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液晶帝國的失落與迴歸

今天,夏普終於迎來了浴火重生。

距離夏普發佈2017財年前三季度財報還有兩天的時間,日本經濟新聞已經給出了良好的預期:利潤將達到700億日元(約合6.44億美元),年增長速度更是高達370%。

這對於賣身鴻海之後的夏普無疑是一劑強心劑,更堅定了夏普復興的決心。

從液晶帝國,到賣身鴻海,為液晶而生的夏普到底發生了什麼?

夏普:液晶帝國的失落與迴歸

創始人早川德次

百年夏普:為液晶而生

夏普的前身是成立於1912年的早川電機工業。

創始人早川德次作為與松下新之助同時代的偉大企業家,因為仿製生產出日本第一臺收音機而起步,也因為提出“生產出讓競爭者模仿的產品”這一核心價值理念,而讓夏普在之後百年的時間裡貢獻出第一臺收音機,第一臺黑白電視機,第一臺彩色電視機等多項日本第一。

繼早川德次之後的佐伯旭等人更是繼承了夏普的“獨創”基因,先後提出了“創造新的需求”,“打造與用戶視線一致的獨有產品”等理念,使得夏普始終屹立不倒。

而夏普所寫下的劇本則要從液晶技術開始。

夏普孤注一擲地締造了屬於自己的液晶帝國,做到了世界第一,對於二十一世紀之交的夏普來說,幾乎是一件難以想象的事情。

1998年,全球經濟還處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的陰影之中,整個日本國內市場都處於疲軟的狀態。

此時,剛上任的夏普新社長町田勝彥就不得不面對一個痛苦的抉擇:要麼放棄其岳父佐伯旭重點推動的半導體業務,要麼選擇液晶事業。

夏普:液晶帝國的失落與迴歸

町田勝彥

町田勝彥最後選擇了液晶事業。

因為在町田勝彥看來,半導體需要持續的鉅額投資,而且與世界頂級的企業還有著很大的差距。而夏普在液晶技術上擁有世界第一的液晶技術和專業知識儲備。

町田勝彥更是放出豪言,“到2005年,將把在日本國內市場銷售的夏普彩電全部變成液晶產品。”

這也就是町田勝彥所說的“弱者戰略”,在成熟的市場領域隱藏鋒芒,積極開拓新的市場需求。

此時的日本個人電腦用液晶產業正在面臨來自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的壓力,夏普的市場環境正在日益惡化。尤其是在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的面板市場都陷入不景氣,日本雖然當時處於壟斷地位,但依舊面臨虧損。

尤其是到了二十一世紀初,個人電腦用液晶面板市場的微薄利潤,已經無法符合夏普的目標,町田勝彥轉而發展電視領域這一新市場,為夏普尋找新的方向。

而液晶電視作為一個新事物,也果然沒有負町田勝彥所望,液晶電視一經出現便滿足了大眾消費者的各種需求,加上夏普自身的領先技術,奠定了夏普在全球液晶市場的翹楚低位。

夏普選擇了液晶,町田勝彥將其發展成近乎完美的液晶主義,他顛覆了全球的電視機產業,將夏普送上了歷史的最高點,但也一步步將夏普拖入了無盡的深淵。

夏普:液晶帝國的失落與迴歸

夏普龜山液晶工廠

龜山工廠:技術壁壘

坐落於日本三重線的夏普龜山液晶工廠,是當時全球唯一一家液晶面板和液晶電視一體化的工廠,凝聚了夏普數十年的心血,町田勝彥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龜山液晶工廠將成為夏普的折戟之地。

當夏普在全球液晶電視市場處於壟斷地位之後,町田勝彥內心的狂妄戰勝了理智,他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在海外投資設廠,擴大優勢,而是選擇固守。

町田勝彥選擇的固守之地就是夏普龜山液晶工廠。

始建於2002年的龜山液晶工廠,是町田勝彥真正的液晶夢想起源之地,夏普為此投入了1000億日元來建設從液晶面板到液晶電視一條龍的生產體系。

除此之外,龜山液晶工廠在當時的町田勝彥心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戰略地位:打敗夏普最大的敵人,韓國公司。

