将,我真不知道有没有这事情,应该没有,但孔子是后来人,这是不争的事实。



孔子感叹过“礼崩乐坏”,他来到齐国一是避祸,二则就是传播自己的思想,恢复周礼,他肯定听说了齐襄公的事情,所以坚定信心不远千里跑到齐国传教布道。

孔子在齐国看到的一定是与想象中的大相径庭,写下了表扬性的文章,这赞美是给管仲的,原话在《论语》里,他这样说:“假如没有管仲,我孔子也就是一个披头散发的野蛮人”,如果冠冕去讲,这是感慨和谦虚!如果作为一名“古齐国人”骄傲去谈,《管子》就是《论语》的老师了。



管仲的伟大不仅仅耳熟能详的经济,他在接受周礼的时候做了大胆的改革,很有名很实际的说法是“不吃饱饭怎么聊天?肚子填不满哪里来的遵纪守法?没有温饱何谈礼义廉耻?……”在那个时候人分四等,第一等王族,第二等士大夫,第三等耕种的老农,第四等是商人,前三等可以穿戴丝绸,商人不可以,可见地位低下,描写商人“吝啬、低贱”的故事也很多,例如为了一根灯芯而死不瞑目。



但在齐国就不同了,齐国鼓励工商,所以很富裕,老百姓组织起来玩玩蹴鞠,“高阳馆外酒旗风”那里吃烧烤喝啤酒稀松平常,当孔子走到今天临淄韶院这个地方的时候,听到百姓家中传出远古的“韶乐”歌舞而入迷,于是有了那一句著名的话——三个月都忘记了吃肉(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是重实际的,他为了掌握真实的民众生活,还跑到荒郊野外去考察,又听到欢乐牧牛童的歌声,也写到日记里面了。

更多回答,请关注耕读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