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亂世名畫,清廷文人指鹿為馬,被美國專家揭穿身份真相打臉

每個國家,每個城市,都有獨有的歷史印記,因此大多都會有博物館的存在,更有私人者,要麼家財萬貫,要麼是情有獨鍾,亦或是兩者兼有,也能開個私人館藏。

元末亂世名畫,清廷文人指鹿為馬,被美國專家揭穿身份真相打臉

在這些博物館裡,原來那些在以前只能被上層貴族把玩的物件,我們這些小百姓們也能一飽眼福。還有一些博物館圖個獵奇,也能看到些稀罕玩意兒。現如今坐落在美國的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有這麼一幅丹青水墨山水畫。筆墨丹青,寥寥幾景,啥藝術,啥心境就都在上面了。再一看印章題跋,滿是四方的中國漢字。所以顯然了,這就是幅中國古畫了。

此畫美是美,奈何生不逢時。當時中國的主流繪畫圈裡就不流行這個,所以這幅畫長時間被忽視。到啥地步,清朝的官員要造冊整理歸檔的時候,往前翻翻資料。好傢伙,不說別的了,這個作者叫啥都是記載的含糊不清。這可難為壞了清朝官員了,左手"姚廷美"右手"姚彥卿"的,兩個名字之間來回糾結。甚至連作者年代也搞不清楚,誤以為是清人所作。

美國人班宗華最後得出一個的結論是,這兩個名字其實是一個人。

一眾清廷官員本身即是專門從事字畫文物的中國文人,都沒分辨出來的事情,怎麼就讓這個從美國來的"洋鬼子"研究個透?

原來,"人外有人,山外有人",這個外來的美國人班宗華其實大有來頭。作為耶魯大學藝術史的終身教授,對於中國繪畫史那是情有獨鍾,在美國的中國繪畫方面那可是"前排C位"站位般的人物。曾今先後在斯坦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學習。所以雖然"啪啪"作響的打臉,但是被這樣的人打臉,也不虧。更何況這幅《有餘閒圖》的作者身份之謎也總算是搞清楚了。這筆賬算算,也不虧。

元末亂世名畫,清廷文人指鹿為馬,被美國專家揭穿身份真相打臉

《有餘閒圖》

作者謎團到這兒就算是結案了。《有餘閒圖》作者姚廷美,字彥卿,吳興人,活躍在元代的中後期。與孟珍、吳庭暉齊名。

但是就算是搞明白了作者是誰,可是作者留在歷史上的事蹟也就是寥寥幾筆。現如今我們能夠知道的就是,姚廷美在1360年創作的這幅《有餘閒圖》是他名下唯一的有標年的傳世名作了。

我們再來看看這幅畫作,這是一件高23釐米,寬84釐米的紙本墨筆橫卷。就如同姚廷美在畫心尾端所寫的那首七言絕句:"地偏人遠閉柴關,滿院松陰白晝閒。眼底風塵渾忘卻,坐看流水臥看山"。亂石隨意的堆疊在一起,一棵蒼松,長得是枝繁葉茂,在這裡盤虯著。一位耄耋老者,身著道服,側坐在坡上,俯瞰山石之間清泉。石坡的後面,用淺堤和遠山勾勒出一道一方水域的輪廓線。儼然是一派江南風光。品讀之時,再和詩人所提寫的小詩相佐,真是好不入味,讓人神意悠悠、世事皆忘。

元末亂世名畫,清廷文人指鹿為馬,被美國專家揭穿身份真相打臉

《有餘閒圖》局部圖

這幅畫和姚廷美前期的畫作不同,在這一時期姚廷美已經和前期的效仿李成、郭熙風格當中掙脫了出來,轉而投入了董巨的懷抱當中。在畫風上的轉變,必然與當時的社會生態有著說不清道不盡的關係。在元末明初的這個時間段裡,我們能從這位叫姚廷美的畫家身上看到哪些歷史時代的縮影呢?

時間往前倒著走,在唐宋之際,中國進行了經濟重心的南移之後,江南一帶從原來的蠻荒之地,逐漸地蛻變為經濟文化核心區。成為中國農商社會發展的風尚標,猛然躋身於前列,成為了和國家發展、沉浮命運都息息相關的重要地區。而在先後經歷了東晉南朝、五代時期的南唐、南宋等幾個王朝的豐富積累,元代的江南,成為了人人嚮往的"溫柔鄉",財富橫流,佳人才子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我們的主人公就是生長在這樣的一個環境當中。人傑地靈的江南孕育出了大批的才華之士。

元末亂世名畫,清廷文人指鹿為馬,被美國專家揭穿身份真相打臉

水墨江南

但是有一個大環境下的問題不容忽視,那就是元朝的異族統治。在元朝建立之初,就實行了"四等人"制度。對於自己本民族的兄弟姐妹們優先照顧,都是自己人,好東西都得緊著本家人來。在充分考慮完本民族的需求之後,一看,自己統治的可是一個龐大帝國,這要管理的人可不僅僅是這一個民族,怎麼辦,實行區別的、有差異的統治方式。

