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秦末时为什么秦国不召回岭南的军队抵抗项羽,刘邦?

阿布160104287


秦朝快被农民军推翻时,南方军队为什么没有回援?

当时南方军队主要为南海令任嚣和赵佗统辖。正值中原战乱之时,任嚣突然病重,与赵佗共商割据岭南以避战乱,并委以其代理南海郡郡尉。南方军队规模不大,但也有一支以老秦人为核心的劲旅,如果回师中原一定会给起义军不小的打击。但是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究其原因,笔者有如下三点分析:

其一,秦始皇明确要求不能回中原。

任嚣、赵佗带兵南征岭南时,秦始皇给了他们一到密令:中原即使战乱再起,也不要带兵回来救援。意思是在南方守好疆土就是对中原的最大帮助。同样的召令,在北方领军抵御匈奴的蒙恬也得到一份。有皇命在身,不回师自然理直气壮。

其二,客观条件不允许。

岭南在那个时代属于非常偏远的地方,山峦众多,森林密布,自然条件恶劣,道路条件几乎没有。赵佗带去的军队,虽称50万,实际上相当大一部分都是六国难民或者是流徙之徒。真正听话管用的人只有为数不多从关中带出的老秦人。任嚣、赵佗带着这样一群人远征天边,本来就没有打主意回来。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在当地站住脚,开枝散叶,以利王化。所以,即使赵佗打算回援,手下也没有几个得力的人。况且又有自然条件的限制,即使回到中原,对恢复秦国来说作用不大。

其三,赵佗有自己的野心。

与蒙恬不同,赵佗并非秦始皇的爱将,至多属于第三梯队的人物,所以对始皇帝并没有那么深的感情。加之二世继位后,倒行逆施,残害忠良,把国家搞得来乌烟瘴气。此秦非彼秦,赵佗对它已不再有坚贞的信念。在岭南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坐拥几十万臣民,割地称孤当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于是乎,在中原大乱之后,赵佗既派兵封锁了各个要道,不久后建立南越国,称帝。


周周说古今


导言:秦始皇统一六国前昔,开始着手南征百越。公元前222年,《史记》记载: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岁馀,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王翦统帅60万秦军灭楚之后,秦始皇除了在楚地设会稽郡,安抚人心,恢复社会秩序之外,还让其准备南征百越。这便是题主所提及的岭南军队的来由,姑且叫做岭南军团。

为何不一鼓作气呢?是因为岭南自古是蛮荒之地,气候炎热多雨,导致瘴气盛行,中原人甚少涉足。于是,秦始皇一边巡游到达岭南边陲的苍梧郡视察地理环境,充分调研;一边修建驰道,打通物流通道,调配军需,准备后勤补给。

选择在公元前218年秋冬,展开对岭南的攻势。于公元前214年,完成了形势上,对岭南的统一(具体战争经过不展开,可参考本人南越国相关图文)。可以借南越国方面加以回答题主的问题:

1、秦中央失去对岭南的控制。统一岭南地区后,秦始皇留下一部分部队经营。受限于岭南地区偏远,一旦有事,秦中央政令无法及时传达。故在岭南南海、象、桂林三郡,只设南海尉,由任嚣担任,赋予临机专断之权,全权处理岭南之事,而不设郡守,等于赵佗是大权独揽。如此,岭南三郡有点类似于自治区。

秦始皇一死,秦国内乱作一团,失去了对控制岭南。任嚣临终前,也看透了秦二世的暴政,不能持久;继任者赵佗,继承和发扬了任嚣“自备待变”战略构想,趁着中原战事,封锁关隘,控制了岭南三郡,这是岭南军团上层的想法。

2、士卒已在当地落户。《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 》:尉佗知中国劳极,止王不来,使人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秦皇帝可其万五千人。讲的是赵佗着眼于岭南发展,上书秦始皇,要求三万未婚少女,解决岭南军团婚配的问题,安定军心。书中很含蓄,说的是为士卒补衣服。此时,为的是要士兵安心在岭南扎根发展。

至秦末农民起义,赵佗封锁关隘,兼并象、桂林二郡,于公元前203年建立南越国,以过去10年有余。士兵已在岭南生根,安居乐业,实在也不想北上回援,这是岭南军团下层的想法。

