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歷史上只有兩個半完人:孔子,王陽明,曾國藩(半個)?

飛奴

這三人在當今,論名氣孔子最大,論學術王陽明最高,論鐵粉曾國藩可能最多。

有人說他們三個是兩個半聖人,而不是兩個半完人。世界上可能有聖人,恐怕沒有完人吧。當然在各自粉絲眼裡他們可能是完人。最典型的就是曾國藩的粉絲,喜歡曾國藩的人看重他的就是完美這一點。知進退,完美謝幕。這是每個身處官場和名利場裡的人都渴望達到的一種人生軌跡。因為大多數身處官場、名利場的人是今天有多風光,明天就有多兇險。能夠完美降落是每個身處高處的人都渴望的。所以曾國藩的粉絲群基本都是這類人,官場和商圈裡非常多。在他們的眼裡當然曾國藩是完人了,而且不是半個,恐怕是三個。但是在我這類人的價值觀裡,什麼完人,不就是一個八面玲瓏的滑頭而已。

在我眼裡,岳飛是完人,老子是聖人。很多人肯定不能理解,理解不了就對了。道不同不相為謀。我們壓根就不是一種人,自然互相看都覺得對方不可理喻。說岳飛是完人並非只是站在民族情感的角度,而是我覺得這個人的人格是完美的。因為我看重的就是人格。老子學說有精華之處,但更重要的還是他人格高尚。

有人說今天研究《道德經》的為什麼只講道,不講德。因為大多數知識分子無德,道德這個東西在無德之人看來就是愚蠢。所以研究老子的人掛在口中的是道可道,名可名這類話,而不是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也不是民之飢,是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不就是讓一個人迴歸單純的意思,單純是一種品德。岳飛就是個單純的人,否則怎麼會在自己有實力的情況下被加害?

孔子在我眼裡可以算半個聖人。王陽明是學術派,不應該用聖人或完人來評價。按今天的話說應該算大師級的學術人物。

孔子至少留下眾多今天看來也是不過時的至理名言,閱讀《論語》也是益處頗多。但是孔子無意間種下了春秋時代的兩大毒草之一,客觀上的傑作朋友圈潛規則文化。這個文化把中國人異化成一個個心理陰暗、互相加害之徒。最恨中國人的就是中國人自己。孔子能算半個聖人其實都很勉強。論實際道德指數,遠不及老子,也不如孟子和墨子。聖人這個詞,如果不以道德論的話,那還是不要玷汙聖人這個詞了。這就是我的態度。


國病

要講這個問題,先要釐清一些概念,何為完人?大概很難有個統一的答案。在做儒家的系統裡,大概應是所謂的聖人了。但是聖人的系統,在儒家這裡,有個連續的傳承,稱得上聖人的,卻遠遠不止這兩個半人。應該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孔子之前,起碼還有七位,孔子之後,起碼還有孟子,漢之後稱僅宋朝,儒家稱這子的,就有張子(載),程子(二程),朱子(熹),都是儒家推崇的人物。同時,漢之後,儒家哲家,成為官方的政治哲學,現實的政治領袖,無論水平能力有多差,都被稱為聖人。因為內聖外才能王。儒家內聖外王的因果關係就被倒置了。所以,皇帝說的話就叫聖旨,也就是聖人的意思。當然,這應該不在今天這個話題的討論範圍。

若按道家的系統,聖人的概念可能不是至高無上,它的上方還有至人,真人之類的。那麼,完人是個什麼概念呢?按我個人的理解,這裡所說的完人,大概是有道德完善之意。無論怎樣定義,完人也好,聖人也好,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立場,是有不同的看法的。比如漢武帝時期,在儒家成為主流之前,道家思想佔主導,那時,老子被稱為聖人,而董仲舒們卻不承認老子的聖人地位,只承認孔子的聖人地位。為此,董仲舒被推崇黃老的太皇太后竇氏扔進野豬籠裡,要不是漢武帝偷偷遞給他一把刀,幾乎要被野豬咬死。

