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君子懷德的境界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君子人格是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修德獲取的人格,君子境界也是每個人都能達到的境界。單從人格方面講,君子具備前面所講的那些美德就完全合格了,這就是"內聖"。但如果要做到"外王",那就還需要具備:隱忍、知恥和無私。

隱忍

中華民族是一個極具堅忍力的民族,"隱忍謙讓"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美德。"忍",其實意味著內心的堅毅而決絕,要能忍常人所不能忍,這是一種修養和境界。隱忍不僅僅是一種美德,而且還是成大事者必備的素質。當然,做人要隱忍,但絕不能一味退讓。俗話說,"忍字心頭一把刀",這並非是指"忍到心頭插刀,也不反抗"。正確的理解應該是"忍無可忍之時,便是亮劍之時"。忍,不應該是窩氣;因為氣不順,憋在胸中,久而不暢,則智昏;智昏,則容易失言失態,最終忍的修養還是會失去。忍的最高境界應該是主動地積極地去化解矛盾。

中華傳統文化——君子懷德的境界

隱忍

中華傳統文化——君子懷德的境界

知恥

孟子說:"無恥之恥,無恥矣。"意思是:人不可以沒有羞恥,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真是不知羞恥呀!知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德底線,是人自身道德完善的終點和"外王"的起點。儒家認為,人必須要有羞恥之心,只有知道什麼是恥辱之後才能明辨是非對錯和善惡,才能避免做不道德的事。一個人只有具備羞恥之心,才能見財不貪,臨難不屈;才能謙和退讓,取捨有度。無論是個人修養還是成大事,知恥都是良知的先導。對於知恥,首先,知恥必先知善。其次,知恥必先自知。最後,知恥後必有行動。

中華傳統文化——君子懷德的境界

中華傳統文化——君子懷德的境界

知恥近乎勇

無私

無私是中國傳統道德中的重要內容,是儒家從天人合一的思想總結出來的。孔子說:"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道家認為,無私不僅僅是一種道德,還是一種成事的智慧。無私這一傳統美德,經過千百年的發展,早已融入了中國人的心靈深處,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

中華傳統文化——君子懷德的境界

無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