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一個把花入詩,入畫並融入日常生活的休閒王朝

近日一直在追劇《清平樂》,它是由正午陽光出品,以北宋為背景,圍繞一代明君宋仁宗的生平,講述了風起雲湧的朝堂之事以及剪不斷理還亂的兒女情長。這部電視劇在服道化各方面做的都很棒,尤其是對插花藝術的刻畫,更是神還原了北宋時期豐富的文化生活。

基於對插花藝術的熱愛,本章節,我們就來講一講,北宋時期的插花究竟有多美,多繁榮?

宋朝,一個把花入詩,入畫並融入日常生活的休閒王朝

北宋時期,人們喜愛插花之風,遍及舉國上下。宮廷插花、文人插花和民間插花蔚然成風,各臻佳境。這就使得插花藝術得到迅速普及和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成就。

插花藝術在宋朝的重要性

1、插花被列為“生活四藝”之首

我們都知道,文人有四藝“琴棋書畫”,而在宋朝,又產生了“生活四藝”,即插花、點茶、燃香、掛畫,這四藝也是有文化修養的人群必須掌握的四項基本生活素養,其中插花列於首位,是“生活四藝”中最生動、最引人入勝的藝術形式。

尤其是“生活四藝”中的插花藝術,更是得到普及發展,幾乎已經成為當時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宋朝,一個把花入詩,入畫並融入日常生活的休閒王朝

2、多地官方舉辦萬花會,賞花,簪花氣氛熱烈

當時最為著名的莫過於.“洛陽牡丹萬花會”,宋·張邦基《墨莊漫錄》載:

“花盛時,太守作‘萬花會’,宴集之所,以花為屏帳,至於樑棟柱拱,悉以竹筒盛水簪花釘掛,舉目皆花也。”“元祐七年,用花千萬朵。”在洛陽牡丹花盛開時,太守舉辦“牡丹萬花會”,在歡宴之處,以牡丹花作成屏帳,在房屋的樑棟柱拱等處,全都用竹筒盛水,插花釘掛,舉目一片花海。

每年花期都辦“萬花會”,元祐七年,一次“萬花會”竟用掉牡丹花千萬朵!是最早的大型牡丹專題插花展覽會。


宋朝,一個把花入詩,入畫並融入日常生活的休閒王朝

有了洛陽的牡丹萬花會,揚州也是不甘示弱,舉辦“揚州芍藥萬花會”《東坡志林》載:“揚州芍藥為天下冠,蔡繁卿(蔡京)為守,始作萬花會,用花十餘萬枝。”為最早的大型芍藥專題插花展覽會。

蘇軾又有《牡丹記敘》一文,寫他與杭州太守在杭州時觀賞牡丹的情景。熙寧五年三月二十三日,蘇軾跟從太守沈公觀花於杭州吉祥寺僧守璘的花圃:“圃中花千本,其品以百數,酒酣樂作,州人大集,金盤、彩籃以獻於坐者”,坐上諸人與僕從、官吏均於冠上簪花,觀眾達幾萬人,氣氛極為熱烈。

宋代插花的花器、花材及造型構圖

宋代插花技巧已很高妙,造型構圖講究。或分三層,花枝對稱,中插最高枝、最大花,旁襯低枝、小花,隱含天地之景、陰陽三才、五行六合、八卦九宮之理更為豐富,受到理學影響。但也疏密安排得當,更注重天然美態。

花材運用也已繁多,且種類極廣,牡丹、芍藥、桃、紫薇、榴、荷、梔子、萱草、荼 、桂、菊、芙蓉、秋葵、山茶、臘梅、梅、水仙、瑞香、芭蕉等無不用之。在操作技術方面,己有用燒灼和蠟封剪口、花浸沸湯等來保鮮,並以放硫黃、堆爐灰以防冬季瓶水結冰裂瓶,


