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躍升為太后,攝政九年將國家帶入深淵,死後被譽為女中堯舜

翻閱《宋史》能發現一個小問題,“陰盛陽衰”的現象較為嚴重,這也是宋王朝的又一大顯著特點。

據不完全統計,兩宋加起來300多年,歷任十八位皇帝,垂簾聽政的後宮人數佔到了九位。無論從人數,還是頻率來說,都屬歷朝之最。

但有趣的是,宋代的文人學士們,好像對後宮干政的現象並不嫌棄,反而給了她們極高的評價,這與歷朝文士們的態度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官方修訂的史料記載中,就記載著大宋三百年來,“內無唐武、韋之禍。”後面還加了一句感嘆:“豈不卓然而可尚哉!

36歲躍升為太后,攝政九年將國家帶入深淵,死後被譽為女中堯舜

由此看來,宋王朝後宮干政,在當時的文人們看來,就是小兩口拌嘴,正常現象。

九位攝政的後宮,從時間上來說,大多為一年左右,就是起到了一個過渡的作用。當然,也有例外,例如高正儀,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外。她在幾位女性之中排名第二,前後九年時間,但卻是眾人之中名聲最好的一個,被譽為“女中堯舜”

那麼,高正儀為什麼會得到如此高的評價呢?

36歲躍升為太后,攝政九年將國家帶入深淵,死後被譽為女中堯舜

高正儀的出身非常好,擁有極為深厚的家庭背景。

高正儀,乳名滔滔,1032年出生於名門望族,父、母雙方家庭不是達官權貴,就是皇親國戚,落地時的身價就比一般人高出了一大截。 因生得乖巧伶俐,幼年就被送進了皇宮,在姨母曹皇后的身邊長大。她在宮裡的玩伴也很特殊,是宋仁宗的養子趙曙。二人年紀相同,脾性相投,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到了婚配年齡時,在仁宗和曹後的攛掇下,二人永結百年之好,成了一家子。

36歲躍升為太后,攝政九年將國家帶入深淵,死後被譽為女中堯舜

1062年,趙曙被冊立為太子,高正儀成了太子妃。第二年,宋仁宗病逝後,趙曙理所當然的繼承了皇位,成了宋王朝的第五位皇帝,是為宋英宗,高正儀成了皇后。又過了四年,1067年英宗病逝,長子趙頊繼位,是為宋神宗,36歲的高正儀躍升為太后。

從女性角度來說,高正儀在婚姻中是絕對的勝利者。

在古代男權至上的年代裡,納妾是很正常的事情。作為皇帝而言,冊立嬪妃充實後宮,更是延續皇家血脈的一種重要手段。

36歲躍升為太后,攝政九年將國家帶入深淵,死後被譽為女中堯舜

然而,從史料中的記載來看,趙曙繼位之前未納妾,稱帝之後未選嬪妃。也就是說,宋英宗的人生當中只有高正儀這麼一個女人,膝下的四對兒女全為一母同胞。是高正儀魅力獨具?還是在家庭中的地位過於強勢?這就無從知曉了。

宋神宗繼位的時候剛剛20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大好年華。在他的主張下,以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派佔據了朝廷的主動權。但是,變法是把雙刃劍,既有利也有害,宋神宗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位受害者。

36歲躍升為太后,攝政九年將國家帶入深淵,死後被譽為女中堯舜

由於變法觸及了許多達官權貴,名門望族的利益,宋神宗不僅受到了朝廷重臣的壓力,同時,也受到了祖母太皇太后曹氏,母親皇太后高正儀,皇后向氏等人的壓力。

在這種內外雙重夾擊下,年僅38歲的宋神宗抑鬱而終。

宋神宗病逝後,他膝下年紀最長的兒子趙煦才10歲。按照慣例, 54歲的高正儀就以太皇太后之尊統攝朝政,這一管就是九年,直至63歲病逝。

36歲躍升為太后,攝政九年將國家帶入深淵,死後被譽為女中堯舜

高正儀攝政期間,並沒有可圈可點的政績,甚至很多方面的失誤決策,使朝局陷入了惡性循環,後世對高太后也曾出現了大量的負面評價。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高正儀在攝政的幾年時間裡面,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對孃家人的壓制也非常強勢。即不允許他們控權,也不允許他們借用關係謀取太多的福利。

這應該是高正儀攝政期間最突出的貢獻,也是南宋史官給於了高度評價的原因。

參考書籍:《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