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釘釘、星巴克、鍾薛高都給你滿滿的“儀式感”?

最近,來自亞美尼亞的設計工作室Backbone Branding為當地一家公司設計的大米包裝,引來了不小的關注度。

為什麼釘釘、星巴克、鍾薛高都給你滿滿的“儀式感”?

在我們眼中再平常不過的大米包裝,Backbone Branding通過在包裝袋上繪製出自信、自豪、滿足、疲憊等各種“表情包”,讓普通的大米也充滿了靈性。而且小人頭上的斗笠,還是一個量杯,分別標註有100g和200g,非常方便實用。

如果在逛超市的時候,你看到這樣一個可愛的米袋,一定忍不住扛回家吧!因為這樣的包裝,會讓生活多出與眾不同的生機,或者說多了份“儀式感”

不知道你發現沒有,這種營銷中的儀式感,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然隨處可見。

為什麼人們越來越重視儀式感?

朋友圈裡同事曬的便當,不僅食物在變,高顏值的餐具也在換;女孩子出門前,一定要畫個全套妝容,不然根本不會邁出門口……近幾年,年輕人的生活越來越追求儀式感。

要問什麼是儀式感,《小王子》中狐狸的這段話也許是最好的解答:

“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一年中其實有很多值得銘記的時刻,讓你頗有感受或者頓悟的時刻,如果用儀式感雕刻自己的生活,一定會是與眾不同的。”

村上春樹也說:

“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人生只不過像乾巴巴的沙漠而已。”

從儀式感中,我們追求的是自我的改變,是生活的愉悅,是一種滿足感、幸福感。

這一點,從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中,我們可以得到更有力的理論支撐。

為什麼釘釘、星巴克、鍾薛高都給你滿滿的“儀式感”?

當人們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滿足,社交、尊重、自我實現這三個方面就成了更高層次的需求目標。毫無疑問,生活中精緻的小細節、精心安排的小確幸,這些儀式感,可以滿足人們對品質生活、精神世界的高要求。

放在營銷大環境中來說,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消費升級”,在經濟推動下,全民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的結構升級和層次提高。在功能之外,消費者更注重產品的內在價值,願意為品質溢價買單。

儀式感在營銷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營銷中無處不在的“儀式感”

既然儀式感是來源於消費者內心的真正需求,那麼儀式感在營銷中最重要的意義,便是建構消費者和產品、品牌之間更具信任感和依賴感的關係,增強彼此的粘合度,從而實現用戶對品牌的真正認同。

但要用儀式感抓住消費者的心,則需要更加具象的外在形式,比如語言、動作、人物、道具等等。事實上,“儀式感”在品牌營銷推廣中的應用由來已久,只是在對消費者內在滲透中,影響程度不同而已。

1. 為產品增添儀式感

你是否還記得,農夫果園要“喝前搖一搖”,益達必須“一次嚼兩顆”,吃奧利奧時要“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這些儀式化的動作,就屬於在消費者使用產品的過程中增加儀式感,它們會像一個按鈕一樣,讓消費者進入特定的消費情境中。

為什麼釘釘、星巴克、鍾薛高都給你滿滿的“儀式感”?

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心錨效應”,是說人的某種情緒與行為和外界的某個事物產生連接,會產生條件反射。

當品牌在廣告推廣中不斷地把這些儀式感灌輸給消費者,消費者就會去效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消費習慣。比如吃益達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一次性吃兩顆。

當這一產品錨點在消費者心裡紮根,則可以強化消費者對產品有趣、好玩的差異化認知,不僅加強了消費者與產品的互動性,也建立起對產品親切、認同的情感聯結。

2. 品牌營銷中的儀式感

隨著儀式感逐漸被品牌重視,儀式感在廣告中的應用也開始從產品層面轉向品牌塑造的戰略層面。不同於“喝前搖一搖”的產品體驗,當儀式感出現在品牌營銷中,則升級為用品牌心智在消費者心目中設置心錨。

比如“小罐茶”在面市的時候就打出了“小罐茶,大師作”的廣告語,聲稱小罐茶的製茶工藝來自於中國八大名茶中最具代表性的8位泰斗級製茶大師,從生產環節就用鮮明的儀式感彰顯出了小罐茶的高端定位。

為什麼釘釘、星巴克、鍾薛高都給你滿滿的“儀式感”?

根據標籤效應的理論,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小罐茶給自己打造高端標籤,其實也將這一“人設”賦予了目標消費者,讓他們來選用符合身份的、有品質的、大師級的茶品牌。

再比如每年春天,星巴克、迪士尼等品牌都會推出超高顏值的櫻花系列周邊,引發一波搶購風潮。

在櫻花季推出櫻花周邊,也是一種儀式感營銷。藉此表達春暖花來時節的品牌形象的同時,也可以用櫻花周邊為品牌增添附加值,強化年輕、時尚的品牌心智。

為什麼釘釘、星巴克、鍾薛高都給你滿滿的“儀式感”?

3. 造節營銷

節日儀式感對人們的影響往往是深入骨髓和血液的,我國從古代流傳下來的眾多傳統節日,就是很好地例證。近年來流行起來的

造節營銷,成為儀式感營銷的最強表現形式。

從天貓雙11、京東618的電商造節熱,到更多品牌植根於自身特質和目標人群的造節營銷,品牌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節日選擇和消費理由。而造節營銷,關鍵在於用“時間錨點”來觸發人們的情感機關。

最近,隨著企業逐漸復工,釘釘又把營銷做到了地鐵站,開啟了新一年的“開工節”營銷。文案內容+地鐵場景+年後復工節點,在多年的堅持下,“開工節”已經是釘釘和用戶溝通對話的重要營銷方式,拉近釘釘和職場人群的情感距離,也成為滲透到釘釘品牌內涵的文化符號。

為什麼釘釘、星巴克、鍾薛高都給你滿滿的“儀式感”?