1998年,三星超越夏普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供應商。2001年,LG開始投資建設全球第一條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這條生產線讓LG首次超越三星,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供應商。為了爭一口氣,三星投資建設了兩條5代生產線,才再次超越LG。

與此同時,中國臺灣地區的液晶面板產業也進入了井噴期。奇美電子在收購IBM一條3代線的同事,也開始在中國臺灣地區建設一條4代線。2003年底,奇美電子成為僅次於夏普的20英寸以上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全球第二代供應商。

此時,町田勝彥才意識到危機,緊急投巨資上馬了龜山液晶工廠,直接做起了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町田勝彥聲稱,“在大尺寸液晶面板領域,夏普決不能落後。”

之後的液晶電視市場,“龜山製造”一度成為精緻液晶電視的代名詞,也為夏普帶來的豐厚的回報。

2004年,2005年夏普的淨利潤達到了768億日元和886.7億日元,液晶電視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維持在20%以上。

龜山液晶工廠作為夏普的技術壁壘,為夏普在液晶領域築起了高高的專利技術圍城,但是這個圍城不僅實現了技術封鎖,也在全球一體化的浪潮中,成為了夏普的負擔。

再一次的領先,讓町田勝彥心中狂妄的情緒又一次出現,從而影響了夏普在7代線上的投資水平,讓夏普在新一輪的全球液晶面板需求大潮中錯失了良機。

即便之後町田勝彥很快啟動了龜山第二工廠,並拿出2000億日元用於8代線的建設。但是由於技術封鎖的原因,夏普依靠日本本地生產所帶來的自產液晶面板供應不足和較高的生產成本問題,都使得夏普在三星和索尼的凌厲攻勢之下毫無還手之力,全球市場份額更是急轉直下。在2006年滑落到了第三的位置。

夏普:液晶帝國的失落與迴歸

奧田隆司 町田勝彥 片山幹雄

“中國臺灣地區屏”事件

為了緩解生產成本問題,2006年年初,町田勝彥開始尋找低價的液晶面板供應商。

最終,町田勝彥將目標鎖定在了中國臺灣地區的面板廠商身上。

2006年3月,光輝電子開始向夏普供應32英寸和26英寸的液晶面板。

但是町田勝彥深知中國臺灣地區的面板生產是一把雙刃劍,購買液晶面板對於夏普來說也只是權宜之計。一旦被日本,美國和歐洲的消費者發現,對夏普品牌來說將會是極大的傷害。

那麼這些生產出來的液晶電視出售到哪裡呢?

町田勝彥想到了中國市場。在時任夏普AV事業本部部長奧田隆司的策略下,夏普一直宣稱在中國銷售的所有液晶電視均採用日本原裝進口面板。

然而問題在於,當夏普開始採用中國臺灣地區生產的面板的時候,依然在市場上做出如此的宣傳。

為了解決這一危機,町田勝彥排派出了專務董事,AV大型液晶事業部統轄片山幹雄到中國滅火。

雖然事件得以解決,但是這一事件帶來的嚴重後果就是,夏普在中國市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這一事件暴露了當時夏普存在的兩大問題:首先,高估了夏普的品牌影響力。其次,輕視了中國市場。

夏普:液晶帝國的失落與迴歸

片山幹雄

噩夢的開始

如果說是誰帶來了夏普危機,片山幹雄會有很多話要說。

2007年,片山幹雄正式接任社長一職,並在上任4個月之後宣佈投資3800億日元在大阪堺市建設10代線。

雖然此時日本經濟依舊低迷,但是片山幹雄卻對2008年召開的北京奧運會情有獨鍾,他認為高清大屏幕液晶電視市場將迎來又一輪爆發。

片山幹雄的如意算盤打的非常響亮:通過高世代的領先佈局,形成規模效應和品牌號召力,在60英寸甚至更大尺寸市場擺脫競爭對手,進一步拉大與三星索尼的差距。

但是,令片山幹雄想不到的是,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壓縮了市場空間,期望中的市場爆發並沒有到來。即便如此,片山幹雄並沒有悲觀。