3、军队人数不足。《淮南子 人间训》: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strong>从此后世边说这支岭南军团部队在50万人,恐怕也不是事实。原因有二:

(1)按照新出土汉简中“秦始皇三十年苍梧尉徒唯(即屠雎)攻陆梁地”的记载,屠雎只是个郡尉,在将官之下。按照秦国官制,掌一郡的部队,监管治安,受到郡守的节制,加上此前秦始皇曾轻信李信,导致伐楚打败,实在难以相信,还会将50万部队,交由默默无闻的郡尉统帅;

(2)以淮海战役为例,60万解放军后面是540万老百姓运送给养,比例是1/9。按照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一国能够服兵役和徭役的青壮年大概占总人口的1/3,尚需考虑从事农业生产等因素,一国总兵力应该占总人口的1/10。

可见当时情况很可能是,这支岭南军团并没有50万人,王翦只是派出一支部队有水路进攻岭南地区,由屠雎统领,也即是之后任嚣、赵佗掌握的这支军队,以后世汉武帝派出10万平定南越国做参考,岭南军团的人数最多也在10万左右。考虑到岭南地区局势不稳,尚需部队驻守,即便有心回援,也是杯水车薪。

结语

从外部看,秦末中央政府已经失去了对岭南军团的控制;内部呢,无论岭南军团上、下对于回援,意愿都不大,加上秦二世的暴政,不得民心以及军队人数的不足。导致了岭南军团没有北上,反而关起门来,防止中原战火的殃及,果断弃掉秦国这艘破“船”,从而在岭南建立起新的篇章。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公子霜尘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最好要理清时间关系。

01 时间

公元前209年4月,秦二世胡亥要求重启阿房宫工程,调来5万士卒驻守咸阳,出现粮食短缺,向其他郡县征收粮食,但是咸阳三百里以内的百姓不能享用。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居于陈县,自封为楚王。

公元前209年8月,武臣自立为赵王。

公元前209年9月,项梁举兵会稽郡,刘邦在沛县起事,韩广自立为燕王。

公元前209年10月,田儋为齐王。

公元前209年12月,魏咎为魏王。

在此期间,有使者向胡亥上报山东造反之事,被胡亥下吏治罪,后面的使者便谎称盗贼,胡亥便信以为真。

公元前209年9月,周章率数十万楚兵至戏,胡亥这才如梦初醒。章邯建议以70万郦山刑徒迎击。

公元前209年12月,陈胜死。


公元前208年1月,围攻魏咎于临济。

公元前208年6月,齐王田儋救临济被杀,魏咎自杀。

公元前208年7月,田假自立为王,秦围困东阿,刘邦和项羽救援,破秦军濮阳,东屠城阳。

公元前208年8月,项梁救东阿,破秦军,追击至定陶,刘邦和项羽西略地,斩山川守李由于雍丘。

公元前208年9月,章邯杀项梁,项羽、刘邦退兵,秦军北上赵国,包围巨鹿,楚国出兵救赵,12月大破秦军。

02 刘邦和项羽何时登上舞台?

从上面的时间可知,其实,大约在前208年7月,项梁这边的楚军才正面遇上章邯的秦军,楚军分兵两路,一路由项梁指挥,一路由刘邦和项羽协同作战。

那时,章邯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秦军实力碾压起义军,胡亥压根儿也用不着召回岭南的军队吧。但是,在前208年12月后,局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军。接下来章邯与项羽所率领的诸侯联军进入对峙阶段。

前207年4月,章邯让司马欣回咸阳搬救兵,赵高弄权,反诬章邯叛乱。

前207年7月,章邯率众投降。

前207年8月,刘邦攻破武关,赵高弑杀胡亥。

前207年12月,子婴被杀,秦朝灭亡。

03 分析

1)岭南兵力所剩无几,主将赵佗心怀异心

秦始皇于公元前派50万大军平定南越之地,但是由于对方的地形复杂,秦军难以适应当地气候变化,加之粮食供应问题,秦军损失惨重,统帅屠睢阵亡,50万秦军所剩无几,双方对峙了整整3年多。

