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裂土為候"到遭受"車裂之刑"的囚徒—商鞅的人生軌跡

導語:

秦孝公發佈求賢令之後,商鞅帶著李悝的《法經》來到秦國,經景監的推薦和秦孝公有過三次親密接觸,向秦孝公講述"帝道"、"王道"、"霸道"的策略,現實主義的秦孝公根據秦國的現實情況最終接受了"霸道"的策略,和商鞅一起制定了變法的方向,經過兩次深入的變法,使秦國實現了富民強國的目標,商鞅也實現了裂土封侯的目標。但秦孝公死後,商鞅卻為何被秦國的太子黨施以車裂之刑呢?

一、 商鞅入秦

秦孝公求賢令一出,各諸侯國的有識之士齊聚秦國等候選拔。秦孝公的求賢

令為何具有如此的威力,他在求賢令中用"甚光美"闡述了秦穆公的輝煌,同時也用"諸侯卑秦"的字眼數落秦穆公之後祖先的不光彩,同時也描述了秦獻公和自己的志向,並且用"吾且尊官,與之分土"的厚賞來招攬天下賢士。秦孝公敢於自爆家醜和不問出身裂土封疆的做法相比於其他諸侯國的君主不知高明多少,這就是天下賢士奔赴秦國的原因。下面是這道十分珍貴的求賢令原文:

從

秦孝公的求賢令

從

秦孝公的求賢令

商鞅原是衛國人,所以又名衛鞅。當時商鞅身在魏國,在魏國的相府內做一名管理相府書房的中庶子,由於才華出眾,被當時的公孫痤賞識。公叔痤曾在離世前向魏王推薦商鞅接替他的位置。但當時魏國強大,被名士圍繞的魏王又怎會任用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中庶子為相。加上當時的魏國處於四戰之地,魏王最青睞能征善戰的將才,忽視政治改革的人才。由於出眾的才華,商鞅又遭到一貫妒賢嫉能的龐涓制約,商鞅在魏國可謂鬱郁不得志,還曾自請為故去的公叔痤守靈。此時恰逢景監帶著秦孝公的求賢令來到魏國,經過景監的推薦商鞅才離開魏國來到秦國謀求發展。

從

商鞅舌辯群臣

二、 牛刀小試助秦國恢復經濟、拓展疆土

商鞅帶著李悝的《法經》來到秦國之後,在景監的引薦下見到秦孝公,因為

第一次見面,商鞅顯得格外小心。商鞅和秦孝公談及三皇五帝的"帝道",秦孝公聽的是索然無味,後來還責備景監,不應該將這樣的人介紹過來。後又在景監的幫助下,第二次見到秦孝公。這一次商鞅和他談及夏王、商王、周王等等王朝的政治理論,雖然這一次對商鞅沒有那麼反感,開始覺得此人對政治改革方面的看法頗有見地,但沒有從商鞅這些政治理論中找到可以快速發展秦國的靈感,因為秦孝公在尋找一種可以快速讓秦國強大起來的辦法。

從

影響深遠的法經

第三次見到秦孝公時,商鞅和他談及春秋時期諸侯霸國的政治理論,也談到了秦孝公的先祖秦穆公。也就是如何稱霸群雄的"霸道"。這一次秦孝公變得感興趣了,覺得景監沒有介紹錯。經過第三次談話之後就經常找商鞅談論政事。

從

秦孝公與商鞅的激情商討

隨著二人不斷接觸,商鞅對很多政事的獨特見解使得秦孝公對商鞅的早期看法發生了顛覆式的變化,有一種終於發現知音的感覺。兩個現實主義的人在對事物的看法上產生了太多次的共鳴。隨著秦孝公對商鞅針砭時弊的不斷認可,商鞅終於和盤脫出了自己的首期變法大計。

