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曾经几次怀疑萧何有不轨之心,他是如何化险为夷的?

汉史趣闻


刘邦建立汉朝时,把萧何排在功臣第一位,第一个万户侯,萧何做到了百官之首丞相的职位,真是富贵的可以了!



刘邦是个狠人啊,当他坐稳皇帝之位后,就开始对功高震主的功臣们清算了,异姓王逐个铲除了,刘邦对内部的开国功臣也是不放心的,特别是作为第一功臣的萧何也是第一个打击对象。萧何也清楚刘邦的为人,知道自己也逃不过刘邦的猜疑,所以通过“自毁名节”来保住自己的性命,这一招还是很成功的。刘邦第一次对萧何的试探是在萧何作为带路党帮助吕后杀掉了韩信,事后刘邦就对萧何封赏了,加封5000食邑,增加500名士兵作为萧何家里的护卫。封赏如此丰厚,萧何很高兴啊,可萧何手下的门客召平是个很聪明的人,萧何常常找他出主意。召平就告诉萧何,你快要完蛋了,刘邦这是在试探你,你没有打仗立下什么战绩,就给这么多封赏,完全就是别有用心试探你,你收了皇帝就不放心了,将来会更加暗算你,你没有看到韩信的下场吗,下一个就是你了。萧何听了很害怕,第二天上朝就坚决辞掉刘邦给的封赏,还说国家军需困难,我萧何拿出家财献给国家当军需用,刘邦很高兴就同意萧何的做法,萧何惊险了逃过了一劫。


这次试探逃过了,刘邦还是不放心萧何。召平就告诉萧何,每次刘邦出外亲政打仗,你在背后运输粮草,刘邦每次都会问运输粮草的官你萧何的情况,问皇帝不在了,萧何干的怎样啊,每次运输官都是说萧何干的不错,百姓安居乐业,大家挺爱戴萧丞相的,每次听到这句话,刘邦都沉默寡言。可见刘邦已经对深得民心的萧何非常忌惮了,害怕有一天你谋反了,关中的百姓跟着谋反,所以你萧何必须让百姓讨厌你消除刘邦的疑心。你可以剥削百姓,霸占百姓的土地,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自毁名节,就可以保一命了。萧何开始是不答应的,剥削百姓,自己就不是个人渣嘛,不能那样干啊,可召平是你不能糊涂啊,剥削百姓也好过没命强啊!于是萧何就干起了压榨老百姓的行为,强吞了百姓的土地,百姓个个憎恨萧何,刘邦亲征回来,百姓拦路告状,刘邦非常愤怒,把萧何给关进牢里了,当然土地也全还给百姓,百姓称赞刘邦,刘邦很高兴!萧何的自毁名声失去百姓民心的目的做到了,百姓是痛恨他了,刘邦却放心了,最后把萧何放出来了。萧何捡回一条命后,处事更加低调了,在朝廷上很少发言,最后得以善终,子孙富贵!


历史神秘人


萧何作为刘邦的第一任丞相,在刘邦取得天下,建立大汉王朝后,刘邦论功行赏把萧何排在第一位,说明萧何在刘邦心中的地位之重,

但是这也少不了刘邦对萧何的怀疑之心,毕竟刘邦是君,萧何是臣,私交再好,毕竟是君臣有别,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利益,皇帝疑虑大臣是常事,那么作为臣子的萧何是怎么化解刘邦对自己的怀疑的呢?