公元前214年,任嚣和赵佗再次奉命进攻百越各部族,整个岭南地区才划入了秦朝的版图。

为了稳定岭南地区,参加南征的将士们被要求留守当地,另外又迁徙大量中原移民过去。留守的将士和移民多娶越女为妻。

从上面不难看出,可用的正规军已经非常有限,而且戍边的将士们在当地娶妻生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岭南其实无多少军队可调,而且几年过去,将士们落地生根,谁还愿意再次卷入战争之中。所以,当中原发生叛乱之时,主将赵佗除了保持观望,更多地想着趁此机会自立门户。

2)章邯先期实力碾压起义军,无须调用岭南驻军

从公元前209年9月起,章邯率领70万郦山刑徒,大破陈胜楚军,围魏国,杀齐王,杀项梁,接着北下包围赵国巨鹿。

直到公元前208年12月的巨鹿之战,楚军才将局势扭转。

3)章邯请求支援遭拒,投降楚军

巨鹿之战,楚军大败秦军,章邯请求支援,却遭到赵高的拒绝和诬陷,7月投降。

结语:

从陈胜吴广起义到秦朝灭亡,反秦战争差不多历时2.5年,而刘邦和项羽真正登上对抗秦军主力的舞台是在下半场。

章邯一路碾压起义军,项羽和章邯在巨鹿才首次大规模交锋,项羽巨鹿一战便扭转了当时起义军的颓势。

公元前207年4月,章邯才正式向朝廷请求兵力支援。但是,由于赵高弄权,章邯失去后援,于7月率众投降。

岭南驻军兵力所剩无几而且已经融入本地,主将赵佗早已心怀异心,他此刻所考虑的不是如何救援奄奄一息的秦朝,而是自己什么时候称王。



读春秋思无忌


首先可以肯定秦国在岭南是有驻军的,但并没有50万那么多。


秦始皇征发50万秦军进驻百越,分5路大军,其中岭南越地的兵力大约在40万左右,其中又有30万军队攻打广西区域,仗打了3年都没有成功,主将屠睢战死。时隔了2年后,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嚣为主将和赵佗再次攻打广西,才成功将整个岭南区域划入秦国版图。最终剩余的军队都留在岭南驻扎,攻占岭南区域前后打了5年时间,主将都被杀了,最后剩余的秦军预计不足一半。




胡亥为什么不召回岭南军队抵抗项羽和刘邦?其实是有两个原因:


义军太过迅速,秦王朝分崩离析的太快,时间上不允许。


我们梳理一下秦末的时间表:

公元前210年,始皇帝走到山东平原津崩逝。

秦二世胡亥继位,安葬始皇帝在骊山。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重启阿房宫工程,下令征调民夫。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初时,秦二世认为不可能,没有在意。

公元前208年,陈胜兵力达到几十万,前锋已到骊山临潼地区。

秦二世派少府章邯征调骊山刑徒平叛,杀死了陈胜。

章邯杀死项梁,渡过黄河,到达巨鹿。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打破秦军,攻入咸阳,秦亡。

从以上时间清单上可以看出,从陈胜起义,到秦二世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派章邯平叛,再到秦亡,也就一年的时间。而且巨鹿之战前,章邯大杀四方,鲜有敌手,形势一片大好,没有必要从岭南那么远征调军队。



岭南赵佗拥兵自重,断绝秦道,不愿意出兵。


陈胜刚起义的时候,任嚣病重,招赵佗安排岭南拥兵自重,独立成国。其实是看到秦始皇驾崩,乘机叛国。既然任嚣和赵佗都打定主意要背叛秦王朝,自然不会奉召抵御项羽和刘邦。后来看到咸阳迅速被攻破,自然更加坚定了独立于中原之外的决心。




因此,秦末,不是秦国不愿意召回岭南军队,主要原因是章邯败的太过于突然,项羽刘邦形势太强,用很短的时间就灭亡了秦王朝,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岭南赵佗打定决心要叛国自立,也不会奉召。



幽灵vs浪子


这个问题一直都存在,秦灭六国以后,秦朝至少有百万以上的士兵。但是十几年以后天下大乱,秦朝中央竟然无兵可用,以至于章邯出战起义军带的居然是骊山囚徒,那么秦朝的百万大军去了那里,为什么不到咸阳来救驾?

