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為什麼經常遭貶黜,他們有治世的才能嗎

文人墨客在中國的社會中有著很高的地位,他們文采飛揚,文字指點江山,講述百姓疾苦、官場的黑暗、人生的不得意,他們的文字中透露出的是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對統治者的不滿,在我們的印象中,像李白、杜甫、韓愈、范仲淹、蘇軾等這些人大量作品流傳於世,這些人可以說是仕途非常不順,要不就是看不慣權貴所為棄官歸隱山林,我們時常會感慨,如果他們能立足於朝堂,在政治上,真的可以造福一方百姓嗎,他們真的是治世能臣嗎?


古代文人為什麼經常遭貶黜,他們有治世的才能嗎


一、安能折摧眉折腰腰事權貴,不得開心顏

文人具有崇高的文人情懷,他們有著一顆正直無畏之心,朝堂上並不是有一顆赤子之心就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了,文人的精神代表的是一種情懷,他們有著安能折摧眉折腰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情懷。這樣的人文情懷不能立足於朝堂,朝堂是一個講求權謀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李白,被稱為詩仙,活躍於唐玄宗的開元盛世時期,在這樣的太平盛世裡,李白卻無法在政壇上大展身手,這並不是他沒有治國之才,而是他的性格所決定的,在封建社會里,這種浪漫主義的情懷無法適應當時的社會發展需要,所以像這類人的治國之能是無法實現。

古代文人為什麼經常遭貶黜,他們有治世的才能嗎


二、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馬說》一文中寫:“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這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先生的文章,在韓愈看來,人才被埋沒的原因歸咎於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人才被埋沒的原因真的是因為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嗎?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不完全是統治者的錯誤,如果你是一個治世之才,也要學會處理朝堂上的人際關係,並不是所有才能救可以立足,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抱負不能實現的原因推到統治者身上,也許文人真的是不適合於朝堂。

古代文人為什麼經常遭貶黜,他們有治世的才能嗎


三、不為五斗米折腰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陶淵明的心靈歸屬,他棄官歸影山林,在文學領域的成就可以說是成功的,但是古代文人寒窗十年苦讀為的是博取功名,然後主政一方為的是造福一方百姓,他棄官的理由是不為五斗米折腰,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為官為的是五斗米,後來看不慣權貴所為,放棄了五斗米。如果折一下腰就可以造福百姓,這樣的精神作為文人難道不應該承擔嗎?

古代文人為什麼經常遭貶黜,他們有治世的才能嗎


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一篇《岳陽樓記》傳誦古今,從文章可以看出范仲淹有著良好的品行,能文能武,這樣的人為什麼不能成為治世能臣呢?范仲淹生活於宋仁宗時期,宋仁宗可以說是北宋的中興之主,為什麼在這樣一個年代裡卻不能一展抱負,歸其原因就是為人太過於正直,這樣的人無法在朝堂上立足,所以我們看范仲淹的履歷經常是遭到貶黜,堂堂正正的君子之臣無法立足朝堂,這樣的能臣就被埋沒。

古代文人為什麼經常遭貶黜,他們有治世的才能嗎


朝堂是一個文人墨客無法生存的地方,文人墨客有著自己的政治抱負,但是他們沒有較高的情商,他們把自己的失敗全部推到了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朝廷的黑暗上,他們沒有擔當的精神,如果所有的為官者像他們一樣,稍微受了點挫折就放棄政治抱負,那社會是一個什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