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理想的星空大海遇上現實的篳路藍縷

秦孝公全力支持商鞅變法,目的是從根本上樹立依法治國方針,從人治變型為法治,才能逐漸變成真正的強國。變法實施之際面臨著3大難題:第一,百姓不信任官府,第二變法會引起和老仕族的利益衝突,第三變法需要衝擊舊制度。

那麼商鞅如何處理的呢?他向秦孝公提了3個條件

其一,有一批竭誠擁戴變法之士居於樞要職位。否則,法無伸張,令無推行,行之朝野,便成強弩之末。

其二,真法不避權貴。新法一旦推行,舉國唯法是從。即或宮室宗親,違法亦與庶民同罪。此點庸常之君斷難做到。

其三,國君對變法主政大臣須深信不疑,不受挑撥,不受離間。否則,權臣死而法令潰。春秋以來三百餘年,凡新政變法失敗者,無一不是君臣生疑。若無生死知遇,變法斷難成功。

這三點秦孝公堅定答應。

商鞅發出:公如青山,鞅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負秦感慨。

而之後商鞅舌戰群儒,這場辯論,是秦孝公在輿論上為變法鋪路。

徙木立信,以表明官府言必信、行必果

為了禁止百姓私鬥,商鞅在渭水河畔一次性斬殺七百名犯人,用這種嚴酷手段來震懾人民。

新法要將舊氏族封田重新分配給百姓,商鞅懲罰秦孝公的長兄,這樣殺雞儆猴,秦國上下無不膽戰心驚,不敢違背新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