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為何稱《孔子》為儒家?

黃乃林


道家與儒家是在周禮(周王室)漸息微而產生的繼承者和傳承周王室文化(正統)的堅定者,西漢前的為道儒家,而東漢後的為道儒教。“道”字由“辶(水)”和“首(頭)”組成,即為“陰道中的胎兒頭剛露”之象,而“儒”字由“亻、需”組成即為“人之所需(指性)”,所以“儒”字的讀音為“魚”,而雙魚之象是女陰之象形,總體來說,儒家文化為外,道家文化為內,所以巜史記》雲:“……老子,隱君子也”。而《周易》的乾卦裡面同樣隱藏了道家設定好的數字卦,還有數字卦玩法的口訣,如“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等。這些數字卦都是預測未來約三千年,其數字象跟蔣毛有關的……。


草原飛鳥2016


大約從 公元前7世紀起, 周朝的封建統治開始衰落,皇族子弟的教師,以及有些皇室成員本人,都散落在民間,以教授經書為生,有的因諳習禮儀而成為人家婚喪嫁娶、祭祀或其他禮儀的襄禮(司儀)。這些人被稱為“儒”。

“ 儒”字,《 康熙字典》解釋:《唐韻》人朱切《集韻》《韻會》汝朱切,從音襦。學者之稱。《周禮·天官》:四曰儒,以道得民。

從白話層面理解有兩種意思:其一,儒即 有道之士。《揚子·法言》:通天地人曰儒。即儒為會通天道、人道者。《 漢書·司馬相如傳》 顏師古注說:“凡有道術者皆稱儒”。其二,《 說文解字》:“儒,柔也,術士之稱。” 不過,一般《 說文解字》的後一意接受較廣。“儒”是古代對學者的尊稱,即今所謂“ 學者”,是極普泛的一種名稱。《 論語》,孔子對 子夏說:“汝為君子儒,毋為 小人儒”。可見那時只稱有知識才藝者為“儒”,其中有君子,也有小人。

通俗的講,“儒”就是有文化懂禮儀的人。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文化”,什麼是“禮儀”?

各個歷史時期對於“文化”和“禮儀”的定義是不同的。在孔子的時代及後面很長一段歷史時期,狹義的文化就是指經書(《四書五經》),狹義的禮儀就是指周禮。

在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中,只有孔子的學派是學習經書,並繼承和發揚周禮的,所以孔子的學派被稱為“儒家”。


南柯


乍一看這個問題很傻,孔子就是儒家創始人有什麼好問的。但仔細去尋儒家的來歷,卻鮮有人能答。

首先要從儒的字面入手。《說文解字》對“儒”的解釋是:“儒,柔也,術士之稱。從人,需聲。”中國人歷來重視死的觀念與喪葬禮儀,這種廣泛的社會需求促生了一個特殊社會階層“儒”。到殷代有了專門負責辦理喪葬事務的神職人員,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孔子是堯舜禹及周文王、周公的迷弟,周朝是中國古代最重禮的朝代,孔子認為春秋時期“禮崩樂壞”,他的使命就是希望能恢復周禮。那麼最早的儒便是掌握“禮”的人,孔子作為“禮”的崇尚者和繼承者,那麼自然可以稱之為“儒”。

從時代來看,從殷到周,儒作為專門辦理喪葬事務的階層,應該不事生產,收入少,地位低,所以形成比較柔弱的性格,這就是儒的本意,即柔。孔子開闢了教育事業,從此也誕生了一群以讀書為生,不事生產的人,那麼他們相對於體力勞動者自然是柔,也就是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