刘邦第一次疑萧何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於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史记·萧何世家

在汉三年,刘邦与项羽楚汉战争在荥阳对峙的时候,刘邦在外带军披星戴月的与项羽抵抗,却派使者不断慰问身在关中之地的萧何,这是对萧何的不放心,虽然是刘邦让萧何留守关中,作为自己的后勤力量补给基地,但是又怕萧何在关中影响太大,形成势力,所以刘邦起了疑心,这时萧何还没有发觉刘邦的意思,是萧何的手下发现了,给萧何提意见,萧何就采纳了属下的建议,

萧何就把自己的亲属全部安排到前线去了,够年龄的就去打仗,女子和小孩就作为“人质”留在刘邦身边,这样刘邦就放心萧何不会谋反作乱了,所以刘邦大喜,萧何也因此化险为夷,也打消了刘邦的疑心。

刘邦第二次疑萧何

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史记·萧何世家

汉十一年,坐了皇帝的刘邦去平定陈豨的叛乱,这时的萧何与吕后一起在宫内处死了大将韩信,刘邦听说后,大喜,就派使者要给萧何加封五千户,并且为萧何设置卫队,萧何很得意,群臣也都争相祝贺萧何升官加爵,

唯独沦为平民的召平对萧何说你的大难就要来临了,萧何不解,召平分析说,皇上风餐露宿地统军在外,而您留守朝中,未遭战事之险,反而增加您的封邑并设置卫队,你不觉得奇怪吗?皇上这样做是因为目前韩信刚刚在京城谋反,对您的内心有所怀疑。设置卫队保护您,并不是以此宠信您,而是考验你,希望您辞让封赏不接受,把家产、资财全都捐助军队,这样才能打消皇上对您的疑虑。”萧相国认为有道理,听从了他的计谋。高帝果然非常欢喜。萧何又一次化险为夷。

刘邦第三次疑萧何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史记·萧何世家

汉十二年,皇上又去平定黥布的叛乱,也是用同样的手段,派使者慰问萧何,萧何这次聪明了,知道皇上又开始怀疑自己了,就按原来做的办,皇上带军在征讨叛乱,萧何就安抚后方的百姓,并且把家财捐出来用于军资,萧何认为这样就会打消刘邦的疑虑,

没想到萧何的一个门客又发现问题了,皇上的疑心已经不是你要谋反叛乱这么简单了,而是怀疑萧何笼络民心,深得民意,有夺权之嫌了,这可让萧何吓坏了,不知该如何是好,这时门客告诉他你现在必须多多购置田地,并且低买高卖,让人民怨恨你,你只有自毁名声才能保全自己及家族,

萧何听从了门客的计谋,等刘邦返回京城的时候,举报萧何低价强买百姓良田房屋的信接踵而来,刘邦笑着说,丞相就是这样“为民”的吗,随后召见萧何,萧何认罪,萧何趁机向皇上要私家园林上林苑的地,刘邦大怒,直接把萧何关进了监狱,萧何没想到,已经到了垂垂老矣的年纪居然下了监狱,不过最后刘邦还是赦免了萧何,萧何算是功臣中善始善终的一位,实属不易。

刘邦怀疑萧何有不谋之心,这样的事情有三次,而作为丞相的萧何竟然每一次对刘邦的疑虑毫无察觉,都是萧何的朋友或者门客看出来端倪,从中出谋划策,才让萧何化险为夷的,

那么聪明的萧何竟然不知道刘邦会考验自己,只能有两个原因:

  • 萧何对刘邦太过信任,言听计从,认为自己没有执掌军政大权,刘邦不会怀疑自己
  • 萧何身居高位,对权力、物质的贪婪,造成对身边潜藏的危机全然不知,迷失了自我,这是人性的弱点,功成身退除了张良做到了,谁又能比得了呢

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韩信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萧何应该比谁都懂得这个道理。

萧何明白了这个道理后,萧何购置田地住宅就选在了贫苦偏僻的地方,建造家园不修筑有矮墙的房舍,并且说:“如果我的后代贤能,就学习我的俭朴;如果后代不贤能,可以不被有权势的人家所夺取。”

总结

引用太史公对萧何的评语来结尾吧

太史公曰:萧相国何於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籥,因民之疾法,顺流与之更始。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位冠群臣,声施後世,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


史全十美


不招人妒是庸才,为高权重者难免遭到上司的猜忌,更何况萧何是仅次于刘邦,丰沛功臣集团领袖,仅次于刘邦的第二号人物呢!

