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君子怀德的境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人格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修德获取的人格,君子境界也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境界。单从人格方面讲,君子具备前面所讲的那些美德就完全合格了,这就是"内圣"。但如果要做到"外王",那就还需要具备:隐忍、知耻和无私。

隐忍

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具坚忍力的民族,"隐忍谦让"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美德。"忍",其实意味着内心的坚毅而决绝,要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这是一种修养和境界。隐忍不仅仅是一种美德,而且还是成大事者必备的素质。当然,做人要隐忍,但绝不能一味退让。俗话说,"忍字心头一把刀",这并非是指"忍到心头插刀,也不反抗"。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忍无可忍之时,便是亮剑之时"。忍,不应该是窝气;因为气不顺,憋在胸中,久而不畅,则智昏;智昏,则容易失言失态,最终忍的修养还是会失去。忍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主动地积极地去化解矛盾。

中华传统文化——君子怀德的境界

隐忍

中华传统文化——君子怀德的境界

知耻

孟子说:"无耻之耻,无耻矣。"意思是: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真是不知羞耻呀!知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底线,是人自身道德完善的终点和"外王"的起点。儒家认为,人必须要有羞耻之心,只有知道什么是耻辱之后才能明辨是非对错和善恶,才能避免做不道德的事。一个人只有具备羞耻之心,才能见财不贪,临难不屈;才能谦和退让,取舍有度。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成大事,知耻都是良知的先导。对于知耻,首先,知耻必先知善。其次,知耻必先自知。最后,知耻后必有行动。

中华传统文化——君子怀德的境界

中华传统文化——君子怀德的境界

知耻近乎勇

无私

无私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重要内容,是儒家从天人合一的思想总结出来的。孔子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道家认为,无私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还是一种成事的智慧。无私这一传统美德,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早已融入了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君子怀德的境界

无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