為此,片山幹雄不惜一切的拉索尼下水。

2008年2月,夏普成功引入了索尼的戰略投資,片山幹雄的計劃成功了,索尼承擔了3800億日元的三分之一,這不僅為未來產線找到了出路,也減輕了夏普的財務負擔。

但是,此時的索尼還在與三星進行合作,合資建設一條8代線,這恰恰是片山幹雄不願意看到的。

除了在日本建廠之外,片山幹雄還積極的尋求在海外擴張建廠。片山幹雄認為,“夏普液晶的成長戰略,完全取決於海外市場的成長性。”這也是片山幹雄與町田勝彥的最大不同所在。

在這一戰略下,片山幹雄先後在墨西哥,中國南京等建廠。

可以說,片山幹雄是夏普液晶領域的堅定支持者,他在鉅額投資上的瘋狂程度,與在技術上追求的完美程度都是歷屆社長所無法企及的,但是也造成了之後夏普生產成本和財務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

2009年4月27日,片山幹雄迎來了夏普59年來的首次虧損。

液晶面板和液晶電視的大幅下滑是夏普銷售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而片山幹雄的瘋狂投資,以及超前的10代線所帶來的鉅額的成本則是壓垮夏普的另一根稻草。

夏普:液晶帝國的失落與迴歸

奧田隆司

夏普百年危機

2012年,在夏普成立百年之際,卻陷入了難以自拔的生死存亡之地。

2011財年,夏普鉅虧3760億日元。町田勝彥和片山幹雄一手締造的液晶帝國迎來前所未有的危機。

此時,作為過渡性人物的奧田隆司走上了夏普的舞臺。

雖然肩負扭轉虧損的重任,但是奧田隆司似乎並沒有足夠的能力。

夏普隨後公佈的重組計劃有,在日本國內和國外裁員10966人,並在2013年3月之前通過出售資產等籌集2131億日元。

這些出售的資產包括夏普在墨西哥,中國和馬來西亞的電視機組裝工廠,同時,奧田隆司還計劃重組液晶電視業務,加強向智能手機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市場的轉移。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奧田隆司開始與高通進行積極的接觸,並最終達成了正式的注資協議。

