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情商”只不過是個偽概念

所謂的“情商”只不過是個偽概念

你一定聽說過“情商”這個詞,甚至認同“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的觀點。

我們總對某些公眾人物,用情商救場的橋段津津樂道。比如黃渤、汪涵、何炅、沈騰、林志玲等等,都是被業界人士稱為情商極高的藝人,想必大家都還記得第五十屆臺灣金馬獎頒獎典禮時,黃渤機智回應蔡康永的那段吧。

於是很多人都想著,要是我能像他們一樣情商高就好了,老闆絕對升職加薪,事業肯定平步青雲,把提高情商當成“能成功”的解藥。

有時候跟別人吵完架,總覺得自己沒有發揮好!等到晚上躺在床上,才不甘心地回想起來該怎麼回嘴!要怪就怪自己情商反應不夠快。

於是這幾年,市面上出現了很多關於治療情商低的課,比如像奇葩天團寫了兩部《好好說話》,蔡康永的《情商課》,還有認為“情商”得從娃娃抓起的《親子情商課》等等,這些課直接戳中了很多人的痛點,恨不得一口吃成高情商人士。

所謂的“情商”只不過是個偽概念

1、為什麼絕大部分提高情商的建議,並不奏效

有一套暢銷全球的書,就叫《情商》,開篇就給你一個閱讀的理由:一個人的成功=1%智商+99%情商。

作者對情緒智力給了詳細的定義,一共分為5方面:

1.瞭解自身情緒:就是時刻能監控自身情緒的能力;

2.管理情緒:怎樣給自己減壓,怎麼擺脫過度的焦慮、陰鬱或者易怒的情緒;

3.自我激勵:為了實現目標,對自我的激勵、和抑制衝動的能力;

4.識別他人的情緒:也就是“同理心”;

5.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怎麼去提高受歡迎程度、領導力和社交競爭力,就是成為社交明星嘛。

我並不否認人際關係的和諧程度,在成功的路上,的確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在談論的“情商”,更像是一把通關鑰匙,想被別人認可,得情商高;想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得情商高;想獲得更多的影響力,得情商高等等。

我們在網上或者書裡找關於“如何提升情商”的解決方案,都是“對外”的,比如認可別人、真心讚美、耐心傾聽、懂得感恩、學會自控……這些建議要不就是特別不落地,要不就是隻停留在“術”的層面,當情緒來的那一刻,這些伎倆往往並不奏效。

幾乎沒有人在準備發飆地時候,突然想起:咦,我曾記得哪本書,哪個章節提醒過,生氣前先從1數到10哦!

所謂的“情商”只不過是個偽概念

2、為什麼你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被認為情商低的人,本質上來看,其實就是無法理解他人的感受,實際上,他連自己的感受都無法正確認知,又怎麼可能完整理解他人的感受。

而這時候絕大部分人第一反應是尋找解決方案:我該如何才能變得情商高?,而不是反思自己:為什麼我會無法正確感知我的情緒,總是被它操控?

絕大部分人並沒有意識到,你的大腦並不是你,你的大腦只是一個器官。也就是說,“我很生氣”和“我知道我現在很生氣”,這兩者之間有著巨大的差別:前者只會接下來更加生氣,而後者會馬上調整自己的注意力思考“我為什麼會很生氣”,乃至於找到生氣的原因,並把注意力放在解決引發情緒的問題上。

在《象與騎象人》這本書,開篇就提出:我們可能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我們內心並沒有一個能夠決定自己行為的“最高決策人”,相反,我們的心理是被分成很多部分,每個部分都有自己的主意,甚至有時候,各個部分間的已經還會彼此衝突。

在這些組成部分裡面,有些是我們內心自動化系統,比如內心感受、本能反應、情緒、直接等等,作者把這一部分比喻成“大象”,而理性思考,提出理性要求的部分,稱為“騎象人”。

當“大象”和“騎象人”意見一致,或者“大象”沒什麼慾望的時候,“騎象人”才能主導“大象”,要是“大象”自己有想法的時候,“騎象人”根本鬥不過它。所以蘇格蘭哲學家大衛·休謨才說:“理性應該只是激情的奴隸,除了服從之外,沒有其他可能。”

弗洛伊德也有類似的說法:“本我是馬,自我是馬車伕。馬是驅動力,馬車伕給馬指引方向。自我要駕馭本我,但馬兒不聽話,兩者就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

