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成也變法,敗也變法

戰國前期秦國國力十分薄弱,經濟、文化、軍制等各方面都很落後,以致被東方諸侯視為戎狄。國力弱就算了,還經常被魏國攻打。最慘的一次,要屬公元前389年吳起以五萬魏武卒大敗秦軍五十萬,盡奪秦國河西之地。

大秦帝國!成也變法,敗也變法

秦孝公繼位之後,國力之薄弱,決定放棄軍事行動,先發展經濟來提升國力,後來因求賢令得到商鞅,實行變法。開阡陌、行縣制以加強中央集權,並實行“獎勵耕戰”、“利出一孔”的政策,驅使秦人必須以敵軍的頭顱換取功名富貴,以刺激秦人對戰爭的渴望。自此,秦軍出關征戰天下,便鮮有敗績。致使東方諸侯畏秦如虎,皆謂秦軍為虎狼之師,但大秦統一天下後僅二世而亡,大秦的強盛與衰敗都與商鞅變法密不可分。秦孝公至秦始皇時期,秦國利用商鞅變法帶來的福利,國力強盛,這個時期的秦國幾乎無敗績,但秦始皇死後大秦帝國迅速崩塌,而根本原因就在於商鞅變法的弊端在此時凸顯。

大秦帝國!成也變法,敗也變法

弊端一:愚民政策

商鞅變法本質上之為這個國家的君主服務,而不是為廣大人民服務,商鞅的馭民五術:弱民、貧民、疲民、辱民、愚民得以證實這一點。這個時期的秦國子民只會做兩件事就可以了,第一:種地,第二:打仗。而在這種大環境下是教育不出大才的,所以導致本國人才稀少,都需從六國引進。

大秦帝國!成也變法,敗也變法

弊端二:重農抑商

“重農抑商”政策導致地主官僚不斷兼併土地,使土地高度集中,農民破產流亡,影響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激化了階級矛盾,造成農民起義不斷爆發。地主官僚集團也因瘋狂兼併土地而更加腐敗。這種做法,違反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導致了國家落後,也使其失去了最初的積極作用。

大秦帝國!成也變法,敗也變法

弊端三:嚴酷的法律

秦法的嚴酷,最具代表的便是什伍連坐法。五家為一伍,設置一位伍老進行管理;十伍為一什,設置一位什長。你們之間有義務互相監督,如果有人犯法,你知情卻不舉報,你也要受到處罰。商鞅的目的是,通過這種方式,讓百姓們都不敢犯罪。這麼規定,本來沒有什麼,可司馬遷卻在史記中說,商鞅規定:不告奸者腰斬。當時只要是罪犯都會得到嚴厲的處罰,比較輕的罪犯會被割掉鼻子、耳朵,或是在臉上刺字,反正會讓你一輩子見不得人;而比較重的罪犯則被腰斬、車裂等等。

大秦帝國!成也變法,敗也變法

秦統一六國之前秦國子民的思想都比較落後,而且有軍功制的獎勵,所以民變情況都比較少,這些弊端都在有形或無形中被化解了,但隨著地盤越來越大,子民越來越多,而還是思想比較先進的子民,這些弊端就越來越嚴重了,人人心中都充滿了怨恨。

秦始皇在位時還能震懾,但秦始皇死後僅兩年,百姓的積怨終於得來爆發,便有了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天下子民紛紛響應局面。

大秦帝國!成也變法,敗也變法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