宋朝,一個把花入詩,入畫並融入日常生活的休閒王朝


花器材質也極講究。宮廷用精美的金、玉、水晶、大食國玻璃、官窯與汝窯瓷、湘竹筒等珍罕器;文人喜用銅、瓷、漆、竹、錫瓶等,宗教插花亦然;民間插花則用陶瓷等器。花器形狀多樣,有瓶、盆、籃、缽、筒、盤等,還有花口瓶、碗形花插之類。

花器、花材選擇謹嚴,也愛用華美桌臺、幾架,鋪懸彩色桌圍、幕帳,設各色工藝美術品為襯件,佈置出更和諧、鮮明的整體環境,更為動人。

由於風格各異,宋代各種插花藝術自具特色。宮廷、官府插花,以富麗氣韻勝;文人插花,以雅逸勝;閨閣女兒插花,以秀潔勝;

插花中蘊含的美學思想

中國傳統插花的審美意識根植於古代先民對花草樹木美的認識、感悟和喜愛,根植於生活,是對生活中自然美的高度概括與總結。宋朝時期插花藝術達到了頂峰,作為一門創造美的藝術,其中蘊含著深刻的美學思想。


宋朝,一個把花入詩,入畫並融入日常生活的休閒王朝

插花中的自然美

崇尚自然、師法自然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思想與美好心態,也是中國美學和中國藝術的主張和特色及藝術創作與品評的標準之一。一切藝術都要表現天地自然的美,展現萬事萬物的本體和生命精神,藝術才有生命力。

表現在中國傳統插花中,即首先要珍視和尊重花材、愛惜花材,無論是萌動的新芽,綻放的枝、葉、花、果,乃至枯木、古藤都視為一種生命現象。一種力量的展現,不僅表現和欣賞它們自然屬性的美,更要表現每枝花材的生機與整體作品的生命力,一種蓬蓬勃勃的生機和生命的律動。要做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才能真正地表現自然生命的活力

插花中的意境美

意境是中國美學和中國藝術的重要美學範疇,也是藝術創作與品評的重要標準,是中國藝術家最高的追求。因為意境是美的極致,是藝術作品的靈魂,


宋朝,一個把花入詩,入畫並融入日常生活的休閒王朝

要有對花材和花材文化的熟悉和運用的把控能力,要舍其形,求其意,悟其道,而不是隨意選用造型。只有創造有動感有美感的造型,才能引發品賞者的想象力,引起遐想和回味。

所以創造一件美人心靈、啟人心智、給人美的享受和聯想的藝術作品,最主要的是意境美的感染力。

插花中的線條美

線條在中國藝術尤其在書畫藝術中是重要的表現手段之一,中國藝術中認為線條是動態生命的表現。中國傳統插花也不例外,更善用木本植物中線狀的花材,它們猶如書畫中的筆,將線狀花材視為造型的主要要素之一,是表現造型形式美的主要手段。

利用各種花卉不同的線形、不同的質感、不同的季相變化創造各式各樣的造型,垂直挺拔的線狀花材可營造直立式造型,能產生剛毅、尊嚴、莊重之感,表現陽剛之氣;具拱形、曲線形的花材可營造傾斜式或下垂式造型,盡顯輕柔、飄逸的活潑快感。


宋朝,一個把花入詩,入畫並融入日常生活的休閒王朝

在造型中還可以通過線狀花材進行疏密、虛實與強弱表現空間感,利用它們的重疊、穿插、藏露表現層次感,利用它們的長短變化與轉折表現節奏與韻律;借用它們不同的質感和態勢抒發不同的情感,表現不同的風格。

綜合上述三條插花美學標準,各有要求和表現,但它們又不是孤立的,必須綜合考慮品評,方為正確。

宋代插花形式多樣,尤以文人插花最有內涵

宋代宮廷與官宦插花,作禮儀、裝飾之用,規模很大,千枝萬朵,蔚為壯觀。而且形式豐富,有瓶插、盤插、缸插,還有以竹筒插放、壁掛、吊掛、柱式裝飾、結花為屏、扎花為門洞等,成為集全國之物力創作出的插花藝術精品。