我覺得,如果中國歷史上真的只有兩個半完人,那麼,孔子絕對應該算上一個的。一提到孔子,有的朋友馬上會說,孔子思想,阻礙了中國的發展,其罪非輕。這樣評價孔子,其實是沒有道理,也是很冤枉的。孔子的思想,在中國兩千多年主流的政治思想。如果說近代中國確實落後了,那也只是一兩百年,還有兩千多年領先,怎麼不說呢?況且,中國近代的落後,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政治的腐敗。既然政治腐敗了,那麼政治理論和政治哲學必然是不對的。但有個問題,明清之後的政治思想,是理學思想。統治者在實際的政治實踐中,並非完全按照理學的原則實行的。一個簡單的例子,當朱熹知道大明王朝的皇帝們在午門外打官員屁股的時候,他會額手稱慶,還是義憤滿腔。我看大多會是後者。因為,宋朝對文人士大夫是尊重的,而明朝時,就把同樣的這批人當成奴才了。所以,你看,現實政治中的理學,和學術的理學,已經不一樣了,朱熹和孔子,也是不一樣的。把中國落後的帽子,扣在朱熹的頭上,就有點冤枉了,更不用說孔子了。

在我的心中,孔子,應該算是完人的。現在的人們,只把孔子當成儒家派的創始人。如果僅只於此,那麼孔子和墨子,韓非子,揚子等等一樣。但孔子的地位顯然比這些人要高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孔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整理者,三代之前的中國文化,是經過孔子的整理之後,得以流傳的。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孔子,中國就沒有五千年的文明。看看《莊子》《呂氏春秋》等先秦諸子,好多書中都提到孔子,當他們說明一個問題的時候,常常引用孔子的話。可見,那個時候,孔子是公認的學術權威。

當然,按史料的記載,老子的學術水平,可能比孔子還要高。為什麼孔子當先,而不是老子。這就與他們的哲學觀點,或是生活態度相關了。孔子是入世的,是積極干預現實的態度,而老子是出世的,無為的。所以,儘管老子也是學究天人,但是,他的生活態度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他沒有孔子那種對文化對人生的脈脈溫情。他的道德經,都是經別人的請求寫下的,若是無人求。這些寶貴的文化財富,就消失了。所以,對於出世的哲學來說,是不是完人,對其它人來說,沒有意義。而孔子就不一樣了。他的儒學所提倡的道德原則,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有好多在今天依然沒有過時,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好學精神。比如孝敬父母的精神。比如已所不欲勿使與人。比如,達者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態度。

王陽明被奉為完人,我確實不太清楚是什麼時間的事。我覺得,應該是近現代的事。王陽明的大熱,與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多少有點關係。把王陽明稱為完人,我覺得也是實至名歸。按儒家,也就是中國傳統對人格的評判標準,有所謂的“三不朽”,也稱“三立”,不是有個相聲大師叫馬三立嗎?取的也是這個意思,就是立德立言立功。而不是“馬三條腿還能立著。”立德,就是有崇高的德行,做為人師,行為世範。立功,就是建功立業,立言,就是有著名存世,影響後人。立德的,比如孔子。立功的,比如衛青,霍去病等。立言的,比如,司馬遷等。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三立都有所成就的人。先談立德方面,王陽明從小就立志做聖人的。年紀很輕就中進士做官,在重大的政治事件中,他是旗幟鮮明的站在正義的一邊,因反對劉瑾被髮配貴州龍場。他的一生,道德上是沒有瑕疵的。所以,在他死的時候,可以說此心光明。這四個字,不是誰都敢說的。

立功方面,平定寧王造反,平定邊疆地區叛亂。拿出一項來,都是可以名垂青史的。如果對明史不太瞭解,對比一下,就可以明白。明初的劉伯溫,幫助朱元璋打天下,立下很大功老,最後也不過封的是誠意伯,而王守仁明王朝的中後期能憑自己的能力被封為新建伯,對大明朝所立下的功勞是可想而知的。

最後一項立言,王陽明一生對社會最大的貢獻,可能還是在學術上。他幾乎是用一生的時間,完成了對心學的建構。並培養了很多學生,比如徐愛,王艮。成為儒家文化中一個重要的學術分支。

如果從學術地位上來說,我始終覺得,王陽明的地位,未必高得過朱熹去。但是,從完人這個角度立論,朱熹由於方方面面的原因,就不能不處在下風了。理學做為政治哲學,在現實的政治實踐中,就會與其它思想與學派產生衝突。理學在現實生活中,還表現出了一度程度的虛偽性。使得朱熹的人格,受到某種質疑,也可能是抹黑。比如,朱熹因為唐仲友的原因,監禁嚴蕊,就受到到很多人的垢病。以至於連人格到受到質疑了。但是,王陽明不一樣,他一輩子的行狀,確實稱得上,光明正大四個字。堪稱完人。

