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高热港剧诞生记 | 对话《叹息桥》三主创

“如果要说《叹息桥》是否有一个任务,那我觉得它的任务就是去开发一些未知的可能性,假使我们做到了,会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如果将港剧发展过程拉成一条时间轴,再将其中作品铺开,四年前的《玛嘉烈与大卫-绿豆》(以下简称《绿豆》)会是一部值得拎出来细说一番的剧集。


一方面是因为它作为ViuTV的“开山之作”,一定程度上推动ViuTV走上打破TVB“一家独大”格局的道路;另一方面,《绿豆》的剧集风格别开蹊径,与观众固有印象中的港剧有着截然不同的观感。


“我们的”高热港剧诞生记 | 对话《叹息桥》三主创


无论哪一方面,改变、创新都是围绕《绿豆》这部剧的关键词。


“在做完《绿豆》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一直都想这个团队再继续合作,可以再讲述什么故事。”于是,四年之后,《绿豆》原创班底再度“出手”,这一次,他们给观众带来了《叹息桥》。


“我们的”高热港剧诞生记 | 对话《叹息桥》三主创


此番,在ViuTV之外,《叹息桥》的出品方多了一个优酷,在优酷港剧场播出的这半个多月,剧集热度一再攀高。这支携新作北上的年轻团队,开始走入了更多观众的视野,为此,文娱头版(ID:wenyutouban)与团队的三名主创人员——导演李绍波(肥波)、杨承恩(二五),编剧黄绮琳进行了对话。


“我们的”高热港剧诞生记 | 对话《叹息桥》三主创

左:李绍波(肥波);中:杨承恩(二五);右:黄绮琳。


很显然,无论是《叹息桥》这部剧,还是有关内容生产心得,他们都有不少想说的话。


01、风格源于“信任”


刚看《叹息桥》第一集,很多观众会认为这是一个讲述出轨的故事,反映的应该是当下年轻人爱情观念的转变。当看到演员诗雅,从《前度》中楚楚可怜、因男友与前任重遇数日旧情复燃就被无情抛弃的阿诗,变成了《叹息桥》中“脚踏两条船”的Joyce,不禁感慨“世界变化太快”。


“我们的”高热港剧诞生记 | 对话《叹息桥》三主创


随着剧情深入,笔者的观剧心路历程发生了如下变化:


嗯,原来这是一个“罗生门式出轨”的故事→嗯,原来这部剧其实讲的是男主角与其发小之间的爱情故事→哦,原来这部剧不只在讲爱情呀!


不得不说,在追这部剧的时候,需要花更多心思揣摩其中的细节。


首先,《叹息桥》在叙事时采用了“罗生门”结构,每一集都从不同角色的视角出发描述所发生的事件。这就使故事呈现出一系列记忆偏差,带来的效果就是——剧中的一些事件、冲突,并没有一个所谓的“真相”,这在以往剧集中是不多见的。


比如在剧集刚刚播出时,有豆瓣网友就进行了一些整理▽


“我们的”高热港剧诞生记 | 对话《叹息桥》三主创

豆瓣网友林倏然整理


剧情不断发展,罗生门叙事方式还有几处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比如在Kevin的视角里,当在餐厅遇到亲生父亲Ken时,自己是反复确定后才与Ken对话希望他能照顾自己的妈妈;而在Ken的视角里,Kevin是在见到他之后上来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与他对话▽


“我们的”高热港剧诞生记 | 对话《叹息桥》三主创


“我们的”高热港剧诞生记 | 对话《叹息桥》三主创


还有对于Joyce告诉爸爸即将与之结婚的Ken原来在外面早有私生子,而在Ken的视角里,Joyce是在讲他坏话▽


“我们的”高热港剧诞生记 | 对话《叹息桥》三主创


记忆偏差的出现,是因为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理解和感受不同,甚至在各自的记忆中大多只会表现自己是有理的一方。


这种叙事手法的使用源自于黄绮琳与二五一次关于“叹息桥”典故的讨论。黄绮琳说,“有时候听朋友讲故事,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或者同一个人会讲出不同的感觉,但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呢?可能没有一个定论。当时与二五聊起‘叹息桥’的一个典故,二五记忆的版本觉得这是一个爱情故事,而我记忆里是一个悲剧故事,我们当时觉得这种现象很有趣,一个典故都有两个方向,所以我们就抓住‘叹息桥’这个方向去描写人物。”