做好儀式感營銷,需要場景的極致營造

在社交媒體上,那些擁有精緻生活的網紅曬出的照片往往有一個特點,注重場景的營造。比如一頓早餐,除了牛奶麵包,還會有精美的餐具、精緻的擺盤,甚至一些小飾品的點綴。照片中出現的所有元素,才組合成了一個詞:精緻。古人“沐浴焚香,撫琴賞菊”亦是如此。

儀式感,離不開場景營造。作為人們的一種感覺,儀式感展現的是一種在特定空間、時間、情緒、情感等因素綜合作用下的自我滿足感,這是超脫於產品之外的。

放在品牌營銷中,則需要品牌在儀式感中融入多維度、多元化的情感觸點,來提升品牌的內在價值和文化內涵,為消費者營造一種情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場景的儀式感多應用在餐飲、茶飲行業。其中的佼佼者,則非海底撈莫屬。

海底撈在服務上的極致,貫穿於消費者到店的每一個環節。排號等待時,可以做美甲、擦鞋;落座後,有人熱情送上菜單、熱毛巾;就餐時,服務員不僅會時刻留意你的就餐需求,還會提供額外服務,比如帶娃,輔導作業;用餐後,還有玩具、零食可以帶走。

這種極度人性化的服務,真正讓消費者感受到了“賓至如歸”,也成為海底撈絕佳的一塊金字招牌。

為什麼釘釘、星巴克、鍾薛高都給你滿滿的“儀式感”?

再比如瑞幸咖啡近年來不斷跨界開的主題店,從唐詩、故宮、QQ到NASA、馮唐、網易雲音樂,瑞幸咖啡用不斷創新的場景美學,提供了一系列有儀式感、體驗感的消費體驗,從而滲透年輕圈層,讓品牌走近年輕人。

為什麼釘釘、星巴克、鍾薛高都給你滿滿的“儀式感”?

儀式感營銷,需要抓住的三個關鍵詞

如果要問儀式感營銷有哪些表現形式,怕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一個品牌打造的儀式感,可能是一個場景,一個時間節點,一個動作,一句口號,或者僅僅是一個主題,一個概念。

但如果儀式感營銷能夠做到以下三個關鍵詞,就已經事半功倍了。

1. 體驗的“高品質”

這裡說的高品質,既指產品,也指服務。

產品的高品質,既指產品質量,也指產品顏值。在這個顏值經濟時代,一款高顏值的產品,則已經具備了成為“網紅”的潛力。將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的品牌,要提名“網紅雪糕”鍾薛高。

為什麼釘釘、星巴克、鍾薛高都給你滿滿的“儀式感”?

從包裝到冰棒,超高的產品顏值讓消費者第一眼就會陷入品牌營造的“美麗陷阱”中。

更重要的是,在服務方面,為了“在交易的最後一秒確認我們交到用戶手裡的產品是否完美”,在鍾薛高門店購買產品,店員一定會把包裝撕開,雙手遞給用戶。這種頗具儀式感的服務方式,必然是在品牌形象塑造上的一個加分項。

2. 用戶的“參與感”

當用戶開始參與到品牌的營銷活動中,“儀式感”已經被烙印在潛意識中了。正如我們在某種事物上投入的勞動越多,對它的感情越深。宜家的傢俱,往往需要顧客自己組裝,在組裝過程中,顧客會產生依賴感和自豪感。這就是“宜家效應”。

同樣一個道理,當用戶不斷地參與到與品牌的互動中,對品牌的依賴和信任也會不斷加深。

為什麼釘釘、星巴克、鍾薛高都給你滿滿的“儀式感”?

就比如每到年末各大APP推出的年終總結報告,則是在品牌和用戶的雙向互動中共同完成的,在此過程中強化著用戶的品牌認同,培養用戶的忠誠度。

3. 媒介的“社交化”

在朋友圈秀恩愛,在抖音記錄生活,在小紅書標記生活,社交媒體的裂變式傳播,正在把生活中的“儀式感”無限放大。

社交媒體的優勢,在於可以實現信息的擴散和圈層的聚攏。品牌在打造儀式感營銷時,新媒體的社交屬性可以幫助品牌與用戶展開更深度的互動,將儀式感融入到用戶的社交生活中,並通過圈層聚合讓營銷更精準。

為什麼釘釘、星巴克、鍾薛高都給你滿滿的“儀式感”?

寫在最後

無論是基於使用習慣層面的產品儀式感,還是升維到價值理念、文化內涵層面的品牌儀式感,“儀式感”已經滲透到品牌營銷中。

甚至可以說,品牌的每一個營銷動作,都是一次儀式感的構建,從營銷主題到互動模式,形成或強化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

但儀式感並不僅僅是一個口號、一次互動這麼簡單,它需要品牌從戰略發展的層面出發,洞見品牌基因和用戶需求之間的契合點,通過持續性的灌輸,達成用戶與品牌在儀式感上的默契。

有人說,品牌的終極是宗教。那麼儀式感,就是品牌征服用戶的最有效武器。

本文來源/公關界0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