首先是秦法严苛,没有皇帝的指令,没有人能够调动军队勤王。秦法的严苛与连坐刑罚,约束着秦朝的士兵不敢轻举妄动,哪怕他们看着秦朝灭亡。

其次是秦二世不敢调动军队,本身胡亥就得国不正,又杀死了在军中很有威望的扶苏和蒙恬。贸然把军队调入关中,搞不好这些军队要为自己的老首长报仇。胡亥是个孩子心的人,也没有接受什么教育,很可能根本不知道他自己可以调动军队。

岭南的军队调不回来。赵佗带领50万秦军平定百越,之后就扎根岭南,没有打算再回来。之后他们与当地人通婚,种地发展生产,50万秦军十几年后已经是一群拖家带口的中年人,自由惯了的他们再去为严刑峻法的秦国卖命,这很不现实,连赵佗都不愿意。

其次岭南才刚刚发展了十几年,想拿出支持数十万北伐的粮草太难了。因此他们宁愿看着秦朝灭亡,也不愿意给秦朝陪葬。再者是天高皇帝远,不要说没有皇帝调兵的命令,即使是有,来回往返要几个月,等赵佗受到命令,秦朝说不定已经灭亡了。


青史文集


一、秦国岭南军队情况

1、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任命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50万军队征讨岭南地区百越居民,公元前218年,秦军遭到失败,屠睢被击毙,秦军阵亡人数在30余万,剩下10余万。百越军也损失巨大,剩余秦军和百越军队在广西一带形成对峙局面。

2、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次征召10万人,与岭南剩下的秦军联合,第二次进军百越。这次任命任嚣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经过上一次打击,此时百越军不足6000人,秦军吸取上次经验教训,这次平定了岭南地区,设立南海、桂林、象郡等三郡。

3、公元前210年,第三次战争爆发。赵佗攻瓯骆之战。

经过三次战争,岭南军团剩余人数有限,留下来保卫开发岭南了。

二、秦末农民战争情况

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揭开秦末农民大起义序幕。原六国也掀起复国运动。

2、公元前208年,秦军在章邯率领下反击不断获胜。1月份陈胜被杀。10月份项梁被杀。

3、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章邯战败投降项羽。同年刘邦率军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三、秦国朝廷情况

1、公元前210年49岁秦始皇东巡死在邢台沙丘。

2、胡亥在赵高、李斯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多人,逼死扶苏,当上皇帝。赵高掌握实权,实行残暴统治,导致陈胜、吴广起义,六国复国运动。公元前207年24岁的胡亥被赵高势力逼迫自杀。

3、赵高是历史上大奸臣之一,秦亡跟他有非常大的关系。秦始皇死后,他胁迫李斯搞政变,让胡亥当上皇帝,最后又把李斯、胡亥害死。公元前207年被子婴设计杀死。有一种观点认为赵高导致秦国灭亡有复仇的因素。不管怎么说,秦国是毁在胡亥和赵高身上。

四、秦国不召回岭南军队抵抗项羽、刘邦原因

1、秦派岭南军队作战艰巨,连主将屠睢都阵亡了,这在秦统一六国战争中是罕见的,军队损失也严重,岭南军队数量有限,没有能力保卫秦朝。

2、秦国岭南军队有原六国人员,对秦国没感情,军队中也有社会渣滓人员,被迫参加争伐岭南战争,对秦国都有怨恨因素,更不愿意抵抗项羽、刘邦的农民军,保卫秦国了。

3、秦国岭南军队主要领导对秦国没有忠诚感。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突然病重,对南海龙川令赵佗说:秦为无道,天下苦之。兴兵绝新道。不想派军队抵抗农民军,还计划封锁岭南和中原通道,阻止起义军进入岭南。还嘱咐赵佗割据岭南自保。委托赵佗代理南海郡郡尉。公元前206年,任嚣去世,葬于番禺,现在的广州市。

赵佗是今河北正定县人,属于赵国人,对秦国也没有忠诚度。赵佗接替任嚣后,公元前206年,赵佗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亲信,公元前204年起兵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建立了南越国。

