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歷史存續最長的土司:世襲土州判陳氏

南華歷史存續最長的土司:世襲土州判陳氏


末代土司陳佐韶,字予應,1884-1947

土州判陳氏:漢族,舊志載:始祖陳均祥,楚雄府楚雄縣民,為前元威楚路土司高政下把事,洪武十五年(公元1386年)大軍至滇,均祥帶領民部將祖授宣命金牌、虎符齊赴沐英軍前納款歸附,為軍置辦糧草、軍械,並開修景東阿雄道,招出各路土司投誠,為大軍光復雲南立下了戰功,朝廷念其尚撫屬彝,宣力忠順,授鎮南州土州判,洪武十六年總兵官擬任前職,洪武十七年實授,共傳二十世。

南華歷史存續最長的土司:世襲土州判陳氏

末代土司陳佐韶承襲檔案部分書影

署衙:位於知州署右,今南華西街縣人民政府內。清初平滇,第十三世土司陳昌虞投誠,仍授前職,建分署衙門於州西南永寧鄉保馬誇陳氏莊園內,直到民國年間,今尚留遺蹟,有陳土司後代百餘人居住,今傳至第二十五世。

管轄屬地:東北至定遠姚州交界二十五里,西至普堋堡六十里,南至楚雄景東交界一百二十里。另據存世之《報俾州應陳佐韶丁憂宗圖親供清冊襲親供清冊》疆界載:東北至馬呼屯、麥地坪、新莊、至定遠(牟定縣)、姚州(姚安縣)地方交界二十五里;

南華歷史存續最長的土司:世襲土州判陳氏

末代土司陳佐韶承襲檔案部分書影

西自平彝橋(今靈官橋)、沙橋驛(今沙橋鎮)、英武鄉(今五街鎮)、中屯、大哨至普淜堡(今普堋)地方交界六十里;

南至西堡屯(今龍川鎮上下西堡)、瓦罐窯(今徐營河硐村)、西衝、索場、阿雄鄉(今馬街鎮)至楚雄縣(今楚雄市)。

南華歷史存續最長的土司:世襲土州判陳氏

末代土司陳佐韶承襲檔案部分書影

又據我縣文史館謝華強先生《明清時期鎮南州職官簡介》一文陳氏土官管轄方域載:東北與牟定、姚安縣交界;西與祥雲縣、彌渡縣交界;南與紅土坡區、羅武莊交界;包括今文筆區北部,徐營區西部,沙橋區大部和天申堂、五街、一街、羅武莊全部。

南華歷史存續最長的土司:世襲土州判陳氏

末代土司陳佐韶承襲宗圖親供檔案部分書影

從現存史料來看,陳氏土司所管轄的土地已將鎮南關土巡檢楊氏、英武關土巡檢張氏、阿雄關土巡檢者氏駐地全部包括在內。從品級來看,土州判從七品,土巡檢從九品,但依清制,兩者無隸屬關係,直接聽命於知州。

南華歷史存續最長的土司:世襲土州判陳氏

末代土司陳佐韶承襲檔案部分書影

世系:舊志載,陳均祥,楚雄府楚雄縣民,系土官髙政下把事。洪武十五年歸附,十六年總兵官擬任前職,十七年實授。

故,嫡長男陳壽備馬赴京朝覲告襲,永樂元年正月奉聖旨還著他做判官,不做世襲,若不守法,度時換了,欽此。

南華歷史存續最長的土司:世襲土州判陳氏

末代土司陳佐韶承襲檔案部分書影

老疾,帶男陳恭赴京告替,洪熈元年六月奉聖旨著他照太祖皇帝聖旨還不做世襲,若不守法,度時換了,欽此;

故,嫡長男陳全未經覆勘,正統二年七月奉聖旨,既雲南路逺,往復艱難,且準他襲,還行文書去覆勘,如有不實,拏解將來,欽此。

南華歷史存續最長的土司:世襲土州判陳氏

末代土司陳佐韶承襲檔案部分書影

年老,男陳忠成化十五年十二月奉聖旨陳忠準替判官,不世襲,欽此。

故,男陳獻文弘治七年十二月奉聖旨陳獻文準做判官,不世襲,欽此。

南華歷史存續最長的土司:世襲土州判陳氏

末代土司陳佐韶承襲檔案部分書影

故,嘉靖九年十二月,親男陳策奉欽依準,令冠帶就彼到任管事。另據道光《雲南志鈔》載:鎮南州土州判......策傳壽。壽傳國試,國試傳景勳,景勳傳夢桂,夢桂傳膳科,膳科傳昌虞。國朝平滇,昌虞投誠,仍授世職。卒,子振世襲。振世卒,無子,以國試次子大勳之孫恩典襲。恩典卒,孫輔世襲。傳至瑚,乾隆五十年襲。

南華歷史存續最長的土司:世襲土州判陳氏

末代土司陳佐韶承襲檔案部分書影

又據《新纂雲南通志》載:鎮南州土州判......瑚死,子矩歲貢生,因病告替,長男宜坤襲,咸豐五年被賊戕,未經接襲。光緒七年,次子宜泰子詩襲,前因軍功加知州銜,賞戴藍翎,再後無記。