“我们的”高热港剧诞生记 | 对话《叹息桥》三主创


对于《叹息桥》情绪定位的一些争论,二五认为团队更偏向于将事情本身展现给观众,至于观感是积极还是悲观,需要观众自己加以理解。“正如我们的故事,一件事在不同人看来会觉得是正面,也可以觉得是反面,但这件事在传统戏剧很难呈现,我们很希望能做到这件事,所以《叹息桥》才会有一个罗生门的结构。”


留给观众思考空间,这种代入式情境设计成为《叹息桥》的一个突出特色,同时,这种创作思路又在全剧贯穿始终,包括一些值得反复琢磨的镜头语言、细节线索都在剧中铺排设计得相当密集。


因此,《叹息桥》出现了不少“名场面”▽


“我们的”高热港剧诞生记 | 对话《叹息桥》三主创

Ken与妈妈吃饭的戏,从窗外看,像两个坐牢的人。


“我们的”高热港剧诞生记 | 对话《叹息桥》三主创

Catherine在听到某些消息后,一瞬而过的闪屏将颜色调成高对比度模式,代表她内心的一种“恶”。


“我们的”高热港剧诞生记 | 对话《叹息桥》三主创

Thomas与父亲交谈时只有颈部以下的画面,代表Thomas视角里不想看到父亲。


在团队中,肥波主要负责拍摄内容。采访时他略带玩笑地自嘲“因为不太会讲话,所以负责与机器沟通”,对于这些镜头设计,在他看来,这与自身广告拍摄的经历不无关联,“一支广告大概30秒,用30秒讲一个故事,就要争取每分每秒,甚至每一格的画面都要有内涵、有意思,我们把这个概念应用到了这部剧上面。”


一些需要仔细挖掘的线索,也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自发分析,比如餐厅的名字“MASSAM”,剧中从头到尾只说了它是拉丁语“生面团”的意思,网友则更深层次地挖掘到它其实是Thomas和Sammy名字的组合。对于这些热议点,二五和黄绮琳表示都很留意豆瓣上的一些评论,能看得出来观众都很细心。


对于《叹息桥》开放性结局的猜测,肥波分享其实结局都隐藏在之前的细节中了,“阿南对于和Sammy的感情没什么信心,他希望Sammy可以面对Thomas,如果回来后还会选择阿南,阿南才会跟她在一起。其实我们觉得这个结局已经很清晰,虽然没拍出来,但是很多细节已经告诉观众结局是怎么样。”


“我们的”高热港剧诞生记 | 对话《叹息桥》三主创


至于为何不平铺直叙而采取这么多暗线的做法,三位主创都反复提到了“信任”这个词——


就如黄绮琳概述之,“写了这个细节后,我相信导演能够把它视觉化呈现出来,所以我就没有想着加入角色的对白。比如你说的MASSAM名字是什么意思,角色不用说出来,观众自己就会了解。

这是我对导演的信任,也是导演对观众的信任,这也就是《叹息桥》的特色。”


“我们的”高热港剧诞生记 | 对话《叹息桥》三主创


02、感情问题,代际关系……创作总根植于“人”


有人说,《叹息桥》是一部“致郁”剧。


某种程度上有其一定道理,因为剧中的角色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些缺点,这些缺点被观众看在眼里,但到了剧中,不免“当局者迷”。


就如主题曲中的一句:“谁蒙着眼,承受一生煎熬”


“我们的”高热港剧诞生记 | 对话《叹息桥》三主创


人是无法一眼望穿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或许也都在“蒙着眼”辨人。比如Ken,在朋友眼中,他是个不善言辞、在众人中甘于默默奉献的人,如果跟他恋爱,老实可靠的性格一定会对女友关怀备至,所以,友人将Ken介绍给了Joyce。


“我们的”高热港剧诞生记 | 对话《叹息桥》三主创


但事实是,Ken是个妈宝男,恋爱时一系列不成熟的缺点日益显现。其实Ken的性格也能找到渊源,从小被妈妈以趋近“恐怖”的军事化管理约束,导致了Ken懦弱的性格,而后Ken遇到Catherine,也曾试图摆脱妈妈的控制,但是因为Catherine的一句“不用了”以失败告终。


“我们的”高热港剧诞生记 | 对话《叹息桥》三主创


“我们的”高热港剧诞生记 | 对话《叹息桥》三主创


总之,这个懦弱的男人从妈宝男“进阶”成了绝世渣男,甚至于在最后因岳父扔掉了自己的玩具,而残忍地将岳父……(此处剧集留了想象空间,但大概率是强殴致死)。


“我们的”高热港剧诞生记 | 对话《叹息桥》三主创


看剧时,陆游的一句诗“叹息人真未易知”时常在脑中浮现。人,以及人性的复杂面,便是主创团队反复强调的关键


从《绿豆》开始,主创团队便定下了探讨人物内心世界这一核心内容。二五说,“其实《绿豆》也好,《叹息桥》也好,我们想这些故事能让全世界范围的人看后都有共鸣,所以我们会偏向多写一些关于人性的故事。关于内心世界的探讨,这些情感是共通的。”


