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使秦國富強,但嬴駟卻為何要殺掉商鞅?

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發展史中,有這麼一個現象,但凡是改革家,一般來說,都沒有好下場。商鞅就是其中之一,他生前所主持的變法可以說是為秦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史稱“商鞅變法”。他和秦孝公一拍即合,他們二人一個為國,一個為名,共同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變法,為秦國的強大奠定了基礎,並且二人也共同開創了一段君臣合作的佳話。

然而,當孝公死後,秦惠文王上位之後,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殺掉商鞅。那麼,惠文王為什麼一定要殺掉為秦國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商鞅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

商鞅變法使秦國富強,但嬴駟卻為何要殺掉商鞅?

首先,改革觸動了老貴族的利益

眾所周知,歷史上像商鞅這樣的人有很多,比如後來的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等,他們經歷都很相似,都是在改革過程中要麼遭到反對,要麼是死後被清算。其中,商鞅在改革初期,就遭到了當時以老甘龍、杜摯為首的河西貴族的激烈反對。其中,商鞅所主張的“廢除世卿世祿制”更是激起了這些人的不滿,等於是斷了這些貴族的財路。在孝公還活著的時候,憑藉著孝公的支持,這些人可能拿商鞅沒辦法。但是,當孝公死後,這些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必定會群起而攻之,新仇舊賬一起算。沒辦法,惠文王為了平息這些老貴族的怒火,為了社稷的穩定,只能選擇犧牲商鞅。

商鞅變法使秦國富強,但嬴駟卻為何要殺掉商鞅?

第二,與太子嬴駟年輕時的矛盾也是導致商鞅被殺的一個重要原因

就像上面說的,商鞅在改革初期,就遭到了老貴族的反對,而當時商鞅有著秦孝公的大力支持,這些人自然拿商鞅沒辦法。於是,將主意打到了當時還年輕的太子嬴駟身上,他們鼓動嬴駟去挑釁新法。這一招不可謂不狠毒,如果嬴駟犯法了商鞅不處罰。那麼,新法也就名存實亡,沒人遵守了。如果商鞅處罰了太子,明擺著就是得罪這位未來的新君。

果然,當嬴駟犯事之後,因為他太子的身份,不便於施刑。於是,便將倒黴的重任落到了太子的老師公子虔(嬴駟的公叔,孝公的哥哥)和公孫賈的身上,遂“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僅僅是放逐了嬴駟,保全了嬴駟的一條性命。這一招果然奏效,當所有人聽到太子犯錯都被處罰之後,人人自危,沒有人再反對新法了,新法也得以順利推行。但這只是暫時的,因為商鞅和嬴駟以及公子虔的樑子就這樣結下了。當嬴駟即位後,公子虔終於等到了反擊的機會,他聯合那些老貴族,誣陷商鞅造反。而這一舉動正好合嬴駟的心意,他立即下令,逮捕商鞅。商鞅被迫逃亡了一段時間之後,最終因實力相差懸殊,被秦軍抓住後處以車裂之刑。

商鞅變法使秦國富強,但嬴駟卻為何要殺掉商鞅?

第三,商鞅權力太大

《戰國策》中曾記載了這樣一段話:說“孝公欲傳位給商鞅,以繼秦國大業。君上傳位,是何等的地位與殊榮?雖然只是客套話,但所造成的影響我想就不言而喻了吧。秦孝公給了商鞅形態國君的權力,由於商鞅對秦國的巨大貢獻,於是孝公便將秦國最好的封地商於之地給了他,稱“商君”。因此嬴駟忌憚,在所難免。這也是幾千年來歷史發展的規律,當君主的最怕臣子和自己分權。因此,在嬴駟即位後,第一件事就是殺商鞅收權。這樣一來,既平息了老貴族的怒火,也鞏固了自己的權力,而他後來又藉著商鞅事件進一步打擊了老貴族的勢力。可謂是“一石三鳥之計”。

商鞅變法使秦國富強,但嬴駟卻為何要殺掉商鞅?

總結

雖然商鞅被處以車裂,但他的變法成果卻保留了下來,秦惠文王並未觸動秦法根基。因為他看到了正是新法才使秦國強大了起來,作為一位君王,他明白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因此,在商鞅死後,他繼續推行新法,使秦國再次走上了富國強兵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