從大明洪武十六年第一任土司陳均祥承襲土職以來,歷明前兩朝近600年,共傳襲二十世。其中,光緒三十年,土州判陳詩病故,子佐韶(字予應,1884-1947)按例丁憂接襲,並結送《宗圖親供親冊》至吏部,然朝廷未頒號紙及承襲文書,查史志皆未載,不知何故,待考。

南華歷史存續最長的土司:世襲土州判陳氏

陳氏大事紀:

洪武十五年,大軍克復雲南,楚雄府土司陳均祥率民歸附,交出威楚路印信,祖綬宣命金牌、虎符。為明軍置辦糧草軍械,馬匹,安撫四方彝民,開修景東阿雄道。同鎮撫李宣、李旺招出左丞阿星、平章楊等為軍效命,大功記錄在案,授鎮南州土州判;洪武十六年二月十三日,奉命擺立沙橋驛兼添英武關巡檢鋪司,迎接往來使客。

四世,土司陳全,正統間麓川土司司倫發、司機發父子反,奉命節徵金齒等地(今德宏州等地),為明軍糧籌措糧草十五萬石,親自押運至金齒等地,屢效功績,屢蒙欽賞。

南華歷史存續最長的土司:世襲土州判陳氏

五世,土司陳忠,弘治間屢蒙差委捕賊有功,節蒙獎賞。弘治五年七月初七日出徵染瘴身故。

六世土司陳獻文,在任節年捕獲賊犯,屢蒙欽賞。於嘉靖七年四月內,武定府土舎鳳朝文反,劫官印而殺同知,陳獻文奉命征討染瘴身故。

七世,土司陳策任內於嘉靖十八年內,強賊流劫鄉村,奮勇對敵,為賊殺傷陣亡,無嗣,將職位告替親弟陳籌。

七世,土州判陳籌於嘉慶年間沅江(金屬玉溪市)襲替兄職,奉命節徵東川、武定等處,俱蒙犒賞。

南華歷史存續最長的土司:世襲土州判陳氏

八世,土司陳國試,於萬曆十一年正月內奉撫部院明文,與鎮南州土舎(土州同)段欽統兵三百名分往浪滄江防守,後又調往永勝等地,屢效功績,萬曆二十九年七月內出征平叛中染瘴身故。

九世,土司陳景勳,於萬曆二十九年十月內奉黔國公沐令坐調景勳民兵前往臨安府(今紅河州建水縣),屢效功績;崇禎十三年內,奉撫部院加以都司僉書創符。元謀土司吳必奎反,仍調景勳隨副總徐廷珍節制元謀剿逆,剿獲賊首七顆;本年十二月內奉黔國公沐睿令,景勳率軍隨大軍平叛沙逆作亂(沙定洲),蒙賞賜。

十二世,土司陳昌虞在任間,適逢明亡清興之際,清軍克復雲南,清順治十六年,昌虞率民部降清,仍授前職。康熙二十二年,吳三桂部下大將馬寶據楚(楚雄府)。大軍征討,兵馬雲集州中(鎮南州城),駐創兩月有餘,昌虞為大軍支應糧米,大炮,餉鞘,伕役,蒙頒給號紙一道,任鎮南州土州判。

十三世,土司陳輔世,於雍正八年奉調帶領楚雄府屬各州縣土兵四百名,跟隨楚,姚、鎮紀遊擊出師烏東(今雲南昭通鎮雄一帶);又於雍正十年帶領鎮南州土兵一百五十名隨楚、姚、鎮魏遊擊出師,新年進剿倮賊,著有功績,子加級記錄在案。

十五世,土司陳瑚任內於道光二月因大姚彝匪不靖,奉命僱募土練,冠帶隨營效力,同官兵剿賊,因功加六品頂戴,道光三年二月內,蒙賜敕命一道軍功加二級。

十七世,土司陳宜坤於咸豐五年三月內,英武鄉夷人魯貫石,肖士善作亂,宜坤奉命羈押叛黨,於三月初七日,夷人數千人圍一街土司署,宜坤及弟宜泰,父陳矩為夷人所殺,夷人一把火將土司署燒燬後逃竄,造成了南華縣歷史上的上“咸豐慘案”,陳氏土司從此衰落。

十八世,土司陳詩隨軍克復永昌等處五城(今保山市),蒙撫部院保奏加知州銜(正六品),並賞戴藍翎,在任敕建陳氏宗祠,重建土司衙署。

二十世,陳佐韶在任於光緒年間屢次隨軍征戰,因功加同知銜(從六品),民國間支持革命,將衙署、祠堂提供給軍隊駐紮。1947年去世,至此,鎮南州歷史上土司制度終結。

陳土司後人陳丕昌墓誌,丕昌,字受之,墓原在今南華縣一街鄉東南3公里保馬誇村中,今無存。

南華歷史存續最長的土司:世襲土州判陳氏

墓誌全文:

丕昌字受之,珂公之子,金錫公之孫也。公生道光丁酉年,十一月三十日,乃公之降辰也。是時,生當晚,稍學詩書,少通六藝,未曾揚名顯親。公雖年齡[齠), 賦性明敏,知敬老慈幼。且通工易事,棄學務耕稼之為,則農有餘粟,女有餘布,家業益漸豐盈。聘原配孔孺人,系出清門,饈中饋,奉翁始終如一,美孟姜之德,親容如在時。先祖喪,公誠抱恨終天,方思菽水承歡,不得以養父母,兼遭咸豐丙辰回亂,破屋數間,攜孺人避難。

乙丑漢兵至,公隨出師,平永北,定絲城,得醫書良方調劑,操華孫妙術,建範陸奇功,濟世深仁,懸壺稱國手。

庚午歸鄉,理家計,雞鳴興,斗轉息。憶!公之勞碌,壬申次思明,乙亥生仲思亮,公喜麟趾呈祥。丙寅生思聰已逝矣。丙申次思明入武庠首名,昊天罔極,親過化存神,然親愛近莫詳其略,獨思明挺然立石,永垂千古不朽雲。

詩曰:

丕公賢良 百世流芳 醫比孫華 術似樂康

懸壺國手 妙策鰻唐 濟世深仁 活人醫官

雅若羊叔 慎獨呂端 居仁由義 致遠通方

德音秩秩 儀貌堂堂 有典有則 卜雲其吉

西山之陽 龍砂拱向 文蒸炳蔚 鳳翥龍翔

富貴雙全 金馬玉堂 如圭如璋 地發禎祥

恩賜進士候選儒學副堂楚雄府鎮南州增貢生

張紹禹啟賢氏謹題

楚雄府鎮南州儒學庠生張應泰稚鴻頓首撰書

中華民國四年立

碑高70釐米,寬38釐米,行楷直書,張啟賢撰,張應泰書,民國四年(1915年)鎮南州世襲分州土州判陳佐韶立。

現存陳氏歷代承襲文檔:

B1:乾隆四十三年四月乎初七日,雲貴總督李侍堯上《題請陳嘏錫承襲鎮南州土州判事》;

B2:乾隆四十三年六月十四日,大學士管理吏部事務阿桂上《題為遵議雲南鎮南州土州判陳嘏錫詳請承襲遲延違限照例罰俸事》;

B3:光緒四年九月二十一日,雲貴總督劉長佑上《題為核明陳詩夷眾悅服並無違礙的弊請準承襲雲南鎮南州屬土州判事》;

B4:光緒五年四月十七,大學士管理吏部事務寶鋆《題為遵旨議準符陳詩承襲雲南鎮南州土州判事》;

B5:咸豐二年二月二十日,雲貴總督吳文鎔《題請以陳宜坤承襲雲南鎮南州屬土州判事》疏;

B6:雍正二年閏四月二十五日,吏部尚書隆科多《題準陳輔世承襲雲南楚雄府鎮南州土州判》;

B7:雍正二年閏四月初二日,雲貴總督高其倬《請準陳輔世承襲鎮南州土州判》;

B8:乾隆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大學士總理兵部事務鄂爾泰《題覆恢復烏蒙有功之現任鎮南州土州判陳輔世等五員照依議敘克復臺灣軍功人員之例各加三級》;

B9:光緒三十年,鎮南州知州費從光《報俾州應襲土職陳佐韶丁憂宗圖親供清冊》;

以上B1-B8存世檔案為清代內閣題本,現存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明清內閣大庫,由於經歷了晚清到民國的的戰亂,早期的承襲文檔已消失無存。因清代文職土司的承襲隸屬於吏部,土司承襲需層層上報,遂而出現了題本中歷代總督的署名題本,這使得清代土司的承襲成為了合法存在。

B9為陳氏後人陳天龍先生於1985年捐獻南華縣檔案館存檔的第二十世土司陳佐韶襲世職的文檔,後經歷史原因多方留轉,歷遭劫難,現存雲南省檔案局。文中詳述陳氏歷代土司承襲時間,職間大事,歷代陳氏後人分支情況,是研究明清陳氏的重要文獻。

陳土司後人中,頗有作為者清代有南華歷史上的第一位進士陳封舜,第一共產黨員張舫。陳封舜乾隆年間人,官至山西陵川縣知縣,湖北鄖陽府通判,代理南漳縣知縣,竹山縣知縣,一生為官清廉,兩袖清風,造福於百姓,頗具清名,其餘明清兩代,共出舉人貢生20餘人。

張舫,1898年生於南華縣西街鮑家巷,乃末代土司陳佐韶外甥,先後入北京大學,黃埔軍校學習,他為雲南人民的獨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墓在今昆明黑龍潭公園內。

今陳土司後裔,直系後裔生活在一街保馬誇村中,至今已傳25代,南華城北黃家山為陳土司祖瑩所在地。另外的支系,歷經600餘年的時光,遍及南華各地,散居城鎮鄉村,守望祖輩的一片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