現在明白了吧,當我們有情緒,比如難過、憤怒、焦慮、抑鬱、迷茫、痛苦的時候,理智幾乎無法控制感性。通過用“術”的方式去提升情商,不僅無效,而且還會適得其反。(內心並不認同這樣做,感覺受委屈了)

正如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說的:“事情沒有好壞,都是人的思想在作祟”,你之所以覺得不幸福,主要是心中大象的負面反映造成的。

所以答案直接明瞭,只要“騎象人”的技術足夠精湛,能夠正確引導大象的話,我們不僅能提高自己的情商,更可能找到通往幸福的道路。

所謂的“情商”只不過是個偽概念

3、如何駕馭“大象”,提高情商

如何提高“騎象人”的馭象技術?這才是我們“提升情商”的通關鑰匙。

這本書給出的答案,我認為比較可行的只有兩點:一個是冥想,另一個是找到自己的興趣,並達到心流的狀態。而我總結還有一個可行方案提供給你參考,就是寫反思日記。

  • 第一,冥想

這個可能你早就聽說過,但它總是帶有點宗教色彩,導致於很多人都排斥冥想活動,其實它也沒那麼玄乎,就是一種大腦體操,和我們去健身房舉啞鈴、做有氧沒什麼兩樣。

冥想有很多種不同的方式,但共同點都是: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想法。

做法很簡單:設定一個計時器(5~15分鐘),找一個舒服的姿勢,躺著或者坐著,閉上眼睛,專心凝神,集中在一個關注點(入門級是關注自己的呼吸),發現注意力轉移了,就輕輕地把它拉回來,重新關注你的關注點。

冥想一開始非常容易走神,這很正常,畢竟你腦子裡的“大象”很強大,一旦放空就有思緒進來搗亂,沒關係,這正是改變自動化思考的過程,當你能控制好自己的注意力,就代表你已經成功馴服“大象”了

  • 第二,興趣

我們在全神貫注地投入我們的興趣時,可以達到心流的狀態,這個狀態就是你的“騎象人”正在駕馭“大象”的狀態。

但這有個前提條件,這個興趣一定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也就是說像打遊戲、看小說、看電影這種達到全神貫注的狀態,並不能訓練你的“大象”,因為這種全神貫注,其實是被遊戲設計者們設計出來的,他們懂得如何通過心理學研究,一步步讓你掉入他們設計好的陷阱裡,並掠奪你的注意力。

每個人的興趣點不同,有人喜歡跳舞、有人喜歡滑雪、甚至和一群人辯論都能達到心流的狀態。就我個人而已,我的“主動全神貫注”來自我的一個愛好,就是寫作,即便這一刻沒有在電腦前專注的打字,連走路、洗澡、吃飯、上廁所的時候,也能反覆思考這個主題應該怎麼去呈現和表述。

當你主動全神貫注地磨練任何一項技能的時候,你的注意力會全部集中在關注每個感官的刺激。它和冥想運動是相輔相成的,冥想能輔助你更快進入心流的狀態。

我強烈建議你能去找到一個能讓你主動全神貫注的興趣,這不僅僅是能讓你體會到心流的快感,而且你會因為這件事情感到幸福感爆棚。

  • 第三,反思日記

這個是我個人的經驗。所謂的“吾日三省吾身”其實也就是這個道理,很少人能想起去年今天自己的情緒和感想,所以很多情緒過了就過了,我們並沒有對它們進行總結和反思。

其實我們現在寫反思日記非常便捷,而且形態多樣,不僅僅是文字,還能是照片和視頻,甚至我們能公開自己的反思日記,比如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寫上今天的思考和感想,甚至拍攝日常volg放在抖音、快手上(這個時間成本有點高~)

反思活動其有很多困難,比如逃避、不敢面對,想著想著就亂了神,但當你把它記錄下來的那一刻時,你就成為了它的主人,你可以審視它,批判它,甚至給它建議、訂正它。

反思也會隨著時間產生複利效應,變得越來越自然,這也正是調整情緒的根本。

總結一下,所謂的高情商不過是你的“騎象人”最後能駕馭“大象”的結果,而不是反覆去用“術”的方式鞭笞“大象”的過程,這反而會引起“大象”更加憤怒。

成為一個技藝精湛的“騎象人”前提是去理解“大象”,當我們能做到情緒收放自如時,這就是所謂的“高情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