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未過萬億國家中心城市,網紅西安為何經濟沒有那麼紅

新京報 2020-04-17 17:15:49

唯一未過萬億國家中心城市,網紅西安為何經濟沒有那麼紅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文 | 謝良兵

近日,西安市統計局發佈了其2019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該市2019年GDP為9321.19億元,距“萬億GDP俱樂部”僅一步之遙。但這個數據與西安的政治地位及城市定位尚有差距。西安是9個國家中心城市中唯一沒有過萬億的城市。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中國2019年GDP過萬億的城市有17個,作為副省級城市的西安,GDP排名僅列全國第24位,與2018年比較還下降了三個位次。即便是在“9000億GDP俱樂部”裡,也低於泉州、東莞、合肥、福州、南通等地級城市。

在人們印象中,西安是這兩年非常“夯”的網紅城市。2017年開始,西安藉助抖音等平臺迅速躥紅,掀開了城市營銷的新篇章;同時,西安借勢率先在國內城市掀起了“搶人大戰”。一時間,市場和媒體都在高喊西安要成為一線城市,房價要衝擊3萬元/平方米。

然而,人們現在更大的疑問是,網紅城市西安的經濟為什麼一直紅不起來呢?

第二產業起不來,是主因

事實上,自改革開放以來,西安GDP排名一直未能真正擠入全國的前20名。1978年排名全國第22名,數據與排名第21名的煙臺差不多;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安GDP名次甚至一度掉到了三四十名,1995年,西安GDP排名全國第43位,應屬歷史最低。

西安GDP歷史排名最高的是1980年,GDP為31.7億元,位居全國第20位。2018年8349億元,排名全國第21名,差點進入20強,這多半是由於2017年開始的“大西安建設元年”戰略。這一年西安城市營銷也達到頂峰。

西安經濟一直處於全國20-25名之間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工業的相對落後。僅看排在西安前面的泉州、東莞和南通就可發現,這幾座城市雖為地級市,但製造業都特別發達。泉州有“鞋都”之稱,東莞有“世界工廠”之譽,南通則被稱為“建築之鄉”。

唯一未過萬億國家中心城市,網紅西安為何經濟沒有那麼紅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西安工業的落後主要受制於自然環境:一是缺水,2005年以前西安的水資源,低於國際正常生活臨界值;二是缺地,西安全市面積1.07萬平方公里,有三分之一是秦嶺山脈,無法做大規模的工業開發利用。這兩大原因讓西安錯失了多次工業發展的良機。

因此,一直以來,帶動西安經濟發展的主要是第三產業。西安2019年的數據顯示,第一產業增加值279.13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3167.44億元,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5874.62億元,增長6.8%。三次產業構成為3.0∶34.0∶63.0。

與北上廣深等城市第三產業比重高的原因不同,這些城市是經過了工業化之後的良性發展,而西安顯然不是。過去幾年,同處西部地區的成都就提出了“再工業化”的發展路線,用第二產業拉動區域經濟的發展。鄭州則強化製造業,帶動經濟向前。

西安同樣需要這樣的“再工業化”。西安顯然過早地進入了“去工業化”階段。西安統計局的一篇文章提到:“截至目前,全市僅8家企業產值過百億,數量嚴重不足。從體量上看,8家企業合計產值近2000億元,趕不上鄭州富士康一家企業年產值”。

從引進三星、華為、中興、比亞迪開始,西安也走向了“再工業化”之路。這兩年,西安更是從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術、新能源、智能製造等入手,提出打造“硬科技之都”的口號。但是西安製造業整體依然孱弱,培育新興產業任重而道遠。

從2019年的數據也可以看出端倪。作為房地產“強依賴”的城市,西安2019年全年的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下降2.1%,極大影響了GDP數據。而汽車製造業、醫藥製造業2019年行業增加值分別為-1.0%和-5.8%,同樣成為2019年影響西安數據的行業。

縣域經濟太疲軟,拖後腿

中國城市GDP的衡量以行政區為統計範圍,因此,但凡縣域經濟發達的地方,其GDP的數據會相對好看很多。典型的如蘇州,作為一個普通地級市,蘇州GDP一直能維持在全國前十,很重要的原因是其縣域經濟發達,全國百強縣前十中有4個來自蘇州。

拿與西安對比的西部城市來看,同樣如此(見下表)。2019年西部地區區縣GDP排名前十中,成都有4個區縣入榜,重慶有3個區縣,西安只有2個區縣入榜。另一方面,西安轄區體量小,僅有11區2縣,而成都現轄11區4縣5市,重慶轄區則相當於一個省。

唯一未過萬億國家中心城市,網紅西安為何經濟沒有那麼紅

2019年西部地區區縣GDP排名前十(單位:億元)

目前西安GDP主要貢獻者來自雁塔區、未央區、碑林區,三區之和的經濟總量就已佔據全市一半。2019年,這三個區加上長安區,是西安僅有的四個千億俱樂部成員。但是,成都轄區GDP超過千億的有7個區,重慶也有6個區進入千億俱樂部。

然而,西安除了雁塔區等頭部區縣之外,其餘區縣的縣域經濟難以支撐整個西安的發展,甚至出現了負增長。比如GDP位列西安市第5、6位的蓮湖區和新城區,2019年較2018年相比均有明顯下降,出現負增長;排名末位的還有4個區縣同樣是負增長。

排名西安第11位的鄠邑區,2019年更是出現了-17.04%的降幅。鄠邑、藍田、周至三個區縣位於秦嶺北麓,其面積相加佔西安總面積的61.7%,但絕大部分屬於秦嶺保護範疇。因此,2018年,西安已經取消了對這3個生態發展縣的GDP考核。

行政區合併策略,未必行

這些年,西安市與咸陽市合併的呼聲四起。數據顯示,2019年咸陽市GDP為2195.33億元,如果加上西安市的9321.19億元,可以達到11516.52億元,能超過鄭州,迫近長沙的GDP。近年,國內也有合肥拆分巢湖、濟南合併萊蕪的做大做強方式。

但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未必適合西安市。2012年,陝西省委、省政府出臺省市共建大西安規劃,大西安包含西安市行政區域、咸陽市城區和西鹹新區。2017年,又直接將西鹹新區劃歸西安管理,西安雖因此迎來高光時刻,但GDP排名並無顯著提升。

唯一未過萬億國家中心城市,網紅西安為何經濟沒有那麼紅

西安未央區(供圖:Launt)

另一個問題是,與合肥和濟南等做大做強省會城市的戰略不同的是,西安在陝西省的首位度本就很高,2019的經濟總量佔全省總量比值為36%。因此,在倡導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今天,這類簡單的行政區合併導致的規模化未必會帶來經濟效益的規模化。

2019年中國開啟了都市圈元年,同城化是在不觸及行政區劃調整基礎上做大做強都市圈、提高城市競爭力的新手法,繼續強化西鹹一體化可能是西安做大做強更好的選項。或許,在協同效應下帶動經濟發展,方能使西安的經濟地位匹配其地緣戰略地位。

□謝良兵(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長)

編輯:李碧瑩 校對:吳興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