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乾貨!高考志願中如何平衡專業,城市,院校層次的問題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在這個年代,不止男,而且女也怕入錯行。入錯行的代價太大了,一個人很可能要用五年、十年甚至一輩子來承受入錯行的後果。人生有限,能專心致志學習的時間有限。所以,在專業選擇上走的彎路越少,後期的發展越順利。

專業


純乾貨!高考志願中如何平衡專業,城市,院校層次的問題


選專業還是選大學,一直是一年一度困擾考生的難題。可以確定的說,所有不分專業類型的“專業不重要”都是耍流氓。


相比於大學層次劃分,專業反而難以梳理出層次。畢竟每一個專業都有它的價值和對應的就業前景。難以有高低貴賤好壞之分。哪怕是“熱門/冷門”也只是一時的狀態,四年乃至於更長的求學時間,冷與熱足以發生變化。

對於專業選擇來說,考生和家長面對的最大障礙就是信息不對稱。一個專業是做什麼的,就業前景如何,收入如何,工作環境如何,職業發展如何,往往很難了解清楚。


從宏觀來看,教育部《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修訂版,共設13個學科門類(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軍事學、藝術學)、110個一級學科。而再往下細分的二級學科,基本上就是考生將去就讀的專業啦。(具體自己百度下就知道了)


那麼專業到底重要不重要呢?這要取決於“專業壁壘”的高低。什麼是“專業壁壘”呢?就是在一個行業在招聘畢業生時對於“專業對口”的要求,或是在就業、深造時對於非本專業畢業生的接受程度。


雖然說“改行”已經是大學生就業時一種很常見的現象。但是有些行業的入門門坎是很高的。


有的專業技術性極強,特別講究“科班出身”。比如臨床醫學,沒有經過本科階段的訓練,根本無法在後面來這個學科深造,可以說要是沒能在本科學臨床,那你這輩子都別想拿手術刀。同樣地,建築設計也特別講究“童子功”;計算機專業編寫程序的機操能力也不是其他專業練個把月就說來就來的。基本可以這麼說,理工科專業都多少強調“本科基礎”,完全學科不相近地改行,也要有雙學位之類的經歷支撐。


然而,有的專業“專業壁壘”確實不高。這一點在文科類專業尤為明顯。比如媒體行業基本接受文科各專業的學生;法碩的招生也沒有本科專業的門檻限制;金融界行業研究員甚至鼓勵招聘理工科背景的學生。據一位人民大學畢業的中文系碩士生介紹,她們專業的研究生分佈在各個行業,從事行政、文秘、黨政等工作,就業面比較寬。


行業名校

接下來要說的是“行業名校”這個話題。對於一部分考生而言,可能會特別想從事某一行業,或者家長希望孩子從事某一行業。這類考生在選擇時,就要更優先選擇“行業名校”。

舉幾個例子,政法類高校有傳統的“五院四系”的說法,“五院”是: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和華東政法大學。“四系”是北京大學、人民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的法律系。


如果立志政法行業,“五院四系”就是首要的選擇範圍之一。特別有意思的是,由於當年211高校的名額如分配時,各行業是有名額限制的,所以這“五院”很多是“雙非”,但這一點不影響它們的行業地位,甚至高於部分211院校。


同樣地,建築類也有“建築老八校”的說法,是中國最早開設建築學科的大學。包括清華大學、東南大學、同濟大學、天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原重慶建築大學(已併入重慶大學)、原哈爾濱建築大學(已併入哈爾濱工業大學)和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這也是立志學建築同學的首選。


再比如財經類公認的四大財經院校算是“黃埔嫡系”;軍工類最認可的原國防科工委直屬的7所軍工類高校;醫學類實力最強的還是原衛生部直屬7所醫科大學(大部分被合併,注意查找);鐵路系統最認可曾經直屬過的9所交通院校;師範類最知名的還是6所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語言類專業也就只有幾家外國語學校學科齊全。


而對於這些行業本身,用人單位也首先選擇這些本行業院校的學生,出身於這些院校的學生在行業比例也很高,校友資源也豐富,發展起來畢業院校也“主流”。就是所謂的“科班出身”“根正面紅”。


城市


純乾貨!高考志願中如何平衡專業,城市,院校層次的問題

哪些專業對於城市要求比較高?對於一些對於實習要求高、行業集聚度高的專業,城市非常重要。比如財經、法律類的學生,京滬兩地的各種實習資源、行業領軍企業等等都多於其他城市幾個數量級,很多二線城市大學的學生甚至在假期到京滬租房子找實習。再比如互聯網行業,即使是BAT也會優先在北京招聘,一些二三線城市的學生很可能要來北京面試。而一些三線城市甚至不會有很多大公司去招聘。


相反地,對於一些不強調實習經歷的學科,城市就沒那麼重要。比如合肥,雖然在金融、互聯網產業等方面不及隔壁的江浙滬包郵區,但是有中科大、中科院的加持,在科學研究領域同樣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高校資源也很優質。在這裡學習相應的理科專業,並不比在江浙滬的一些大學差。


此外,有一點必須注意的是,大學所處的地域,往往和就業的地域是緊密聯繫的。

在中國各個區域的用人單位都有自己對大學排序。除非是就讀於頭部那些綜合大學和行業頂尖高校,大學在跨地域就業上存在難度。比如一所西北的985高校學生在上海就業,也可能並不比上海當地的211高校更具競爭力。所以,城市的選擇要結合自己未來的工作城市,這樣會在就業時省去一些麻煩。特別是打算畢業後返鄉工作的同學,一定要注意大學在自己家鄉的知名度。比如一位廣東考生準備畢業後在廣州工作,那麼在選擇東北或是西北的高校時,就要注意他們在廣州當地的知名度和認可度。


