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孔老二”

读《论语》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奠基者。他开创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给此后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可以说,了解孔子的思想,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

《论语》一书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以语录体和对话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生动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当代人研究孔子思想、儒家学说,了解中国文化源流、思想根脉的重要典籍。

学习“孔老二”

孔圣人

《论语》二十篇,各篇以其首章前二字或三字为篇名,所言多为立身成仁之道,被总结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全书语言简洁精炼,内容丰富,含义深刻,书中的许多思想,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即使脱离其时代背景,依然有极大的进步性和科学性。

如《论语》中多次出现的“君子”形象,是孔子心目中理想人格的典范。孔子对“君子”内涵的诠释,打破了传统的窠臼,将“君子”的意义范围扩大,使其从“有位者”发展成“有德者”,从内在修养和外在行事两方面对君子提出了要求,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些道德规范乃至行为准则,丰富了“君子”的内涵,形成了后世“君子”的雏形。后人在读《论语》时,就可以着重体会蕴含其中的积极的价值观念,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学习“孔老二”

孔子

再如孔子教与学的思想。在教育思想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秉持“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在学上,孔子一生立志为学,提出“学”“思”相益,“温故知新”等学习方法,着重引导弟子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这一过程在《论语》中,通过孔子与弟子之间丰富的学思互动,有了生动的再现。同时,孔子还提倡道德修养教育,开创了以培养君子为目标的“君子之教”,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开创私学,使文化教育得以普及,开创了民间讲学的先河,堪称教育界的壮举。

此外,《论语》中还有许多篇章,论述了孔子“礼”与“乐”、“中庸”、“和”、“仁”的思想,以及孔子从人生得失中淬炼出的人生智慧,是当代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