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常說情商,其實大家都誤解了

​情商是什麼?不同人有不同理解,有三種觀點最具典型,不妨對照下你是哪一種觀點:

對成年人一般來說就是有沒有人緣。在《奇葩說》第一季開始,馬東就認定,康永哥是他周圍情商最高的人之一。“看一個人情商高不高,就看和他相處的時候你是否覺得舒服。有高情商的人,可以讓自我活得更加舒適,不會陷自身於負能量情緒;進而,在人情、職場、家庭、愛情中,都能更好地經營一段舒服的關係。“而康永哥,就是這樣的人。

對於身處管理崗位的成功人士而言,情商就是堅毅;馬雲在北京推廣黃頁四處碰壁,轉展硅谷仍無果,重新回到杭州從頭創業,更是面臨眾多挑戰。

馬雲常說情商,其實大家都誤解了


喬布斯對研發執著被許多人稱作瘋子,董明珠對質量苛求被稱作不近人情鐵娘子,王健林對員工苛求甚至怒罵,沒成功之前都並不被人認同,有許多選擇離開了...其中面臨的壓力,經受的焦慮、飽嘗的辛酸,非旁人所能想像,只有心中默唸“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不經歷風雨怎見彩虹,經受了多次失敗,方知道有多少種不可能,堅持,再堅持,方有現在成功。

馬雲常說情商,其實大家都誤解了


對孩子言,更多是情緒控制好不好。對於愛哭鬧,調皮搗亂,事多的孩子不容易討“外人”喜歡;看過《爸爸去哪兒》大家都對來自香港的小“姐姐”印象深刻,沒有特別意思,其實姐姐年齡最小,愛哭鬧也很正常,只是很多吃瓜群眾就要求高了點。

馬雲常說情商,其實大家都誤解了

為什麼“都挺好”兄妹天壤之別

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中老大蘇明哲清華本科、斯坦福博士畢業,卻失業待崗,妹妹蘇明玉清華家裡不讓上讀一個師範在街頭派傳單,卻最終成為上市公司老總,論智商兩人都不差,論學歷和人生可就天壤之別,有人說老大智商高情商低,不會與跨國企業老總相處,其實關鍵在於蘇明玉聽蒙總一席言,選擇了伯樂,死磕到底,有遠見的判斷能力,做出正確的選擇其實比努力更難,機會稍縱即逝、往往需要先舍後得的魄力;我們大多數人沒有學習決策力,比如選大學、選專業,認不清形勢方向,找什麼工作、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公務員還是外企,沒有深度思考能力,去大城市還是回去、買房還是創業;時勢造英雄、風口來了,階層、圈子、機遇很重要,但機會來了能否抓住卻是自己的選擇。

同跑不同終點的根由

為什麼數以千計能考取哈佛西點這些常春藤名校學生,十年後有的成為所在領域的佼佼者,有的卻泯然眾人矣?有美國教授花費十多年時間進行了跟蹤研究,發現那些從考上名校就有明確的人生奮鬥目標,並且在求學、工作中遇到困難並不放棄,努力堅持最終會離目標很近,成為各自領域成功者;另外一部分,或者目標就是考入名校,或者在努力過程中遇到困難或誘惑迷失了目標,就像劉鋒為了單相思的愛情放棄了自己人生奮鬥目標,當然就無法出人頭地;概括為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或者說優秀,關鍵在於其是否具有明確目標和為此目標堅持不懈的精神,用一個詞來表達GRIT;以堅毅為代表的好習慣(自制力)、好奇心、好溝通(社交智力)、有夢想等情商素質往往是影響一生、能否成為某一個領域優秀人才的關鍵,關於這一點,眾多科學家包括谷歌兩位創始人證實了,那就是一生中最有影響力教育階段那就是幼兒園良好習性養成。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更是最重要情商導師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但從小學、中學、大學又有哪門課是教我們怎麼做父母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可是我們如何成為最好的老師呢?在一次小學父母課堂上調查下哪位沒打過孩子請舉手竟然無人應,為什麼會打呢?有爸爸站出來抱怨孩子太調皮,自己小時候就經常被打,媽媽說太氣人了,氣死你沒辦法,只好教訓下。要做到有耐心:教育是一種過程,這種過程是從父母“蹲”下來,不僅是體位上的是,更是思想上的,要理解孩子的好奇、探索、試錯、糾正,要適應孩子的節奏慢、會犯錯、會闖禍、會分心,要學會陪伴、一起玩、一起樂、一起學;只有成為孩子的好朋友才會喜歡你,只有成為孩子的偶像才會崇拜你!育兒是一件繁嗩、重複,“煩並快樂著”,回頭一看已是兒女滿地跑;教兒更是一件急不得、輕不得,“三代才出一個貴族”。兒童、少年時期所受到的教育,甚至主要是源於薰陶教育,即:人在環境、氛圍式事件當中受到的無意識(或者說無牴觸)的感染、教育和啟蒙、啟示,是外在條件浸入中施加給人的影響,是一種潛移默化、能給人以巨大影響的力量,是人類的一種無意識的自覺、自悟、自醒、自進。薰陶的作用是很大的,人在習慣、性格、意志自信、社交溝通、興趣愛好、應變、夢想、幸福觀等人格方面的擇向性確立,大約有一半以上源於薰陶。

