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你是要做商鞅還是范蠡?


職場人,你是要做商鞅還是范蠡?

自古以來,職場中就一直存在兩種聲音或價值觀,一種認為真理或者真相最重要,為此不惜冒犯權貴,挑戰權威;而另一種則是利益至上,有奶便是娘,才不管什麼是非曲直,孰對孰錯。

不論時代如何變遷,社會如何發展,以上這兩種聲音如影隨形,成為所有職場人不得不思考和正視的問題,即使我們暫不去理會它,但在職場實踐中,我們的所做所為,其實已經表明了各自的價值導向,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使得人們更願意抱團取暖,更加圈層化,以上兩種價值觀之間的衝突變得更加明顯,擁抱真理者對利益至上者嗤之以鼻,認為其不過蠅營狗苟之輩,苟延殘喘而已,而利益至上者也覺得那些整天把真理掛在嘴邊的人,不過是偽君子罷了,其實骨子裡盡是頑固迂腐的老作風。

以上爭論,難辨雌雄,歷史是一面鏡子,以史為鑑,且讓我們把目光拉回春秋戰國時期,在那裡或許有我們想要的答案。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有些已經灰飛煙滅,有些事情和人卻深深地烙在我們的記憶裡,我們總能找到那些似曾相識的面孔,那些被我們遺忘和忽視的角落。

商鞅,先秦時期法家代表人物,其力勸秦孝公以“霸道”治國,實現富國強兵的目的,於是就有了後來的商鞅變法,秦國的舊制度被廢除,經濟得以發展,為後來秦王朝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同時也觸犯了秦國貴族的既得利益,遭到了他們的抵制和反對,因此在秦孝公死後,商鞅被公子虔誣告謀反,車裂而死。

與商鞅相反,春秋時期的范蠡,至今仍被後人認為是極具“高瞻遠矚,大智慧”的一個代表人物,運籌帷幄二十餘年,終於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國,但卻毅然拋卻一切榮華富貴,功成身退,歸隱江湖,或許是他覺得“勾踐,可與之同患難,難與之同安樂”,也或許是他認識到“狡兔死,走狗烹”的必然結局。

雖說早已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但彼時的人物原型,依舊可以在當今找到很多鮮活的面孔,2000多年過去了,世界早已變了模樣,不變的是人心。

職場人,你是要做商鞅還是范蠡?

先來看看商鞅在現代職場中的人物原型,總結幾個特點就是,專注做事,勇敢求真,我行我素,對工作過於關注,忽視了周圍的人際關係和環境。

比如,為了儘早完成某個項目,於是要求項目組成員加班加點,而且還沒有加班費,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幾個人會樂意,當你下達指令時,有的推三阻四,有的嘴上不說,其實內心裡早把你滅掉千百回了,更有甚者,直接當面給你難看,讓你下不來臺。

又比如,當某個領導拿著屬下提交上來的方案,在公開會議上“象徵性”地徵求大家意見時,有些人就心領神會,違心不負責任地表示,方案很好之類,還有一些人,可能覺得不提點什麼意見,恐怕會讓人覺得自己態度不認真,於是便不痛不癢地說了一些無關緊要的皮毛。

唯有耿直認死理的,當眾說了真相,將方案說的一無是處,讓領導頓時下不來臺,也讓製作方案的人懷恨在心,覺得他太不給面子,太狂妄自大。

這便是商鞅類的人物,太過較真和務實,往往會得罪一旁眾人,喜歡走直線,不擅長迂迴曲折,認準一個道理,十頭牛都拉不回來,完全不顧當時的客觀環境和人際關係,即使是正確的事情,也會因其不懂適時變通,將事情辦砸。

當然商鞅幸運的是遇到了支持他的秦孝公,但在秦孝公去世後,便被當時對其頗有意見的貴族們反撲陷害了。

職場人,你是要做商鞅還是范蠡?

再來看看范蠡們的職場畫像,稱之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再也合適不過了。他們懂得審時度勢,總能選擇出最有利於自己的一條道路,才不會死守什麼正義,道德,原則。對自己最有利的,就是他們的信仰和追求。

還是回到上面的案例,如果換做是范蠡們,他們一定會跟項目組成員說: “大家平日要加快速度,這樣就不用加班了”,反過來又對老闆說:”讓大家加班其實效果並不大,因為他們有可能出力不出活,還會抱怨公司,不如平時提高點效率”,老闆也覺得所言在理。

這樣一來,既在項目組成員那裡討了巧,讓大家覺得其體恤民情,又讓老闆覺得其處事穩重,思慮周全,全心全意為公司好,這種兩頭都落好的人,是不是很會做人?關鍵是,加不加班,最後的結果的確差別不大。所以更顯得這種人處事的大智慧。

至於那個領導徵求大家意見的案例,如果是范蠡們,他們肯定會對方案大加讚賞,特別是當商鞅們不依不撓,追求所謂的真理時,更顯得其雪中送炭之貴,同時為了不讓領導覺得其純屬溜鬚拍馬之輩,他們一般在會後,私下裡真心提一些小意見給當事人,這樣既顯得其會顧全大局,給足領導面子,又會讓領導覺得其對工作很用心。

職場人,你是要做商鞅還是范蠡?

說到這裡,論大智慧,商鞅與范蠡,你覺得誰更勝一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歸根結底是價值觀的不同,有人就會選擇為追求真理全然不顧一切,即使失意潦倒,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還真是: 若為真理故,兩者全可拋。

而有人就會選擇實用的利己主義價值觀,只要是對自己有利,管它什麼黑貓白貓,能捉到老鼠就是好貓。

如果是你,你又會做何選擇?

小職場,大社會,更多分享,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職場紅與黑(zhichanghongyuhe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