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斷供到消失,“液晶之父”夏普為何逐漸從中國市場走散了

斷供,在三星眼裡這可能是專屬於它的Moment,是位居產業鏈上游淡定超然才能擁有的權力。但三星萬萬沒想到,有一天它也會被人家說上一句:“No”。

近日,日韓貿易摩擦不斷,日方的嚴控管制讓三星慌了神。原本正想坐在屏廠鐵王座上長舒一口氣,卻沒想到管制突如其來,如鯁在喉,這一天三星又想起了被“斷供”支配的恐懼。

而上一次體驗這樣的感覺還是在兩年前,面對夏普挾高價斷供屏幕,三星只能無奈採購競爭對手LG產品,奇恥大辱歷歷在目。所幸三星自己挺了過來,時過境遷,三星已成為一方面板巨擘,而彼時背靠鴻海,想要一展復興宏圖的夏普卻每況愈下,最近甚至傳出市額腰斬的消息,寂寞的身影一度從我們眼前消失。

從斷供到消失,“液晶之父”夏普為何逐漸從中國市場走散了

斷供的卻輸給了被斷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誠我不欺。然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可是風雲變幻的市場向來不相信宿命,只信事在人為,讓我們回到夏普被收購的那一年,釐清脈絡,說不定會發現夏普慘敗的原因。

被收購的“液晶之父”

那一年,夏普在昏暗的房間裡看見了一束光。

2012年,夏普因為市場鉅額虧損已經運轉不支,為了活下去,夏普接受了鴻海集團的670億日元注資,而後者則成為了夏普最大的股東。然市場頹勢明顯,在夏普苦苦支撐四年之後,鴻海完成了對夏普的完全收購。

此前夏普在用戶心中就是高品質的代名詞,但由於其它廠商液晶產能技術的增加,夏普自身對於市場發展投資錯判,最終導致夏普持續陷入虧損狀態。在12年夏普電視全球市場佔有率僅為5.1%,最後只能無奈被鴻海收購。

從斷供到消失,“液晶之父”夏普為何逐漸從中國市場走散了

據說在16年談判的最後關頭,鴻海卻突然以一份債務清單要求拉長談判期限,隨後又提出“砍價”2000億日元出資。即便當時夏普社長高橋興三飛往深圳道歉,在談判最後期限到來之際,收購最終還是以減少1000億日元落幕。面對毫無談判餘地的收購,一名夏普管理人員也只能小聲地嘟噥道:“但願(被收購後管理)能有所好轉,僅此而已。”

在回憶起這次談判的時候,夏普內部混亂的企業管理一度被認為是失敗的緣由。但即便是在被鴻海收購之後,夏普也沒能再攀升至當初的巔峰時期,甚至已經一步一步從我們身邊逐步消失。

“下山容易上山難”

為了擺脫富士康長久以來的代工標籤,郭臺銘一直在尋找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而擁有一定品牌價值的夏普無疑會是最好的一塊試金石。在股東大會上表示要重建改革夏普之後,郭臺銘形容夏普業務“這是我人生第二次創業,一定會成功的”。

在未來,夏普業務承載著富士康對於自身轉型的擺脫的代工的期待,但在整體方向上,夏普發展之路卻始終去不掉富士康代工的低價思維,而這一點成為了夏普重啟旅途上最大的包袱。

夏普雖然因為管理混亂被收購,但在技術上卻並不落後,十分注重質量,從這一點來看夏普天生適合精工細作,成本預期較高的路子;而富士康長期代工的思維總是要從規模化出發,扣除每層成本利潤來保證低價競爭的核心優勢,本質上這還是一種薄利多銷的方式。

兩者快慢之間不同的要求在邏輯中形成了衝突,夏普無從選擇只能服膺。很快市場上少了一位工匠,多了一位節奏迅速的價格殺手。在16年雙十一為了打開市場,夏普施行了“買70寸送60寸電視”的策略;17年郭臺銘則打出了“高貴不貴”的口號,進一步為夏普貼上低價標籤。

在定位下沉之時,夏普自身品質也在進一步縮水,例如屏幕從夏普自產屏換成了富士康旗下成本更低的屏幕,甚至出現了同型號質量顯示效果差異巨大的投訴。在用戶心中,原先夏普的高端地位正在不斷崩塌。

但品牌價值喪失的苦果此刻並沒有顯現,夏普正沉浸在低價鋪量紅利帶來的喜悅之中。據中怡康數據表明,夏普電視均價從2016年初到2017年下降了兩三千元左右,夏普2017年銷售較上一年增幅18.4%,淨利潤702億元。

但補貼競價和低價策略帶來的質量問題和成本壓力讓富士康難以承受,在市場有限的情況下,低價始終會有一定的觸頂期。“過去以追求銷售量為主的策略,從今起要平衡銷量與品質,等於是為低價策略畫上了句號。”夏普社長戴正吳決定將夏普從低價的泥淖中拉出來。

從斷供到消失,“液晶之父”夏普為何逐漸從中國市場走散了

但市場顯然沒那麼好說話,想要重回高端,夏普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一方面是用戶固定後的低價思維,自然拉低了夏普的品類,另一方面則是國內外廠商已經紛紛發力OLED等新鮮技術,在LCD疲軟的市場中,技術佈局落後的夏普很難從中追趕上來。

截止今年5月,夏普電視跌幅慘重,零售額下跌54.36%,市場份額慘遭腰斬。夏普電視受惠於低價策略,但最終也只能折在其中,翻身無力。

逐漸消失的夏普

電視產品線只是夏普品牌衰敗的縮影之一,在我們最為熟悉的手機領域,夏普的身影也已慢慢走遠。

每每提到全面屏手機驚豔視覺效果的時候,總會有人提到夏普才是全面屏的始祖。但一提到夏普手機,當下只能以默默無聞來形容。17年夏普再次迴歸國內市場,試圖以AQUOS S2來拓寬領域,但缺口縮窄的國內市場並沒有給它太多的空間,即便下調價格也無力迴天。

甚至夏普手機CEO羅忠生也已離開,留下空蕩蕩的官方微博,再無消息傳出。

從主營業務到其它產品線,夏普正在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除了自身對市場的誤判,更多的是夏普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現在市場的玩法。各品類早已不是日韓企業的天下,國內群雄並起,國外虎視眈眈,在資本的寒潮中,夏普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活下去而不是重回巔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