讓孩子找到內心成長的力量

小學階段對孩子情緒關注不夠,家長苛求與孩子自由自主矛盾,產生反抗,很容易在小升初階段集中爆發,曾遇到數個這樣的案例,最典型的是一個“特殊學校”專門“收留”初中階段不想上學的孩子,問題這些孩子不是真正有什麼身體、智商上毛病,甚至大多數上小學時候還品學兼優,本想升入初中了可以擺脫家長老師“壓迫”,誰曾想班主任學習從每分鐘抓起的“下馬威”把孩子徹底嚇跑了,有的孩子患上條件性頭痛,一進學校就不舒服,家長四處尋醫問藥,不得而果,孩子的一生可能就因此而改變了,有條件家庭不惜選擇年學費高達十多萬特殊學校,幫助孩子度過這段青春期。

喜歡寫作的鄭淵潔在上小學時,老師命題作文《我長大了幹什麼》,他寫的是掏糞工,又有一次命題作文《早起的鳥有蟲吃》他寫成“早起的蟲子被鳥吃”,老師特別生氣,要求鄭淵潔連續說100遍“鄭淵潔是全班最沒出息的人!”,氣的他當場引爆拉炮,最終小學沒畢業退學了,但幸運的是鄭淵潔有個特別懂孩子、有耐心的爸爸,與其讓孩子在挫敗中長大,不如讓孩子在成長中感到自信。


馬雲常說情商,其實大家都誤解了

著作等身高的鄭淵潔


初中階段孩子被學業壓得喘不氣來,這時候正是青春年少,充滿憧憬未來,壓力越大越需要精神食糧,如果家庭學校沒有這方面給養則會自尋出路,有的迷戀二元世界、有的沉迷網遊、有的崇拜明星....如果對夠重視孩子職業夢想引導,那將會給他的壓力找到平衡“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化壓力為動力,正如:六年前,侄子高考時數學満分全省排名65位左右,在填報志願時,出於有把握建議他報考北大醫學部、復旦等,但侄子來一句“叔,我記得初三那時候你就給我說過,中國大學就有兩所北大清華和其他,我就想選清華”,讓你啞口無言,年青時候激勵之語,卻是他夢想和追求,可想而知高中時候學習勁頭。

高中是人生最糾結階段,或嶄露頭角或衝突應變,需要很強溝通協調、領導力。孔融讓梨,大家聽過兩種版本,一種是國學版的宏揚“尊大愛小”傳統美德;一種是心理版的壓抑了兒童正常慾望表達會造成心理扭曲撒謊;再這我要談獨家看法,情商版本:孔融四歲的時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壽,來客很多。有一盤香梨,放在壽臺上面,母親叫孔融把它分了。於是孔融就按長幼次序來分,每個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獨給自己的那一個是最小的。父親奇怪地問他:"別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卻分到小的,為什麼呢?'孔融從容答道:"樹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長輩,是做人的道理!"父親很是高興。注意兩點:一是孔融來分”利“是按照長糼次序來分,這樣才讓大家覺得公平無異議,自己拿最小的是為了顯示自己公正,也符合博弈論最優選擇;二是大家都滿意,包括哥哥弟弟,還有父母,關鍵自己是情願這樣做的,還得到父親和鄰居的誇獎。這突出體現了孔融出色的統籌協調能力和衝突應變能力,正是情商之兒童領導力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