宋朝,一個把花入詩,入畫並融入日常生活的休閒王朝

宋代文人插花盛行,不少文人將插花作為類似文人畫的藝術形式,一年四季選花插瓶,有所感悟,正與文學、園林藝術的花卉審美特徵相類。他們寫下很多詠插花的詩詞加以記述。並將將插花的詩情與畫意都縈繞於筆端,同時也留下一些插花繪畫。

與宮廷插花不同,這些詩畫中的文人插花多半使用象徵高潔情操的花材,枝朵數量較少,不求繁密,不求注重對稱裝飾效果,更講究線條美,講究清疏之天然畫意,組成高低大小參差錯落的花型,詩畫中可見。


宋朝,一個把花入詩,入畫並融入日常生活的休閒王朝

如陸游一首七律《病足累日不能出庵門折花自娛》:

“頻報園花照眼明,蹣跚正廢下堂行。擁衾又聽五更雨,屈指元無三日晴。不奈病何拋酒餞,粗知春在賴鶯聲。一枝自浸銅瓶水,喜與年光未隔生。”

詩人步履蹣跚,有家人報知園花訊息。晴雨不定,飲酒久已放下,且因花開明豔、鶯鳥啼囀,簡略感受春光之存在。花僅一枝,自取折來,浸入盛滿水的銅瓶,卻自喜此身此心可相通春日韶光世界,並未有隔膜陌生之感。


宋朝,一個把花入詩,入畫並融入日常生活的休閒王朝


當夏、秋時天氣炎熱,人們愛採蓮插放,以減暑氣,已成風俗。

葉夢得《避暑錄話》記,歐陽修在揚州為官,“每暑時則凌晨攜客往遊,遣人走邵伯取荷花千餘朵,以畫盆分插百許盆,與客相間。”楊萬里有《瓶中紅白蓮》詩:“紅白蓮花共玉瓶,紅蓮韻絕白蓮清。空齋不是無秋暑,暑被香銷斷不生。”瓶蓮不但使他獲得美的享受,還有所領悟。詩的前兩句最有名,包含了不同的藝術審美對象具備不同的美,二者不可偏廢的美學觀點。

宋代文人插花形式和內涵是一致的,體現清雋雅緻的時代風格、文士之高風。


宋朝,一個把花入詩,入畫並融入日常生活的休閒王朝


在宋朝,歲朝清供也已出現、流行。它是正月初一新年之際,將一些象徵除舊迎新、春訊到來、平安吉祥的花卉與文玩陳設在室內,或畫圖,以求福祉。

吳自牧《夢粱錄》卷十九道:“蓋四司六局等人,祗直慣熟,不致失節,省主者之勞也。欲就名園異館、寺觀亭臺,或湖舫會賓,但指揮局分,立可辦集,皆能如儀。俗諺雲:‘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

四司六局,即皇室、富豪之家的廚房、茶酒、果子、香藥之類的管理機構,業務熟練,辦宴會時派人專管燃香、點茶、酒餚、陳設佈置等,分工細緻,各有職責,可省去主人之勞。


宋朝,一個把花入詩,入畫並融入日常生活的休閒王朝

綜上所述,宋代插花遍及於宮廷官宦與市民、文士等社會各階層,連公共場所的園苑、茶樓酒肆也都有陳設。並且文人插花與宮廷官宦插花喜用花卉裝飾大有不同,而與花鳥畫一般,以梅、蓮、臘梅等花材營造意境,繼承固有的天人造化之深遠內涵,進一步發展了我國插花藝術的優良傳統。

宋代受理學和文人詩畫影響,插花獨闢新境,在主題、構圖、選材、內涵上都注重理性探索,注重花品花德,人倫教化,內涵重於形式,形成線條自然流暢、構圖清疏淡雅的自然風格,並對後世插花創作產生巨大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