与此同时,《叹息桥》在爱情话题之外还融入了人际交往、原生家庭的探讨。对此,二五这样补充道,“我觉得上一代的价值观其实也会影响到自己这一代,如何找男朋友、女朋友或者是与其他人相处,这全部会环环相扣,可以说《叹息桥》是包括一个人所有的情感在里面,《绿豆》则是比较偏向爱情面。”


“我们的”高热港剧诞生记 | 对话《叹息桥》三主创


在创作《叹息桥》剧本时,黄绮琳也用了很大的篇幅呈现代际之间的问题


比如Ken的性格设计——包括他视角里的“迷之自信”和最后的彻底爆发,很显然,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妈妈无处不在的掌控欲。为了让人物更加真实,黄绮琳从身边人的经历入手做资料搜集,剧中Ken在妈妈强迫下踩烂玩具的片段,就是剧组一个制片人的故事。


“我们的”高热港剧诞生记 | 对话《叹息桥》三主创


除了Ken之外,Thomas“放飞自我”的个性与其青年时就得扛起家庭负担、父母无力关爱和管教有关;Joyce的“三分钟热度”,与爸爸对她的无限溺爱亦有直接关联;Kevin作为全剧较为通透的一个角色,虽然妈妈与养父间有争吵,但到最后,无疑还是能感受到双方都对Kevin的关怀……


采访中,主创团队时常表示出对于人性话题探讨的创作偏爱,以至于当问及是否会开拓更多元化的题材时,黄绮琳坦言,“悬疑或查案,可能会有不同的开发,但是人与人之间以及人性的东西是不能遗漏的,无论什么题材都会有人性的探讨在里面”。随后,肥波也补充道,“我们擅长讲人的故事,但不会重复自己做过的事,唯一有一件事是不会变的,在我们的创作里一定会讲人性”。


“我们的”高热港剧诞生记 | 对话《叹息桥》三主创


03、“我们的”故事


在与主创的对话过程中,肥波“唯一有一件事是不会变”的话音刚一落,二五很快接过了话茬,“我补充一下关于改变的事,还有一件事是我希望可以重复的——我们想这个班底继续创作,一直是一个班底下去”。


稍作停顿,二五接着说道:“我真的很喜欢现在的合作伙伴。”


“我们的”高热港剧诞生记 | 对话《叹息桥》三主创


这支团队有一种连结的紧密感,采访伊始,肥波提到的那段想与团队继续合作的“意犹未尽”时期,就提到了几位团队成员的名字,包括三位主创、林保怡,以及美术指导罗婉芝。


2017年,在《绿豆》播出后不久,这部剧的男主角林保怡找到了三位主创及美术指导罗婉芝,五人组成了制作公司——“我们的有限公司”,而林保怡也是此次《叹息桥》的总监制。


“我们的”高热港剧诞生记 | 对话《叹息桥》三主创


“其实‘我们的’目前规模很小,主创团队主要是我们五个人,现在也在开发很多剧本,Norris(黄绮琳)也会找一些编剧朋友帮忙。至于未来,倒没有期望公司能壮大到一定程度,我是想要这个班底可以继续一起做创作”,说罢,二五特别感谢了一下林保怡,“这个公司的出现是由他提出来的,继《绿豆》之后,我们都还想讲一些故事,林保怡就提出不如这个创作团队一起继续做想要做的事。所以《叹息桥》之所以存在,也是因为林保怡。”


“我们的”高热港剧诞生记 | 对话《叹息桥》三主创


在涉足电视剧领域之前,肥波和二五已经在广告领域合作多年,谈起从广告到影视的转变,就不得不提《绿豆》,以及背后的ViuTV。


肥波说,“我们认识ViuTV的金广诚先生(ViuTV制作部副总裁)很久了,当时因为ViuTV准备开台,有一天金先生找我们帮他拍一些放在网络上的片段,那个片段就是《玛嘉烈与大卫》。拍完之后金先生觉得这个拍摄挺有趣,就找我们尝试拍《绿豆》,一开始我和二五比较担心,因为从来没有拍过剧,但我们沟通过后,觉得这样的机会应该好好把握。”


从广告到影视内容,对于喜欢讲故事的两位导演来说,更有利于自己内心的表达,在二五看来,转行“没有水土不服,反而如鱼得水”


