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和小罐茶,誰的營銷更值得玩味?

瑞幸咖啡和小罐茶,誰的營銷更值得玩味?

這兩個品牌各有故事,各有代表性,都很值得聊。

1)小罐茶:產品邏輯,傳統營銷推廣

瑞幸咖啡和小罐茶,誰的營銷更值得玩味?

為什麼說它做法傳統?——它是最古典的營銷STP-4P模型的應用典範。即,先做好目標市場定位(高端人士對茶飲的需求,要有品質,有品味,更重要的是有面子好社交),再落實到產品-價格-渠道-傳播這4個P。具體的做法就不用說了,大家都耳熟能詳了。總之就是:在一個合適的市場時間,針對既有的一類需求,定位出一個成功概念,並用一套系統的營銷傳播手段達成市場成果。

——很成功,但市場邏輯上沒什麼新意,而且會有一個弊端,市場足夠細分,概念足夠清晰確保了其成功,但也限制了市場空間和想象力,一句話,天花板看得見。

2)瑞幸:場景邏輯,商業模式可能性更多,前景更廣闊

瑞幸咖啡和小罐茶,誰的營銷更值得玩味?

場景邏輯是什麼意思?——相信越來越多的營銷評論者開始意識到,瑞幸不是賣咖啡的,至少,不能把瑞幸和咖啡店簡單劃等號。瑞幸真正的定義不是賣咖啡這個產品,而是解決“上班時間來一杯”的場景化需求。關於上班時間喝點什麼,有很多商家從各種角度提供產品,比如,星巴克的咖啡+空間,喜茶貢茶等喝奶茶,雀巢等便利店飲料......他們的市場邏輯都是從各自的產品出發,只不過在這個場景下彼此之間有了小交集。

只有瑞幸,所有的營銷都圍繞上班族,所有的產品設置、服務體驗都為了辦公期間喝點什麼更方便。咖啡是幌子,星巴克是錨點。

3)場景邏輯比產品邏輯更豐富

小罐茶的產品邏輯是“在眾多產品中,我最好”,這是既定市場中選精選優的策略。這是個漏斗邏輯,講求精準概念,但也減少了想象空間。

瑞幸咖啡的場景邏輯:在辦公室場景下,我用瑞幸解決N種辦公場景下的非辦公問題:餐後飲料、辦公室社交、辦公提神、嘴饞,坐一會兒、招待客戶...... 這是個敞口邏輯。先佔領了場景下的第一聯想,其後續可延伸的空間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