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普——找自己的康莊大道

趙普——找自己的康莊大道

顯德七年(宋建隆元年,960年)正月元旦,傳契丹勾結北漢入寇。宰相範質倉促之間派手握重兵的趙匡胤率軍北征,兵行開封東北四十里之要道陳橋驛時,眾將士託故不行,將趙匡胤灌醉,然後以杏黃龍袍加身,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趙匡胤在既成事實面前,從後周幼主恭帝手裡接過"禪位"書,建立宋朝,是為宋太祖。


事成之後,論功行賞,趙普籌劃得當,輔佐有功,任為諫議大夫,並充(當)樞密直學士。


此後,他協助趙匡胤籌劃削奪藩鎮,罷禁軍宿將兵權,實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邊防遼等許多重大措施,一躍成為北宋的宰相。


北宋初年,當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狹窄、因循保守,朝政風氣並不好。


到了趙普做宰相,他一改前人因循保守之風氣,加之為人剛毅果斷,沒人能與他相比。因此深得宋太祖的信任。


靠著這份信任,趙普也敢於在宋太祖面前堅持自己意見。


這一年,趙普呈交一份升遷名單,其中有一位宋太祖素來厭惡的官員。宋太祖把那人名字劃掉,其他全部通過。


宋太祖的意思很明顯,這個人不能用,換做他人必會就此裝聾作啞。


但趙普卻不依不饒,第二天一早,趙普單獨列出那位官員,要求宋太祖予以升遷。


宋太祖把名單放到一邊,不做回覆。


趙普也不答,到了第三天,趙普竟在朝會中公開提議升遷那位官員。


宋太祖大怒,當著百官的面把宰相趙普提交的升遷奏章撕毀,扔到地上。下面的官員一看皇帝生氣,都不敢抬頭。趙普神色不變,彎下腰把撕碎的奏章一一撿起。散朝回家後,趙普修修補補,把那份奏章重新修補好。


第四天上朝,趙普再次上奏。


宋太祖拂袖而起,邊走邊說:“朕固不為遷官,卿若之何?”


趙普跟上前去,說:“刑以懲惡,賞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賞天下之刑賞,非陛下之刑賞,豈得以喜怒專之。”


刑罰和獎賞是為了天下而刑罰和獎賞(意思是賞罰是要面對天下大眾的),而不是為了陛下一人的賞罰,陛下怎麼能以自己的喜歡厭惡來專斷賞罰呢。古往今來,治國明君哪個不是依靠這個道理治理國家,陛下貴為天子,更應該做萬民的表率才是?

宋太祖盛怒之下,根本聽不進去這一番話,便不再理會趙普,轉身就進入後宮。


見皇上要走,趙普不依不饒跟了進去。


宋太祖只好躲到妃嬪的寢殿中。趙普不好意思跟進去,就在門口等。


一等就是三個小時,宋太祖見趙普還沒走。


才覺得事情的嚴重性,沉下心來認認真真將趙普的一番話細想了一下,越想越有道理,心中的怒火也就消了,最終同意了趙普上奏的升遷任命。


趙普出生官宦世家,曾祖父是唐末任三河縣令,祖父趙全寶,在唐末任澶州司馬,父趙迥,五代時任相州(今河南安陽)司馬,後來幽州主將趙德鈞連年征戰,家國不寧,趙普之父趙回不堪戰亂,將家遷到了洛陽來避亂。


長在這樣的家族裡,耳濡目染莫不是為官之道。


思危、思退、思變。


知道了危險就能躲開危險,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這就叫‘思退’;退了下來就有機會,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兒錯了,往後該怎麼做,這就叫‘思變’!”


以趙普的天資,學好這三點並不難,但趙普並沒有這麼做,他的可貴之處在於他,拋開了這一切,以天下為己任,直言納諫,不畏生死品格開闢了屬於自己的為官之道。


宋真宗評價趙普說:“正直不回,始終無玷。播為巨美,勒在豐碑。實千載之偉人,庶九原之可作。”


這話固然有誇大之詞,但我們不否認的是,敢於直言納諫,不畏生死的趙普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