這些個南宋移民在血統上沒那麼親近,還有心懷不軌的,整日裡有的沒的想著恢復南宋的統治,這麼不聽話和我對著幹,給他放到最低等去,看他還有什麼叫囂的資本。就是因為這樣的制度,漢人在生活當中處處受限,即使是生在財富充盈、宜人秀麗的江南也逃脫不了這樣的扼制。

多處的限制,使得文人們的科舉之路走得異常艱辛,再加上人家統治者根本就不喜歡文縐縐的子曰,有不少人就想要找點捷徑走。既然讀書不行,那我就"賣藝"?靠著自身的才藝傍上個北方的貴族,有了個貴族在中間牽橋搭線的,在官場上混個一官半職的還不是小事一樁。

正是有了這樣的想法,在當時的畫作領域出現了很多為了迎合北方貴族的口味以及用來搭配大型宮殿裝飾用的畫作。而姚廷美就是這"心思活絡"的文人當中的一員。雖然沒有詳細的歷史記載,但是那一幅又一幅的畫作,悄咪咪地告訴我們,它們的主人拿著它們眼巴巴地在貴人們家門口,謀求個機會。

元末亂世名畫,清廷文人指鹿為馬,被美國專家揭穿身份真相打臉

姚廷美 《雪山行旅圖》

直到14世紀農民起義的戰火迅速的在中華大地上灼燒起來的時候,大地之下隱隱傳來了響動。南籍的文人們不再整日的籌謀如何攀附北方的權貴,紛紛放棄了仕途,歸隱山林。因為有的人看到了新的機會,而有的人對官場不再留戀。

歸隱山林,對有的人來說,只是下半場比賽開始之前的中場休息。在奔波疲勞的上半場之後,給自己留下一個短暫的休息時間,理一理思路,恢復恢復體力。因為比賽開始後,他們就要全情投入到另一場洪流當中,再沒有時間喘息了。

可是對有的人來說,這時的歸隱,是真的放下了。哪怕是再多的繁華,卻也暈眩不了他們的雙目。對仕途的失望,對政局紛擾的不喜,頭疼卻是無可奈何。那就別難為自己了,管他什麼功和名,我只知道"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做個老農只管埋頭躬耕,做個漁夫在江邊悠然垂釣。


元末亂世名畫,清廷文人指鹿為馬,被美國專家揭穿身份真相打臉

《秋江垂釣圖》

但是即使已歸隱凡塵,骨子裡的文人氣還是脫不下。你見過哪個老農家裡擺著一櫃子的書,哪個漁夫釣魚的時候還得捻兩頁書看。所以即便是歸隱,這點精神上的享受和薰陶還是得有,所以這文藝活動自然是不能落下,而之前為了謀官精心鑽研的繪畫藝術也終於能夠發揮出餘熱了。

在姚廷美《有餘閒圖》的聯詩裡,就有著一個這樣的活動——雅集,類似於上世紀的文人沙龍。江南地區在眾多的雅集活動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崑山的玉山雅集。涉及人物之廣,影響之大,用宋丹丹的小品戲稱就是"那傢伙,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這形容能夠感受到它的影響力了吧。

在這群人當中,因為心境的改變,對於畫作也產生了新的審美看法。而我們的姚男主,自然是也得趕上這波潮流,所以在14世紀,畫風再一次發生了突如其來的轉變。跟著潮流一起,走在藝術界的最前沿,作時尚圈的弄潮兒。

元末亂世名畫,清廷文人指鹿為馬,被美國專家揭穿身份真相打臉

《賢人雅集圖》

但其實,在戲謔調侃的背後。包含更多的其實是無奈,溫柔的江南還能庇護這些文人多久。一場場的農民暴動奏響的是一個朝代的落幕曲。馬上,那些藏在地下的響動就要從地下破土而出,攪他個昏天黑地。

都說亂世出英雄,可是一場亂世能夠幾人成了英雄。亂世裡,最多的還是無助的 、瞪大眼睛不知未來何處的人。茫然,不知所措。但至少,眼下他們還是幸福的,因為無知,感觸不到即將來臨的變化,盲目的幸福著。

可是,這些文人,就算是看見亂世,又能如何?自己沒有力挽狂瀾的本領,怎麼辦,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既然劃不動了,那就倒著走吧。而姚廷美只是這逆行船隻中的一葉扁舟,是眾多人的小小縮影。看起來的隨波逐流,只是生不逢時的無奈。

姚廷美的畫作帶著文人的無奈和對世俗的妥協。就像每一件珍貴的文物一樣,它們因為時間,而不單單只是一件東西,每一個都是一段歷史,瞭解了每一個文物,您就是了解了一段段或悲或喜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