隨著中國新一輪的城市崛起,新一線城市也成為產業發展的熱土。而這些城市又往往具有不少的本土好大學。教育資源豐富的南京、武漢、杭州、天津、成都、西安、重慶等也都是讀書的好地方。不一定將眼光僅僅盯在一線城市。


報考誤區


純乾貨!高考志願中如何平衡專業,城市,院校層次的問題

最後再多囉嗦幾句,談談幾點報考時的誤區:

第一,要了解自己。特別是瞭解自己的好惡,喜歡什麼或許難以回答,但至少知道自己討厭什麼。一定要杜絕“偽興趣”。很多老師都會說“興趣是最重要的”,這句話不假,但是更多血淋淋的例子告訴我們,很多人的興趣都是“偽興趣”。有的人高中數學競賽有名次,上大學換專業之後發現自己其實只是喜歡做數學題,並不是純數學研究;有的人喜歡討論國際大事,就報考“政治學”;更有甚者讀了本《蘇菲的世界》就覺得哲學是真愛,迷上《盜墓筆記》就覺得非學考古不可。


興趣必須是當你係統得知了這個專業對應行業的工作內容、工作環境等等之後,對於這個職業的高度認同。愛好、偶像、特長,乃至於喜歡某一科的老師,都只是讓你對關注於某一個行業的契機,千萬別這麼簡單地認為那就是自己的true love。如何來確定自己的興趣,或者是能力維度,可以嘗試進行一些專業的測評來輔助你確定發展的方向。不過,也要知道,隨著人的成長,這些測評結果也都會改變的,上大學就是一個不斷成長,發現自我的過程。


第二,要充分搜尋信息。對於一所學校、一個專業的瞭解一定不能侷限於院系介紹、學科建設那些新聞稿式的文字,多向瞭解情況的人諮詢“乾貨”,或者是在一些論壇上看高年級學生的回答。多向過來人諮詢,能夠知道一些鮮為人知的內幕。


尋找專業時切忌看“顏值”。對於高中生而言,很容易被一些聽起來高大上的專業名稱吸引。比如金融數學,融合了最吸睛的“金融”和最科學的“數學”,其實就是概率統計,和“數理金融”完全兩碼事。比如“地球科學”這麼“高端得上天”的名字,在很多高校原來的名字是叫“地質勘探”。所以大家一定要多看看專業介紹,通過培養計劃瞭解主幹課程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同時,也不能只看一個專業的頂尖成功者。在專業選擇時,很多人都習慣於看這個專業的領軍人物,用金錢名譽地位來衡量一番。但是,請務必注意,任何領域塔尖的人都是少數的。中國表演類院校每年招生幾百人,但是能最終身價上億的在全國都達不到一屆一個。學習生物的大學生每個人都抱著“成為下一位施一公”的夢想,但是本科畢業後無機會深造、行業就業機會少而改行的並非少數。一個專業的就業好壞,一定要看行業一般水平的人的發展情況,不要總覺得自己能上人生巔峰。特別是,有些名校,比如清華,好就業並不是因為專業好,而是因為大學好。


第三,關於深造。對於很多大學生而言,本科並非求學之路的終點。當代大學生的讀研比例是很高的。有人甚至通過這一步實現了改行,最終曲線救國實現夢想。筆者的一位中科院朋友,就是本科就讀了武漢一所211的材料學,但他一直心儀生命科學,後來通過在武漢大學輔修雙學位的方式,邁進了生命科學的學科,也就在他畢業論文的實驗室讀碩士,後來又到中科院讀博,如今已經在美國做博士後。因此,轉專業、深造這些都是進一步優化專業選擇的機會。如果沒有在此次高考中進入心儀的大學或者專業,可以選擇曲線救國,再通過大學期間的努力來圓夢。


談到深造的問題,要特別提醒一些準備報本碩博連讀的考生。試點班、示範學院這樣的“精英辦學計劃”,客觀上也確實是在師資力量等方面都很優秀,但是也會犧牲掉大量機會成本。比如,某211高校的一示範學院本碩博試點班入學後簽署協議必須在本校讀研究生,而該校成績優異的學生是可以保送清華大學的。


第四,關於出國留學。現在中國學生出國的機會非常多,很多同學也會考慮大四畢業後出國深造。對於有這類打算的考生來說,大學的牌子就是非常重要的了。特別是中國大學在世界排名上越來越高,選擇一些有國際知名度的大學對於未來留學是很好的鋪墊。另外,一些中外聯合辦學的大學,如西交利物浦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等,或者是學校的國際項目對於畢業後留學是不錯的鋪墊。報考這一類學校或專業,就會比普通大學的普通專業更容易與國際接軌。


第五,相對平庸化。“相對平庸化”是大部分大學生將面臨的大一局面。“相對平庸化”是指學生進入大學後,同班同學都是相同的水平,相對地不像高中時那麼優秀。比如在清華,人人都要是全班第一,動輒就是市狀元,不再有高中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了。而且,不同省份的學生水平差異還是存在的,要想在大學裡靠成績“轉專業”做“交換生”等,仍舊需要不斷努力。

常老師專注高考志願填報,每天更新高考志願填報相關報考知識和案例,歡迎大家轉發和收藏文章,高考後填報志願你一定用的到,同時,家長如果有需要報考志願填報可以私信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