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話,我理解孔子說“修身第一,修業第二”,對嗎?

純藍瀚海


這是個相對的問題,相對於修業來說,修身更重要而已,但沒那麼絕對,像“修身第一,修業第二”這樣理解的並沒有什麼錯誤,但也不要太較真了。

修身是儒家經典《大學》中三綱八目的一目,八目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修內,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治外。先修內而後治外,這是一個順應天理的思維模式,是儒家學說的核心價值觀,仁智禮義信講的都內在的品質,也是最重要的。正心就是要矯正那顆時刻受到外界慾望干擾的心,心無雜念才是真的修身。

俗話說“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這應該不用解釋了吧,一個人心不正,卻有能操控別人的文化思維,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對社會一點好處都沒有。眾所周知的邪教,傳銷組織,電信詐騙,還有一些高科技的犯罪等,足以證明一顆正直的心是多麼的難得,而在未成年時期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多麼重要的事情。


一個冒牌的讀書人


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修身第一,修業笫二”是對的,但還應品學兼顧,參與實踐,邊學邊成長更好!

1,我對孔子這段話的理解:

《論語·學而第一》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學習詩、書、禮、樂等文化知識。再學習一下詩、書、禮、樂、射、御、術。把這些東西都學好,你才能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孔子正是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培養適應階級要求的各方面人才,“德”重於“識”,要先把學生的道德品行提升起來,其次才能談學習。因此,孔子要求弟子們首先要致力於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培養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如果還有空閒時間,則用來研究學習古代典籍,增長文化知識。

這是孔子指出的一個人人格成長的正確過程, “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七事環環相扣,層層遞進。七事具備,方以為人,這七事做到了,我們才能稱得上是個“人”, 要先立德學做人,然後再學習知識技能。

因此,我們理解孔子說的就是“修身第一,修業第二”這個道理!

2,修身第一,修業笫二:

我理解是“人才”二字,人在才前,倘若輕視人品的自我修養與塑造,哪怕才高八斗,也絕對成不了才。

人品,是人生的最高學歷,是人能力施展的基礎。

一個人,人品好又有能力,一定在成功的路上,也會獲得成功!

一個人雖有能力,但人品不好,那他的能力可能就會變成毀掉他人生的利劍,如今社會上不乏高智商犯罪。

人生路上人品比才能更靠得住,有德而無才,不過是一個粗人。

有才無德,則會變成一個惡人,才學、聰明失去良好品德的駕馭,會變成一個畜生。

3,在“修身第一,修業笫二”的基礎上,還應品學兼顧於實踐:

我們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修身是為了更好的修業,這是最終的目的。所以,在注重品德修養的基礎上,也要注重於實踐活動,把自身的品德修養,運用在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實踐活動中,

去體現和體會其中,從中找到自已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從而不斷的自我完善,達到人生的精彩!

總之,修身修業是人生的態度,必須堅守先學會做人,再學做事,品學兼顧不斷進步!



丹青小楠


他怎麼會忘記了修心呢?光有外表是不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