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脈診速成:脈診口訣與百誤歌,中醫必背!

六四脈訣是指左手寸、關、尺,右手寸、關、尺,兩手共六部脈。每部脈按浮、沉、遲、數四種脈象進行闡述!

肝經沉脈歌訣

左關沉肝經實,鬱而不伸。胸脅痛,胃脘疼,二目赤昏。怒傷肝不榮筋,久則崩淋。每食後,吞酸味,如醋浸心。數般病,逍遙散加入左金。

六四脈決的脈象均由歌訣表示,化繁為簡,便於記憶。能讓學習者在短短的五天之內掌握脈診並恰當的選方遣藥,並能應用於臨床,得心應手。

切脈法,有真傳,二十八脈不一般,

浮沉遲數四綱脈,各脈分屬要精研。

浮脈

浮輕取,重按無,浮如木在水中浮,

浮而有力多風熱,浮而無力是血虛。

沉脈

沉重按,脈才顯,如石投水必下潛,

沉而有力為冷痛,沉而無力是虛寒。

遲脈

遲脈來,一息三,脈來極慢記心間,

遲司髒病或多寒,虛實之間仔細研。

數脈

數脈來,息六至,脈來快速用心記,

浮沉虛實須分別,君相之火不同治。

洪脈

洪滿指,似波瀾,來時雖盛去悠然,

洪主病進邪氣盛,脹滿胃反治頗難。

微脈

微如絲,按若無,欲絕非絕微脈呼,

五勞六極諸虛病,猝病有生久難圖。

緊脈

緊如索,是脈形,拘急彈指切如繩,

寒傷內外病主痛,浮沉表裡要分明。

緩脈

緩四至,是脈形,從容和緩號為平,

或因脾虛風溼病,是病非病仔細評。

濡脈

濡脈形,浮柔細,水面浮棉弱無力,

產後病中見猶可,平人無根鬚憂慮。

弱脈

弱脈形,沉柔細,如棉在水力不濟,

陽氣衰微精血虛,老人猶可少壯傘。

弦脈

弦脈形,脈挺然,弦脈端直似琴絃,

弦應肝膽痰飲痛,大小單雙分輕重。

散脈

散脈候,浮而亂,中候漸無按不見,

產為生兆胎為墮,久病逢之魂欲斷。

細脈

細脈候,細如線,沉取極細終不斷,

憂勞過度氣血虧,溼邪鬱結也常見。

伏脈

伏脈狀,仔細求,下指推筋著骨頭,

氣鬱寒凝食內結,欲吐不吐邪閉由。

動脈

動脈跳,數在關,無頭無尾豆形園,

動脈主病痛與驚,少陰動甚妊子焉。

結脈

結脈緩,時一止,結脈形狀記心裡,

疝瘕鬱結寒氣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代脈

代脈止,不即還,良久方來是真傳,

久病見代病難治,孕者生兮癇者安。

疾脈

疾脈來,躁而急,脈來一息七八至,

亢陽無制真陰竭,喘促聲嘶病危矣。

青草藥歌訣

肉質性清涼,有毛便退黃。

乳汁多含毒,鋸葉破血涼。

方骨主疏散,扁骨主胃腸。

空心驅風好,有刺排膿瘡。

披針葉涼血,心形葉性剛。

竹形葉利水,黃花解毒強。

辛臭可殺蟲,芳香能止痛。

此是一般法,臨症要審量。

醫中百誤歌

清·彭鍾齡

醫中之誤有百端,漫說肘後盡金丹,

先將醫誤從頭數,指點分明見一斑。

醫家誤,失時宜,寒熱溫涼要相時,

時中消息團團轉,惟在沉潛觀化機。

醫家誤,不明經,十二經中好問因,

經中不辨循環理,管教陽證入三陰。

醫家誤,藥不中,攻補寒溫不對證,

實實虛虛誤非輕,舉手須知嚴且慎。

醫家誤,伐無過,藥有專司且莫錯,

引經報使本殊途,投劑差訛事輒復。

醫家誤,失標本,緩急得宜方是穩,

先病為本後為標,纖悉幾微要中肯。

醫家誤,舍正路,治病不識求其屬,

壯水益火究根源,太僕之言要誦讀。

醫家誤,昧陰陽,陰陽極處沒抓拿,

亢則害兮承乃制,靈蘭秘旨最神良。

醫家誤,昧寒熱,顯然寒熱易分別,

寒中有熱熱中寒,須得長沙真秘訣。

醫家誤,昧虛實,顯然虛實何難治,

虛中有實實中虛,用藥東垣有次第。

醫家誤,不知幾,脈動症變只幾希,

病在未形先著力,明察秋毫乃得之。

醫家誤,鮮定見,見理真時莫改變,

恍似乘舟破浪濤,把舵良工卻不眩。

醫家誤,強識病,並不識時莫強認,

謙躬退位讓賢能,務俾他人全性命。

醫家誤,在刀針,針有時宜並淺深,

百毒總應先艾灸,頭面之上用神燈。

醫家誤,薄愚蒙,先王矜恤是孤窮,

病篤必施真救濟,好生之念合蒼穹。

醫家誤,不克己,見人開口便不喜,

豈知芻蕘有一能,何況同人說道理。

醫家誤未已,病家誤方興,

與君還細數,請君為我聽。

病家誤,性燥急,病有回機藥須吃,

藥既相宜病自除,朝夕更醫也不必。

病家誤,不相勢,病勢沉沉急變計,

若在蹉跎時日深,恐怕回春無妙劑。

病家誤,在服藥,服藥之中有竅妙,

或冷或熱要分明,食後食前皆有道。

病家誤,最善怒,氣逆衝胸仍不悟,

豈知肝木克脾元,願君養性須迴護。

病家誤,染風寒,風寒散去又復還。

譬如城郭未完固,那堪盜賊更摧殘。

病家誤,不戒口,口腹傷人處處有,

食飲相宜中氣和,鼓腹舍哺天地久。

病家誤,不戒慎,閨房衽席不知命,

命有顛危可若何,願將好色人為鏡。

病家誤,救絕氣,救氣閉口莫閉鼻,

若連鼻子一齊捫,譬如入井復下石。

傍人誤,引邪路,妄把師巫當仙佛,

有病之家易著魔,到時昏迷永不誤。

更有大誤藥中尋,與君細說好留神。

藥中誤,藥補真,藥材真致力方深,

有名無實何能效,徒使醫家枉用心。

藥中誤,失炮製,炮製不工非善劑,

市中之藥未蒸炒,勸君審度才堪試。

仍有藥中誤,好向水中尋,勸君煎藥務得人。

煎藥誤,水不潔,油湯入藥必嘔噦,

嘔噦之時病轉增,任是名醫審不決。

煎藥誤,水頻添,藥爐沸起又加些,

氣輕力減何能效,枉怪醫家主見偏。

此係醫中百種誤,說與君家記得熟,

記得熟時病易瘳,與君共享大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