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朝文官的帽子后面都有一根细细长长的,像翅膀的东西?

山谷春风


首先,这种帽子叫做长翅帽。

(长翅帽)

大家一般都习惯称古代官员脑袋上的帽子为乌纱帽。

(乌纱帽)

其实乌纱帽最早是民间百姓普通的便帽,等到了东晋时期,乌纱帽才变成了官员身份的象征。

乌纱帽在前期的变化不大,直到宋朝,官员的乌纱帽才有了新的装饰,这种装饰就是在官帽的后面配挂两根又平又长的“翅膀”,人们于是俗称为“长翅帽”。

长翅帽的发明者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

(赵匡胤)

他在坐上龙椅后很不放心当年一起闯天下的同僚,尤其讨厌文武大臣早朝上交头接耳,评论朝政。

有一次,赵匡胤上朝,在听取某大臣的奏章时,发现两侧不少官员在窃窃私语,很不礼貌。

赵匡胤心中恼火,但却不漏声色。

退朝后,他想出个办法,传旨属官在襆头后面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各穿出一尺多。

这种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须戴上,一般场合是不戴的。

因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极不方便。戴着这种帽子,官员只能面对面交谈,要并排坐着交谈就困难了。

从此,大臣上朝,就很难聚在一起,随意讨论朝政了。


号条头史历hhh


这种帽子因其后端伸出将进一尺的帽翅,被称为“长翅帽”,又称“展脚”。后在帽子上装饰不同的花纹,以区别官阶高低。

严肃朝堂纪律

  • 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登基为帝,朝堂议事时,很多大臣喜欢窃窃私语。因为在赵匡胤登基之前,和他们都是同事,很多大臣对此不以为意。赵匡胤担心他们商量不利于自己的事情,毕竟自己的皇位来源有点问题。赵匡胤心里不爽:你们这是真不拿豆包当干粮呀,老虎不发威真当我是病猫了。可又不能直言斥责,苦思冥想后得出一计。
  • 再次上朝时,给每个官员都发了一套新衣服,其中就包括长翅帽,吩咐众臣下次上朝时统一穿新衣服。总有一部分官员不能理解皇帝的心意,上朝时还是和同僚侃侃而谈。一转头,前后大臣就有意见了:“大人,你打我脸了。”。此后,循序渐进,终于纠正了朝堂窃窃私语的风气。

宋朝时期的帽子棱角分明,黑色为主,其他颜色兼有。而幞头后面的翅,不只有我们所见的两根长翅。

“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 五等。——《梦溪笔谈》

  • 直脚又叫平脚或展脚,就是我们常见的宋代标准官帽,后其因行动不便,改为可拆卸的帽翅。
  • 局脚幞头,即将帽翅的尾端弯曲做造型,“C、Z、S”形,在总长不变的情况下,造型美观,缩短了直线长度。
  • 交脚幞头,就是将直脚幞头的两根长翅对折,然后再在上面交叉成“X 型”。美观,靓丽。
  • 朝天幞头,将直脚幞头的两根长翅对折,向上直立,帽翅由横向变为纵向,缩短了交往距离。
  • 顺风幞头,就是将两根翅一起折向一边,方便干活。

宋史并无明文记载长翅帽是赵匡胤提出的建议,帽翅在宋朝以前就已经有了,只是在五代时变成了直的,宋朝将其发扬光大。

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也许是为了区别于别的朝代而做的改变。譬如,明朝的官帽就是宋朝改变而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5有5


这种帽子叫做长翅帽,长翅用铁片、竹篾做的,除了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须戴上,一般场合是不戴的。其原因就是为了防止大臣们在朝堂上交头接耳,具体说来就话长了。

为什么宋朝当官的要戴这种官帽呢?

发明这个帽子的人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而之所以将官帽设计成如此造型,只是为了避免大臣们的窃窃私语。在朝堂上,要谈论,当然是对着皇帝说了,在私下窃窃私语确实很容易招来皇帝的反感。所谓事无不可对人言,又何必有此“小人行为”呢?看上去,赵匡胤是有理的,其实这也不过是为了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手段而已。

关于宋朝官帽一个小故事

相传在北宋时期,就曾发生过一个因官帽而识人的故事。一次,大宋的宰相寇准,为了视察民情,微服私访,游历于河南开封一带。所谓微服,即是穿着民装,避免引起别人的注意。然而,当寇准向一位老汉问话的时候,尽管“洗尽铅华”,不摆官威,不刷官腔,但老汉却吓得两腿发软,几乎说不出话来。

寇准不明所以,就对老汉说:“我不过是个平凡的书生,老人家何必如此惧怕,不妨随便一些。”老汉回答道:“相公是位官爷,草民怎敢无礼呢?”听到此言,寇准一惊,连忙审视自己,但看了半天也不觉得自己何曾露出“马脚”,心想这位貌似普通的老汉可能是位高人,于是便对他行礼,说道:“老丈眼力过人,你我素不相识,便能识破我的身份,真乃世外高人也!”

老汉低头颔首道:“官爷别折杀草民了,老汉我不过是一介平民,怎敢称为世外高人!之所以能看出相公您是位官爷,是因为刚才您走过窄巷的时候,总是侧着身子左顾右盼,生怕有东西碰着帽子。如果相公您不是当官的常戴长翅的官帽,又怎会不自觉地有这种反应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