岭南军队一二把手对秦朝失望,想拥兵自保,不会派军队保卫秦朝的。

4、岭南军队在当地安家落户,也不愿意返回故地保卫秦朝了。一旦离开岭南,当地越人有可能兴兵起义,对岭南军队家属有伤害,假如岭南军队返回保卫秦朝,万一不成功,生存地方几乎没有了。

5、农民起义发展之快出乎意料,岭南距中原路远,交通不便,来不及赶回来。

6、有一种观点说秦始皇生前曾告诫任嚣、赵佗两人,中原大乱也不要派军队离开岭南。这个可信度较低。

7、秦国胡亥、赵高等昏君奸臣当道,实行暴政,不得人心,官逼民反,岭南军队知道秦王朝失败不可避免,因此,也不愿意离开岭南回来抵抗项羽、刘邦,保卫秦国。


大白白野


这个原因很复杂,下面说说几点浅见。

第一,远水解不了近渴。岭南距离中原太远。几十万大军的长途跋涉涉及到太多,后勤不解决,根本没发打仗。彼时中原大乱,楚地又是起义最多,最乱的地方,而岭南军团大部分是材官和楼船士,也就是步兵和水兵,骑兵很少,能不能突破重重包围赶到中原很难说。

第二,主帅有意置身事外。任嚣有意自立为王,临死前曾嘱咐副帅赵佗“休息其民,姑待诸侯之变”。岭南军团的组成很复杂,六国之民皆有,当时秦灭六国才过去十多年,很多人对秦国还有仇恨之心,秦国强大还好,可惜始皇已死,天下已乱,人心思乱,也就不可能回去了。

第三,攻占岭南之后,秦国曾向岭南进行了大规模移民,岭南刚占领不久,时有反抗,军队一走,则岭南必将再次脱离中原,移民过去的人也会下场凄惨。岭南军团里很多士兵家眷都是跟过去了的,这种情况下,还有多少人愿意走,万一哗变,那就完了。

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原因,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其实当时岭南军团回不回去并不是很重要。章邯率领的刑徒军当初都杀得起义军哭爹喊娘的,如果不是最后没能挡住项羽的进攻,导致王离(主将蒙恬已死)率领的20万长城军团被断了粮道而被项羽坑杀的话,结局也许又是一个样了。而且当时最精锐的关中军被赵高拆分开来,结果没能干赢刘邦,不然刘邦哪那么容易就进了关中。

总之,秦国不是亡于项羽刘邦之手,而是死在了赵高胡亥的昏招之下。


木有枝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这是西汉贾谊《过秦论》。

楚国在战国前中期疆域算最大的。公元前278年,白起攻破江汉平原,楚国迁都。

楚国当时迁都并没有往南,而是往东到达淮河流域。东迁的原因一部分是把兵力部署在平原地区,更利于中原交战;还有部分原因是楚国在国都附近及一些地区实行郡县制,其他的地区是屈、景、昭、项等家族的分封制,还有楚国南部山区的部落自治。这也是吴起变法失败的很大原因。

楚国地区因为地势复杂,统治起来必定兵力分散。所以楚国在权利中心地带实行郡县制;权利周围大家族实行分封制;偏远地区名义归附,实际自治的原则。

公元前224年,秦军60万伐楚。

公元前219年,屠睢、赵佗南征百越。

所以楚国和百越是分开的,不能一概而论。秦军一路向南打到今天广州市。因为地形复杂,秦军必定分散足够兵力维护各地,精兵集中在南越王的广州。

至于秦末是否征兆南征百越的回师不得而知。如果二世下旨班师,赵佗也未必会回去。第一是离中原地区太远,赶到未必能救驾。也有可能二世害死扶苏蒙恬的事传到岭南,二世怕自己震慑力不够赵佗等人造反,不会让他们回去,赵佗也怕回去成岳飞(穿越了,哈哈)。

所以无论怎样,赵佗山高皇帝远,即使可能,他也不一定会回去。


吉耶221


秦末秦国不召回岭南军队,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岭南军队责任重大,不易轻易召回。

岭南地区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打败百越获得的新地盘,在历史上与传统华夏文化交集不深,具有很大的文化差异性,秦始皇也是经过艰辛才彻底统一岭南地区,五十万大军常驻岭南,就是怕大军一旦撤回,岭南地区势必脱离中央,再重新征讨困难重重。