刘邦对萧何的猜忌,准确来讲,一共有四次,每一次都因为采取了合适的策略而化险为夷,这不仅是萧何的谋略,也是因为有贵人相助的原因。

其中第一次是在楚汉战争的关键时刻。在楚汉战争进行到拉锯战的时候,刘邦数次派人到后方去慰劳萧何。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史记·萧丞相世家》

萧何身边的鲍生对他说:“陛下现在在前方拼命死战,而每每派使者来慰劳你,这是怀疑你有不臣之心,如想避免皇帝的猜忌,请你将自己的兄弟亲族能胜任打仗的人,全都派上前线,这样皇帝就会信任你,而不再怀疑了!”萧何按照他的办法来做,刘邦果然十分高兴,打消了对萧何的猜忌。

第二次是陈豨作乱的时候,陈豨的势头十分强劲,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因此汉高祖刘邦亲征陈豨到了邯郸。这时韩信又在关中谋反,吕后和萧何合谋杀死了韩信控制了局面。这时刘邦对萧何起了猜忌之心,他加封萧何为相国,封五千户,并派了五百士卒作为他的护卫,名为护卫实为监视。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语在淮阴事中。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者,故秦东陵侯。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侯新反于中,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史记·萧丞相世家》

大家都在向萧何庆祝的时候,只有召平却来吊孝,他说:“皇帝已经在猜忌你,你恐怕离灭亡不远了!”萧何问:“那可怎么办?”召平说:“您拒绝皇上所有的封赏,并把自己家里的钱财都拿出来去支援前线,这样就能打消皇帝对你的猜忌了。”萧何按照召平的办法去做,刘邦果真又放弃了对萧何的猜忌。

第三次是在刘邦讨伐英布的时候,萧何负责坐镇关中,刘邦又数次让人慰问萧何。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史记·萧丞相世家》

萧何的门客说:“您要大祸临头了,你已经是相国了,还能怎么封赏呢?您如今在关中的威望太高,深得关中民心,陛下怎么能不担心呢?你如今最好多买地,表现的十分贪财,这样就可以让陛下安心了。”萧何按照这个办法做,开始贪污腐化,弄得百姓们怨声载道,刘邦果然放下心来。

第四次是刘邦讨伐英布获得胜利回京后,他还是把萧何下了大狱,原因是萧何有犯了为民请命的毛病,这是邀买人心,扩大自己的影响,刘邦对于这种事情很难容忍,这次刘邦有了除掉萧何的念头。

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史记·萧丞相世家》

萧何被下了大狱数日后,其他重臣都没有动静,这个时候大家都明哲保身,怕自己被牵连不敢说话,但一个小人物的出现救了萧丞相的命,他就是王卫尉。此人职务不高,但却是负责刘邦安全的近卫之臣,这样的人替萧何说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刘邦的身边也有萧何的粉丝,这是件十分可怕的事。

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於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柰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高帝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史记·萧丞相世家》

王卫尉说的很实在,他问道:“不知道丞相犯了什么罪?”刘邦说:“我听说李斯做丞相时,有功劳就归咎于皇帝,有过错就自己承担。而今天丞相收了贿赂,就出卖皇帝的利益,用来博取百姓欢心,因此有罪!”王卫尉又说:“你在外面征伐的时候是最佳时机,如果丞相作乱就会成功,那个时候萧何不造反,非要贪图人的一点钱财,这是萧何浅薄,还是陛下多疑呢?秦就是因为不能听取意见,不承认自己的过失而亡国了。李斯替皇帝承担罪过的做法,根本不值得学习,陛下您为什么要用浅薄的眼光,来看待丞相呢?用残忍的手段,来对付丞相呢?”刘邦知道自己没有理,因此不久之后就派使者执符节到监牢中放了萧何。

萧何四次遇险,四次可以化险为夷,依靠了自己的四个贵人,这和他善于发现人才,并且能够从谏如流有很大关系。这样的特质在刘邦身上也同样存在,这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贵人相助,所谓的贵人,不过是你曾经的积累或栽培罢了。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