此次与内地的合作,更多资源的投入让团队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肥波认为,美术、制作、拍摄等方面,都能让团队可以把剧集打磨得更精良。“举个例子,《叹息桥》到比利时取景,这使我们可以把剧做得更好。另外,团队很幸运,无论是优酷还是ViuTV,在创作方面都给予我们很大的自由度,所以我们就有了发挥空间。”


“我们的”高热港剧诞生记 | 对话《叹息桥》三主创


目前,《叹息桥》豆瓣评分人数近2万,评分稳定在8.8、8.9分,口碑也始终高企,可以说是今年来第一部高口碑港剧。


就连黄绮琳也坦言,起初还挺担心,现在对于这个反响“挺惊喜的”。在网上,很多人给予《绿豆》《叹息桥》很高赞誉,也有观点认为这种“文艺风”会是引领港剧变革甚至未来的创作趋势,对此,主创团队则一致表示港剧的未来会有更为多元的题材和类型。


对于港剧的前景和团队作品对于港剧的意义,二五显得十分理智,“路是人走出来的,当有人踏出第一步,就算是走出了一条分叉路也好,也是带了一些新方向给其他人,如果要说《叹息桥》是否有一个任务,那我觉得它的任务就是去开发一些未知的可能性,假使我们做到了,会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访谈节选:


Q:对于剧中人物,有自己特别喜欢的角色吗?

二五:Em……很多人都会喜欢Kevin,但其实我比较欣赏他妈妈Catherine。Catherine放手让她先生实现梦想,自己一个人一力承担所有事,所以后来我们也给她一个比较好的结局。我们想呈现的是,有时对于一段感情,或者一件事,拉得太紧时需要放手以获得一个舒缓的空间,可能结果会好一点。

肥波:每一个角色都非常喜欢,如果真的要举一个例子,我会选Sammy。Sammy本身的情况比较惨,但是即便遇到什么困难,她都不放弃,我们看到的她也是比较积极的,所以如果特别要提的话我会比较喜欢她。

黄绮琳:我其实挺喜欢阿南,就是Sammy的男朋友。因为他只出现在Thomas和Sammy的视角中,但是在两个人眼中他都是一个挺好的人,比较可靠。

Q:创作大概会受到哪些导演或者影视作品的影响?

二五:我主要受到的影响其实不是影视作品,主要来自于小说,比如作家村上春树,他的文字会很细节地描写人物穿衣、生活,吃喝,与此相对应,拍摄时要呈现一个角色,我不一定要通过对白讲出来,其实一个画面也是可以呈现。


肥波:小时候起就很喜欢王家卫,特别是他描写人物的方式。我自己对画面也比较敏感,拍剧的时候我会把自己以前看的作品加上我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转换出来呈现给观众。


黄绮琳:我比较喜欢看日剧,看一些比较节奏平缓的剧本,日本电影我也比较喜欢,我在写剧本的时候可能因此会有一些比较“平淡”的手法。

Q:不工作的时候喜欢做什么?创作的能量一般来自于生活中的哪方面?

黄绮琳:我在不工作的时候尽量想谈恋爱,现在没有(笑~),因为我其实很多时间也放在创作上,我这几天比较闲,留在家里也是看电影、看电视、看书,就没有其他什么兴趣。


肥波:平时不需要创作的时候,也会看很多短片、电视广告、电视剧等等,我会参考别人的拍摄方式,比如王家卫导演。一有时间可能就多看一次,发现每次看的时候都会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二五:大部分时间像所有做创作人一样,就是听歌、看书、看剧。但是我多一件事,我个人很喜欢听人家讲故事,尤其是如果我遇到一些长辈,或者七八十岁的人,会很有兴趣问他们问题,因为我觉得我们看很多书、剧,都不如和人接触。有时候一大班人聚会的时候,我喜欢看人家聊天,这个时候最可以令到创作力大增。

Q:《绿豆》和《叹息桥》的风格很相似?

二五:在《叹息桥》的时候,我们是想做一些和《绿豆》不同的事情。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好像很自然,出来之后大家反馈都说比较相似。这个可能有很多细微的地方只有自己看得到,其实Norris(黄绮琳)你会不会觉得在风格上?其实啦……在节奏上我都要你加快过的嘛。


黄绮琳:是的,其实我们都挺刻意让《叹息桥》与《绿豆》有所不同。比如一些加强戏剧性的设计就没有《绿豆》这么生活化,POV的叙事方式也有打破,但导演和我可能本身有一些风格,或者一些甩不掉的手法会保留在这里,所以大家可能觉得有点像。


-END-

轮值主编:彤童

作者:宵夜

编辑:减肥一绝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