同时,调往岭南的庞大军队和军属,有很大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扎根岭南,让中原文化彻底影响和征服这些地区,让岭南真正的归属华夏。

所以,岭南军团责任重大,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被轻易调回的。



第二,秦叛力量对比转化太快,时间来不及。

秦朝看着各地起义风起云涌,派章邯率领骊山囚徒组成大军出战,看似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在章邯率领的装备精良的正规秦军面前,机会不堪一击,声势最大的陈胜吴广军被迅速击败,力量相对较大的项梁军也遭受重创,发展迅速的赵军也被夹击。

眼看着各地主要起义军被消灭或重创,秦军马上就要彻底扫除各地起义军了,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会召回岭南驻军。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在巨鹿决战中,看似力量弱小,简直不在一个等级、已经遭受重创主帅战死的楚军,在新的主帅项羽的指挥下,破釜沉舟,竟然打败了精锐的秦军军团,各地起义军也团在一起,在内忧外患下,章邯竟然投降了。

霎时间,秦军主力一下子灰飞烟灭,秦朝再也难以迅速征集有效力量抵抗义军了,刘邦迅速西进,如入无人之境,项羽也迅速挥兵杀向关中。

面对急转直下的战局,谁也没想到,这时候的秦朝也大势已去,就算岭南军团回防,也远水解不了近渴了。



第三,岭南军团具有很大的战略自主性,在秦朝无力之时,难以调动。

岭南军团人数众多,在秦朝强悍时,自然是尊奉中央,但在巨鹿之战后,秦朝急转直下,中央已经无力,这时候的岭南军队就成了拥兵自重的地方军团,是否出兵则看岭南军团自己的决定了,即使朝廷下旨,岭南军团不一定奉旨回防。

事实上,在赵佗听说章邯的秦军主力在巨鹿战败投降后,就知道秦朝已经大势已去,下令封锁关隘,据南岭的险要、山高林密脱离秦朝自立,成为独霸一方的势力。



所以,秦末式秦朝不是不召回岭南军团,而是:

第一,不能轻易召;

第二,来不及召;

第三,召不动。

篇篇原创,给你独特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是我不断创作的动力

津城沐雨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天下太平,于是将秦军主力部队一南一北派驻,中原地区仅有少量部队。岭南军团有五十万多,主要任务是镇守百越地区,化百越入华夏。长城军团有三十万之众,主要任务是扼守长城一线,防备匈奴入侵内地。关中军团不足二十万,主要是镇守国都咸阳,平定六国后裔叛乱。秦始皇驾崩后三年,天下义军崛起,华夏再回战国时代,纷争不断!


秦朝推行郡县制,军队归中央直管,各地方有少量驻军,大郡五六千,小县数百至一千。全国各地起义不断,大小叛军数百支,秦朝关中军团很快被击败。危机时刻,秦朝将骊山七十万罪犯武装起来,组成中央军东出平叛。秦朝没有调用岭南军团,也没有全部调动长城守卫军,而是借用中原的兵力平叛。

岭南军团人数多,需要的粮草也多,北上平叛遭遇的第一支叛军就是楚国项家军!章邯已经击败了项梁,楚军势力减弱,这是秦朝不调动岭南军团的主要原因。秦朝中央认为骊山刑徒军完全可以平定各路叛军,岭南军团北上没有必要。而且岭南军团一旦离开岭南,百越必然脱离秦朝控制。



章邯动用刑徒军和五万长城守卫军南北夹击赵国,眼看胜利再望,不想杀出一匹黑马,一举击溃了长城兵团。章邯迫于内外压力,不得不率部降楚,秦朝大势已去。岭南军团长官赵佗听闻巨鹿之战秦军战败,胡亥、赵高二人又屠戮功勋,于是他下令关闭驰道,闭关自守。秦末战争中,秦朝不到两年就被灭了,而且前一年半秦朝还占优势,岭南军团确实无法及时救援,中央政府也没有征调他们。


楚汉战争四年,赵佗全力经营岭南地区,不参与楚汉之争,建立了南越国。汉朝建立后,南越国臣服汉朝;汉武帝时期,汉朝攻灭了南越国。秦始皇终究是将岭南地区化入了华夏,扩大了华夏的生存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