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秦國不是最早實行變法的,但是秦國是變法最成功的

歷史上,秦國不是最早實行變法的,但是秦國是變法最成功的

大家好!我是小編遠傑娛樂資訊,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歷史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秦國在統一前的變法其實和東六國大同小異,教科書把這部分扭曲了誇大了。真正統一的原因兩個:一是在當時生產力條件下,東六國適合開墾的農業用地已經沒多少增長潛力了,而關中平原由於打破了技術壁壘,剛剛有了農業大豐收,例子就是鄭國渠,東六國已經對水利事業見怪不怪了,覺得浪費錢了,投資產出比已經很低了,秦國一看,哇塞,修水利原來能大豐收啊,剛開始嚐到大甜頭,農業經濟爆發似增長。

歷史上,秦國不是最早實行變法的,但是秦國是變法最成功的

就好像我們改革開放,哇塞,市場經濟真的好啊,其實國外都習以為常了,但是我們相對爆發了。二是軍事激勵,東六國沒什麼好地去分封了,激勵作用低,打贏了可能只分一點錢。而秦國此時大批良田開墾出來,打贏了大量送給當兵的。綜合來講,秦國統一是因為時間差和技術壁壘被打破。別的國家都社會停滯發展了,社會慵懶化,人口老齡化,社會保障包袱重,軍備鬆弛。秦國才剛變為新興的發展中大國,可不就牛逼麼。就好像現代中國對歐美國家一樣,人家在蓬勃發展時候,我們把函谷關鎖上了,別人進不來。

歷史上,秦國不是最早實行變法的,但是秦國是變法最成功的

當別人社會老齡化,福利包袱重了,我們市場經濟了,爆發了,可不就佔領全球買買買和移民各國了麼。我覺得秦統一前的變法和東六國大同小異,吸引人才?東六國一直這麼做的,只不過可分的地和爵位沒那麼多了,而秦國還空很多,更有吸引力。推廣郡縣制?東六國已經開始做了,只不過新土地少,推行慢,而秦國,有大片新開發的適宜農業發展土地。政策一樣的,這就是後發優勢,就好比改革開放市場經濟。變法的目的在於富國強兵,其所圍繞的無非就是讓勞動者樂業。

歷史上,秦國不是最早實行變法的,但是秦國是變法最成功的

要讓勞動者樂於從事生產,就要給勞動者勞動工具、創造勞動環境、給予一定的權益保障,無論怎麼做,都會損害勞動者上位階級的既得利益。而在古代的政治架構中,變法這種事必須是皇帝想變法,而且這個皇帝權勢非常大,壓得住因變法而導致的既得利益者的反彈。變法力度太弱的話,無法刺激生產,變法力度太強的話,上位階級會把變法者幹掉。所以這是非常難的事。所以第二點是需要有知道怎麼制定和委任變法官員的能臣。第三點當然是需要有一幫堅決執行變法的基層官員。

歷史上,秦國不是最早實行變法的,但是秦國是變法最成功的

變法的本質上就是一場政治鬥爭,是一場最高統治者企圖從既得利益者階層奪取利益分配權給予自己或勞動者的戰爭。由此可見,變法成功的要素比較苛刻,況且具體的變法細則各國都有自己的階級情況,直接拷貝不一定適用。秦朝變法損害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蛋糕就那麼大,本來都分好了,現在要重新分,立了軍功的都能分,那既得利益集團肯定會很牴觸。變法想成功,必須得具備各種條件,秦的變法也是勉強推行成功,主持變法的商鞅被車裂,不過萬幸的是,他的法可以繼續執行。如果秦孝公再早死幾年,新法能不能推行,都還不好說呢。

歷史上,秦國不是最早實行變法的,但是秦國是變法最成功的

隨著生產力的進步,春秋末期的社會開始發生巨大變化,這也是秦在大澤鄉起義後迅速崩潰的原因。秦國不是最早實行變法的,但是是變法最成功的,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都或多或少實行過變法,但最終都失敗了,齊國是當時最有可能統一中國的,但齊桓公和管仲變法過早退出歷史舞臺,結果齊國只是成了霸主,六國為了對抗秦國也參加過連橫和合縱,但是由於連年戰爭國力日衰,秦國變法之後,經過幾代人的穩定發展,成為第一強國,秦國是學習了六國的變法,變法之後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很重要,是決定變法成功的關鍵,六國不是不學秦國變法,而是變法之後要麼內亂要麼肆意發動戰爭結果變法失敗了。

歷史上,秦國不是最早實行變法的,但是秦國是變法最成功的

其實秦法很合理,像陳勝吳廣那種情況按流程走是可以獲得時間寬限的,但是六國人接受不了以法治國的“新概念”啊。所以打天下只需要武力解決,守天下卻要妥協於大部分人的文化,秦國雖然國力強,但文化上卻強不過六國人的老觀念,六國君主不管明不明白,都知道變法很有可能就是國家自殺。​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想了解更多關於歷史的資訊,請關注我!多多參與留言評論,把您的想法分享給大家!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