同時,夏普還與英特爾,戴爾等美國IT公司進行秘密談判,也向惠普,谷歌等美國公司拋過橄欖枝,但是最終都沒有成功。

奧田隆司的自救計劃幾乎都以失敗告終,而夏普則在虧損的泥淖裡越陷越深。

夏普:液晶帝國的失落與迴歸

高橋興三

夏普最後的帝國時代

奧田隆司在夏普內部看來就是一個短暫的過渡者。

事實也正是如此,2013年6月,高橋興三正式接任社長一職,開啟了夏普最後的帝國時代。

高橋興三在就任之初就表示,夏普的企業文化是“詭異的企業文化”。而他所作的第一步就是拿夏普的企業文化開刀。

因此高橋興三給夏普開出了一劑猛藥,改變以往夏普不分享的政策,轉而大膽的與三星,高通,聯想等企業進行合作,積極的將技術變成現金,拋棄過往的技術封鎖。

同時,高橋興三還為夏普尋找新的發展方向。在高橋興三看來,夏普的很大一部分虧損都是來自液晶事業,而液晶事業並不是一個可以永遠盈利的業務,開闢新的業務是大勢所趨。

為此,高橋興三確立了健康醫療,機器人,智能住宅,安心工程和教育五個重點領域作為夏普的新方向。

在高橋興三的努力下,2013財年,夏普成功實現了盈利,盈利115億日元。

但是,夏普真正的癥結並沒有解決,2013財年的盈利只是暫時的。2014財年,夏普再一次出現虧損,虧損額達到2223億日元,遠超夏普給出的預期數字。

根本原因在於,夏普液晶面板主力生產基地的龜山工廠等的設備減損處理以及計提光伏電池原料相關領域的行情惡化導致的評估虧損等。

鴻海:白衣騎士救場

在接連的虧損之後,高橋興三也於2016年3月29日正式宣佈辭職。

隨之而來的巨大變化是,鴻海認購夏普股權,夏普被納入鴻海精密工業公司旗下,這也被認為是高橋興三辭職的原因之一。

其實,早在奧田隆司時代,夏普就與鴻海有過接觸。

2011年7月,夏普為降低日元貶值帶來的衝擊,將一部分液晶電視生產交給了鴻海,而郭臺銘的計劃顯然並不僅僅只是讓夏普成為其客戶,更是希望能夠在夏普陷入經營危機時進行抄底,從而獲得夏普的液晶技術與控制器。

2012年3月27日,夏普發佈公告,鴻海旗下的鴻海精密公司和富士康公司將購買夏普新發行的股票。

但是此後,夏普的股票一跌再跌,一度跌到了只有鴻海認購價的三分之一,這種情況之下,郭臺銘顯然不樂意只認購到9.9%的比例,而開出了提高到20%的條件。

但是出讓20%的股票,已經超出了夏普的心理承受底線。最終,在奧田隆司找到其他止血措施之後,該計劃宣告破產。

然而世事往往都是那麼難以捉摸,在多年之後,2016年4月2日,臺灣鴻海集團與日本夏普株式會社在日本大阪正式簽署收購協議,鴻海以3890億日元收購夏普66%的股份,一代液晶帝國就此落幕。

夏普:液晶帝國的失落與迴歸

戴正吳

液晶帝國的迴歸

2016年8月,夏普被正式納入鴻海旗下,而夏普也迎來了自己的首位外籍社長,戴正吳。

接掌夏普社長之後的戴正吳大力推行夏普的內部改革。除了把原來金額超過億元為單位才需要社長審批支出的規定,降低門檻到了 300 萬之外,戴正吳還採用鴻海式的成本削減制度,親自對投資項目進行詳細調查,徹底削減了不必要及不急著的支出。

此外,戴正吳還徹底整頓了過去造成夏普經營低迷的溫床—材料採購業務。

透過鴻海的採購實力做為後盾,針對太陽能電池所需要的硅晶圓採購,變更了此前一直以高於市價的長期合約。而此項改變,的確為夏普帶來約 100 億日元的獲利改善效果,也使持續虧損的太陽能發電業務,在時隔 3 年後的 2016 財年中扭虧為盈。

除了進行各項無所禁忌的結構改革之外,戴正吳還引進賞罰分明的績效制度,來帶動員工工作時的積極性。

在戴正吳的領導之下,2016年第三財季,夏普終於迎來了自2014年第二財季之後的首次盈利。

業務方面,在過去的一年多之中,夏普憑藉著鴻海所賦予的富士康強大的製造能力,開始以簡單粗暴的價格戰瘋狂衝擊市場,更是一路高歌猛進,成為2017年國內彩電企業中唯一保持兩位數增長的品牌。

夏普逆勢而為,一方面歸結於激進的銷售策略使其在價格競爭中更具優勢,另一方面則是夏普“液晶之父”的高端形象深入人心,品牌效應在背後發揮了巨大作用。

夏普:液晶帝國的失落與迴歸

結語

夏普創始人早川德次曾經說過,“不斷否定自我,不斷創新是夏普的企業理念。”

夏普液晶帝國的成功在於不斷通過創新,發掘消費者所並未發覺的需求,從而不斷開拓新的業務,滿足新的市場需求。

夏普的沒落也源自於對於這一理念的捨棄, 町田勝彥,片山幹雄,奧田隆司等歷任社長都固守於液晶市場,固守於日本本土的技術封鎖,錯過的全球化的浪潮。

代表著中國製造高端水平的鴻海在與夏普聯姻之後,通過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不僅能夠幫助夏普重獲新生,也是中國製造實現轉型的出路。

郭臺銘曾說過,中國製造要想實現轉型,必須從幕後走到臺前。而通過收購或其他有效方法,獲得產業鏈上游的品牌資產是產業升級至關重要的一步。

文/半導體行業觀察 劉燚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1484期內容,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