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水仙故鄉,探訪英國詩人華茲華斯故居

喜歡英國著名詩人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的詩作,特別是那首《水仙》(也有譯作《黃水仙》)。但對於跟團到他的故鄉格拉斯米爾小鎮的行程,並沒抱太大期望,以為僅是蜻蜓點水般的一瞥。實際卻很有驚喜:一是雖然幾乎一路小跑,但終於來到了他的故居。二是完全意料之外,來到了他的墓碑前。


在黃水仙故鄉,探訪英國詩人華茲華斯故居

山腳下的格拉斯米爾小鎮


“鴿舍”內外的“湖畔詩人”

華茲華斯,英國18至19世紀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浪漫派詩歌理論創始人。生於英格蘭湖區,8歲喪母,13歲喪父,由舅舅撫養成人,在寄宿學校就讀。畢業於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曾徒步在歐洲幾國旅行,同情法國大革命,與法國情婦生有一女。1797年,他和妹妹多蘿西與詩人科勒律治相識,結為摯友,一起遠足,一起切磋學問和寫詩。第二年,他與科氏合作出版《抒情歌謠集》,此書被認為是英國詩歌發展的一個轉折點。1799年,她和妹妹重返故鄉定居,把家宅起名為“鴿舍”(Dove Cottage)。1802年與瑪麗·郝金生結婚。


在黃水仙故鄉,探訪英國詩人華茲華斯故居

鎮上的老建築,現在是一家餐廳


在黃水仙故鄉,探訪英國詩人華茲華斯故居

通向華茲華斯故居的鄉道


他的家成為一個“文學藝術交流中心”,科勒律治、騷塞、德·昆西等詩人文人搬來附近居住,作家司各特、畫家康斯特布爾和不少藝術家都來拜訪。難得的“熱鬧”光景大約持續了八九年,華茲華斯最優秀的作品也幾乎都是在此期間完成的。他們在英國文學史上被稱為“湖畔詩人”,共同的特點是,都對大自然和人的樸素天性有真誠的崇拜,對鄉土藝術和鄉土文學有發自內心的摯愛。


在黃水仙故鄉,探訪英國詩人華茲華斯故居

商店前的木馬


“鴿舍”並不是想象中破敗低矮的小草棚,而是一棟磚石砌成的二層小樓,當然也絕算不上氣派。樓梯狹窄,房間並不寬敞,傢俱簡單,可見詩人當年生活境況。進門的小門廳牆上掛著他心愛狗狗的畫像。朝陽的書房內,還擺著他坐過的扶手椅,大概就是在這裡,他多次向朋友們朗誦他的新作吧?推開後門,是個小小花園,沿著山坡上的小道,可走到一座小涼亭。沿著小道下坡,可通向故居邊的鄉道。鄉道再往前200米左右,就是故居博物館,可惜時間不夠,沒能參觀。


在黃水仙故鄉,探訪英國詩人華茲華斯故居

故居門廳掛著主人最喜歡的狗狗畫像


在黃水仙故鄉,探訪英國詩人華茲華斯故居

朝陽的書房


華茲華斯逝世後被安葬在格拉斯米爾教堂墓園,距鴿舍大約20分鐘步行路程,就在一家薑餅店後面,到此的遊客幾乎都要光顧這家店採購。感謝導遊趙明樺,他深知我對英國文學的喜愛,特意告訴我這個旅行社行程上並未標註的地點,並帶我找到詩人的墓碑。墓園邊立著一塊不大的標識牌,介紹附近的黃水仙花園,與咱們這邊常見的借名人以“集資”頗有幾分相像。詩人若地下有靈,不知會作何感想?


在黃水仙故鄉,探訪英國詩人華茲華斯故居

華茲華斯與妻子的墓碑


在黃水仙故鄉,探訪英國詩人華茲華斯故居

墓園邊水仙花園的標識牌


大自然的虔誠歌者

在華茲華斯的詩中,林間的布穀,天上的彩虹,偉岸的高山,奔騰的河流,都是那麼純粹、那麼美;收割的農婦,拾水蛭的老人,失去外套的小女孩,風雪中迷失的露西,雖然貧窮,但都堅韌。


在黃水仙故鄉,探訪英國詩人華茲華斯故居

樓梯轉角處掛著主人的畫像


最喜歡他那首《水仙》:

我踽踽獨行,像一朵孤雲

高高地飄過深谷和高嶺,

突然,我見到眼前一大片

一大群金光燦燦的水仙,

在樹蔭之下,在湖波之旁,

隨微風不斷地舞蹈,跳蕩。

花兒綿延著,有如那天上

銀河裡無數眨眼的星光,

這一片鮮花向無窮伸展,

一路沿著那水灣的邊緣:

我一瞥就見到了千百萬朵

在歡舞之中把頭兒顛簸。

……

我時常橫臥在榻上,

悵然若失,或愁思冥想,

那水仙就照亮我內心的眼睛,

這是孤獨時唯一的歡心;

……

(屠岸譯)


在黃水仙故鄉,探訪英國詩人華茲華斯故居

墓園圍著低矮欄杆


比華茲華斯稍晚的詩人、評論家馬太·安諾德這樣評價他的創作:“自然彷彿從他手中接過筆去,用它自己的,赤裸的,純淨的洞察力量,替他寫詩。”“這好像自然不僅給他詩的內容,而且好像替他把詩寫好了。”這既是對他詩歌成就的極高評價,也是對他詩歌特點的精準概括:真摯獨到,清新雋永,渾然天成。湖區的山水人文,因了他的生花妙筆,更具靈性、神性;他的詩作,因了湖區山水人文的滋養,魅力無限。光彩長存。


在黃水仙故鄉,探訪英國詩人華茲華斯故居

路邊的花園


妹妹多蘿西不僅多年陪伴哥哥,終身未嫁,其才情也不容小覷。她不像哥哥那樣喜歡寫詩,而是多用散文記日記,也從未想過發表。幾年前國內出版了她身後才問世的《格拉斯米爾日記》,感覺她的文字與哥哥一樣,純淨優美,充滿想象力:“向遠處望去,在陽光下飛翔的烏鴉變成了銀白色;當它們向更遠處飛時,就像水波盪漾似的在綠色的原野上滾動。”


在黃水仙故鄉,探訪英國詩人華茲華斯故居

在故居前留影


華茲華斯在中國

中國學界最早提到華茲華斯,是1900年梁啟超的《慧觀》一文,先生把華氏譯成拗口的“窩兒哲窩士”,現在看來挺好玩;最早出現的中文譯作,是1914年陸志韋發表在《東吳》雜誌上的《貧兒行》和《蘇格蘭南古墓》,用文言古詩形式翻譯;最早出現的華氏故居遊記,是1934年鍾志猷發表在《人世間》雜誌上的《華茨華斯故鄉遊記》——距我到此的2017年,過去了103年。歷史的常態該是前有古人,後有來者。


在黃水仙故鄉,探訪英國詩人華茲華斯故居

路邊的長椅


陸志韋先生的孫女恰是我的好友、小學同學,立即把關於她爺爺的新發現微信告她,她回覆說:“老人很多事我都不知道,我沒見過他寫的詩,奇怪為什麼有詩人的‘頭銜’呢?”知道陸先生曾任燕京大學校長,一切都會見怪不怪。時間如白駒過隙般急促,世事如白雲蒼狗般莫測,留給人們幾多唏噓。


在黃水仙故鄉,探訪英國詩人華茲華斯故居

盆花和小綿羊模型


在黃水仙故鄉,探訪英國詩人華茲華斯故居

河水清澈,河畔咖啡館寧靜


喜歡現代詩的朋友可能聽說過,中國也曾出過“湖畔派”詩人,就是潘漠華、應修人、汪靜之和馮雪峰四個年輕人,喜愛並效仿英國湖畔詩人的風格,於上世紀20年代初在杭州西湖邊成立詩社,出版的詩集即命名為《湖畔》。不過,除了馮雪峰因當過文藝界高官而有些名氣,其他三人少有後人知曉。時間是最好的試金石,找來他們的詩作拜讀,感覺還算真摯,但其水準與他們仰慕的對象還是相去較遠的。

在黃水仙故鄉,探訪英國詩人華茲華斯故居

華茲華斯故居博物館外景


在黃水仙故鄉,探訪英國詩人華茲華斯故居

墓園前的薑餅店


走在詩人故居的後花園,走在故居邊的鄉道上,忽然覺得自己也變成一朵孤雲。詩人都是孤獨的,人也都是需要孤獨的。自然是最好的心靈浴場,梭羅說:“野地蘊涵著這個世界的救贖。”


在黃水仙故鄉,探訪英國詩人華茲華斯故居

靜謐的小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