從

改革家吳起

變法是要將之前的所有落後的傳統制度推倒重來,就像一個人要改變以前所有的壞習慣,必然面臨重重阻力,這是需要巨大的勇氣和犧牲的,弄不好就是玉石俱焚,血淚史就在二人的面前:吳起幫助魏國變法使魏國強大後,新君即位將其趕出魏國;到楚國變法,使楚國強大,但新君即位就將吳起射殺。面對這樣的風險,能提出變法的人需要多大氣魄和格局。同時支持變法的君王也面臨著變法失敗導致內亂而喪國的巨大風險,但秦孝公內心強國富民的雄心給了他巨大的勇氣,對商鞅的變法大計是讚不絕口,說一定會支持商鞅將變法進行到底,並承諾如果變法成功就會兌現裂土封侯 。兩人一拍即合,說幹就幹。震驚環宇、改寫秦國曆史的商鞅變法終於拉開帷幕,

從

商鞅的徙木立信

商鞅首期變法的精要在於:(1)重農抑商,調動國家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投入到農耕。(2)發展軍事,加強社會治安管理。獎勵軍功,杜絕民間私鬥。(3)制定法律條文,獎罰權力向國家集中。

通過嚴苛的法律,使國家資源向農業和軍事傾斜。使得秦國在兩年的時間內在經濟和軍事方面取得了快速發展。農業耕地飛速增長,軍事擴張穩步實現。這也是商鞅繼吳起之後將李悝的《法經》發揮發揚光大的顯著成果。新法使得人人豐衣足食,社會治安可以用路不拾遺,山無盜賊來形容,中央強權的作用使得儒家那些難以實現的夢想得以完成。首期變法的十年使得秦國的面貌煥然一新,經濟和軍事實力迅速提升,已經成為群雄中的霸主。

從

廢井田開阡陌

三、深入變法助秦國肅清吏治,實現權力向國家集中、稱霸諸侯

首期變法推行十年之後,商鞅擔任了大良造(將相二職集於一身),又進行了二次變法。主要目的還是為強化中央的行政權力。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1)遷都咸陽;(2)統一度量衡;(3)建立縣制;(4)廢除井田制,鼓勵墾荒;(5)引進中原家庭禮制、革除陋習 。

二次變法的十年間,秦國的國家管控力進一步加強,更使得首期變法的成果進一步得到鞏固和發展,經濟和軍事實力突飛猛進,人民的生活富足殷實,軍事擴張更是連連告捷。這些都為秦國稱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商鞅更是指揮秦國的軍隊連連打擊魏國、韓國,為秦國奪得城池無數。秦孝公兌現承諾,封給商鞅15座城池,賜名商,商鞅真正成為了秦國的一方諸侯。

從

商鞅之功

四、 遭受車裂之刑,不得善終

商鞅為了實現秦孝公在短期內實現秦國經濟軍事上的崛起,為了保證新法快速順利的推進,所制定的法律自然是一劑猛藥。重賞嚴罰是秦國立威立信的鮮明特徵。自古變法的阻礙大部分都來自上層的貴族和官員,為了震懾他們,立信立威,商鞅不惜拿太子的親信開刀,將太傅贏虔和太師公孫賈都繩之以法,對公子贏虔施以劓(yi)刑(割去鼻子),對公孫賈施以黥[qíng]刑(臉上刻字並塗黑)。

從

商鞅的悲慘

在那個刑不上大夫的年代,商鞅的這一做法顯得那麼的另類和狂熱。但也是通過這種方法是那些反對變法的人噤若寒蟬了。抑商和加強國家機構的控制力同樣損害了權貴的利益。

這些仇恨在秦孝公死後,太子的親信和權貴階層立即利用新君進行了反攻倒算,沒有接受秦孝公禪讓的商鞅被誣陷為叛國,商鞅感覺自己在秦國已經沒有希望,於是逃到魏國。但軍事上對魏國的多次打擊,使得魏國也容不下商鞅,遭到驅逐。再次回到秦國的商鞅無奈,糾集封地的舊部進行了反抗,因此反叛之罪坐實。商鞅被施以最嚴酷的車裂之刑,一代偉大的改革家從人生巔峰墜入到了阿鼻地獄。

從

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地理

結語:一代偉大的改革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通過兩次變法實現了秦國的富國強軍,稱霸諸侯。他向後世展現了自己的堅毅果敢、政治改革的鐵腕以及軍事方面的突出才華,但卻以一種極端悲慘的方式離開歷史舞臺。商鞅的新法被秦國的後繼者沿用發展,秦國吞併天下的大門也由此開啟。

參考資料:

《大秦帝國》

《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