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常说情商,其实大家都误解了

​情商是什么?不同人有不同理解,有三种观点最具典型,不妨对照下你是哪一种观点:

对成年人一般来说就是有没有人缘。在《奇葩说》第一季开始,马东就认定,康永哥是他周围情商最高的人之一。“看一个人情商高不高,就看和他相处的时候你是否觉得舒服。有高情商的人,可以让自我活得更加舒适,不会陷自身于负能量情绪;进而,在人情、职场、家庭、爱情中,都能更好地经营一段舒服的关系。“而康永哥,就是这样的人。

对于身处管理岗位的成功人士而言,情商就是坚毅;马云在北京推广黄页四处碰壁,转展硅谷仍无果,重新回到杭州从头创业,更是面临众多挑战。

马云常说情商,其实大家都误解了


乔布斯对研发执著被许多人称作疯子,董明珠对质量苛求被称作不近人情铁娘子,王健林对员工苛求甚至怒骂,没成功之前都并不被人认同,有许多选择离开了...其中面临的压力,经受的焦虑、饱尝的辛酸,非旁人所能想像,只有心中默念“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经受了多次失败,方知道有多少种不可能,坚持,再坚持,方有现在成功。

马云常说情商,其实大家都误解了


对孩子言,更多是情绪控制好不好。对于爱哭闹,调皮捣乱,事多的孩子不容易讨“外人”喜欢;看过《爸爸去哪儿》大家都对来自香港的小“姐姐”印象深刻,没有特别意思,其实姐姐年龄最小,爱哭闹也很正常,只是很多吃瓜群众就要求高了点。

马云常说情商,其实大家都误解了

为什么“都挺好”兄妹天壤之别

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中老大苏明哲清华本科、斯坦福博士毕业,却失业待岗,妹妹苏明玉清华家里不让上读一个师范在街头派传单,却最终成为上市公司老总,论智商两人都不差,论学历和人生可就天壤之别,有人说老大智商高情商低,不会与跨国企业老总相处,其实关键在于苏明玉听蒙总一席言,选择了伯乐,死磕到底,有远见的判断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其实比努力更难,机会稍纵即逝、往往需要先舍后得的魄力;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学习决策力,比如选大学、选专业,认不清形势方向,找什么工作、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公务员还是外企,没有深度思考能力,去大城市还是回去、买房还是创业;时势造英雄、风口来了,阶层、圈子、机遇很重要,但机会来了能否抓住却是自己的选择。

同跑不同终点的根由

为什么数以千计能考取哈佛西点这些常春藤名校学生,十年后有的成为所在领域的佼佼者,有的却泯然众人矣?有美国教授花费十多年时间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那些从考上名校就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并且在求学、工作中遇到困难并不放弃,努力坚持最终会离目标很近,成为各自领域成功者;另外一部分,或者目标就是考入名校,或者在努力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诱惑迷失了目标,就像刘锋为了单相思的爱情放弃了自己人生奋斗目标,当然就无法出人头地;概括为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或者说优秀,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明确目标和为此目标坚持不懈的精神,用一个词来表达GRIT;以坚毅为代表的好习惯(自制力)、好奇心、好沟通(社交智力)、有梦想等情商素质往往是影响一生、能否成为某一个领域优秀人才的关键,关于这一点,众多科学家包括谷歌两位创始人证实了,那就是一生中最有影响力教育阶段那就是幼儿园良好习性养成。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更是最重要情商导师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但从小学、中学、大学又有哪门课是教我们怎么做父母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是我们如何成为最好的老师呢?在一次小学父母课堂上调查下哪位没打过孩子请举手竟然无人应,为什么会打呢?有爸爸站出来抱怨孩子太调皮,自己小时候就经常被打,妈妈说太气人了,气死你没办法,只好教训下。要做到有耐心:教育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是从父母“蹲”下来,不仅是体位上的是,更是思想上的,要理解孩子的好奇、探索、试错、纠正,要适应孩子的节奏慢、会犯错、会闯祸、会分心,要学会陪伴、一起玩、一起乐、一起学;只有成为孩子的好朋友才会喜欢你,只有成为孩子的偶像才会崇拜你!育儿是一件繁唢、重复,“烦并快乐着”,回头一看已是儿女满地跑;教儿更是一件急不得、轻不得,“三代才出一个贵族”。儿童、少年时期所受到的教育,甚至主要是源于熏陶教育,即:人在环境、氛围式事件当中受到的无意识(或者说无抵触)的感染、教育和启蒙、启示,是外在条件浸入中施加给人的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能给人以巨大影响的力量,是人类的一种无意识的自觉、自悟、自醒、自进。熏陶的作用是很大的,人在习惯、性格、意志自信、社交沟通、兴趣爱好、应变、梦想、幸福观等人格方面的择向性确立,大约有一半以上源于熏陶。

让孩子找到内心成长的力量

小学阶段对孩子情绪关注不够,家长苛求与孩子自由自主矛盾,产生反抗,很容易在小升初阶段集中爆发,曾遇到数个这样的案例,最典型的是一个“特殊学校”专门“收留”初中阶段不想上学的孩子,问题这些孩子不是真正有什么身体、智商上毛病,甚至大多数上小学时候还品学兼优,本想升入初中了可以摆脱家长老师“压迫”,谁曾想班主任学习从每分钟抓起的“下马威”把孩子彻底吓跑了,有的孩子患上条件性头痛,一进学校就不舒服,家长四处寻医问药,不得而果,孩子的一生可能就因此而改变了,有条件家庭不惜选择年学费高达十多万特殊学校,帮助孩子度过这段青春期。

喜欢写作的郑渊洁在上小学时,老师命题作文《我长大了干什么》,他写的是掏粪工,又有一次命题作文《早起的鸟有虫吃》他写成“早起的虫子被鸟吃”,老师特别生气,要求郑渊洁连续说100遍“郑渊洁是全班最没出息的人!”,气的他当场引爆拉炮,最终小学没毕业退学了,但幸运的是郑渊洁有个特别懂孩子、有耐心的爸爸,与其让孩子在挫败中长大,不如让孩子在成长中感到自信。


马云常说情商,其实大家都误解了

著作等身高的郑渊洁


初中阶段孩子被学业压得喘不气来,这时候正是青春年少,充满憧憬未来,压力越大越需要精神食粮,如果家庭学校没有这方面给养则会自寻出路,有的迷恋二元世界、有的沉迷网游、有的崇拜明星....如果对够重视孩子职业梦想引导,那将会给他的压力找到平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化压力为动力,正如:六年前,侄子高考时数学満分全省排名65位左右,在填报志愿时,出于有把握建议他报考北大医学部、复旦等,但侄子来一句“叔,我记得初三那时候你就给我说过,中国大学就有两所北大清华和其他,我就想选清华”,让你哑口无言,年青时候激励之语,却是他梦想和追求,可想而知高中时候学习劲头。

高中是人生最纠结阶段,或崭露头角或冲突应变,需要很强沟通协调、领导力。孔融让梨,大家听过两种版本,一种是国学版的宏扬“尊大爱小”传统美德;一种是心理版的压抑了儿童正常欲望表达会造成心理扭曲撒谎;再这我要谈独家看法,情商版本:孔融四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香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注意两点:一是孔融来分”利“是按照长糼次序来分,这样才让大家觉得公平无异议,自己拿最小的是为了显示自己公正,也符合博弈论最优选择;二是大家都满意,包括哥哥弟弟,还有父母,关键自己是情愿这样做的,还得到父亲和邻居的夸奖。这突出体现了孔融出色的统筹协调能力和冲突应变能力,正是情商之儿童领导力体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