曾國藩是著名理學家。他的道德水準,也是非常高的。相對於前邊兩位,曾國藩的情況就要複雜一些。個人覺得,如果把曾國藩的時代向前推三百年,他就不是半個完人,而是整個,當然,歷史是不可以假設的。做為同光中興的所謂名臣,曾國藩當然是了不起的。毛澤東與蔣介石都是推崇曾國藩的。同樣推崇,我覺得,他們關注的方面,應該是不同的。毛應該更推崇曾國藩非同一般的意志力。而蔣介石更欣賞的是曾國藩的循規蹈矩與對大清王朝的忠心耿耿。

我覺得曾國藩和唐朝的顏真卿很有些相同的地方,他們都不是特別聰明,但是他們都有很強的道德感感。他們可能不是歷害的軍事家,但他們是忠臣義士。他們的特點是,當事情來了的時候,他們不問能不能幹,會不會幹,而是關注該不該幹,如果該乾的話,豁出命去也要幹。這就是儒家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特點,這是理學的循規蹈矩的特點。

在曾國藩滅了太平天國之後,王凱運曾經勸他起兵反清。在王走後,曾國藩用茶水在桌上寫了倆字:“狂妄”。對此事,好多論者認為曾國藩迂腐,迂忠,錯過了好時機。但細想想,曾國藩雖然不是絕頂聰明,但確實是大才。不用去論證,看看後來袁世凱的遭遇,就知道,迂笨的曾國藩絕對比絕頂陪明的王凱運聰明。假如曾國藩按王凱運說的去做了,假如成功了。那麼,後來溥儀的故事,是不是會發生在曾紀澤的身上呢?不過,歷史不容假設。

不過,曾國藩的半個,大概還是與這時代有關。無論曾國藩們怎樣的忠心耿耿,大清王朝依然免不了,忽喇喇似大廈傾的結局。

所以,從三立的角度來看,立德,我覺得,曾國藩的個人道德是無可挑剔的。立功,歷史沒有確切的結論。立言,他也是有的,但是,做為理學家。理學已經走向僵死的邊緣,曾也沒有新的建樹。這可能就是他被稱做半個的原因吧?


七月流火140400643

這個不知道誰編的?聖人就算完人?孔子也曾經說過:“人非聖賢,孰能無惑?”。對於孔子,他是聖人,是後世封的,當時的他也只是個教育家和演講家。王陽明。提出了王學,提出了“知行合一”重要的是影響了日本人。


至於曾國藩,他的最大功績是鎮壓了太平天國,然後手握重兵不造反。沒什麼真正的功績。

先說孔子吧,論思想學術,孔子的思想確實影響後世,而是後世的統治者為了讓子民便於管理,拔高了儒學,提倡了“仁義禮智信”。特別反對個性張揚,對後世人中國人的綿羊性格要負一定責任。在歷代抵抗外來侵略中,孔府沒有出過一位英雄。

所以在古代,農民起義一波又一波,他們根本不會宣傳孔子思想,大多也不懂孔子思想。要麼喊一聲:“活不下去了,造反吧。”要麼談“上天派我來拯救大家的”。反正,沒儒家的事。只是一旦奪了天下,又開始愚民,高舉儒家的旗幟。

在孔子的年代,與孔子齊名,甚至比他更能影響世界的,是老子,老子的《道德經》是世界上發行翻譯最多的經典之一,僅次於《聖經》。如果說孔子是完人,老子更是完人了,都能成仙的人還能不是完人嗎?


王陽明的功績是心學的大成者和發展者,他提出的《知行合一》影響了近代的日本人和當時的部分人。王陽明倒是我國近年才被部分學者反覆提出的一個在思想上有影響力的人物。我當年讀書時,(初,高中歷史)歷史書上沒有他的隻言片語,他的事蹟被淹沒在歷史的長卷中。他的思想也是儒家的一個分支,是孟子思想的部分繼承者,如果孔子算完人,他頂多算半個完人。

至於曾國藩,如果他不是湖南人,是其它地方人,肯定沒有現在的高度。論治國,他不是外交家和戰略家,沒有像左公那樣去收復片土,也沒有向朝廷提出什麼改良建議,對國家和民族沒作出什麼功績。要說功績就是鎮壓了起義軍,然後在南京下令屠城三日,比某國人還狠。


只是我們有個傳統,只恨外人屠城,不恨自己人屠城。然後為了掩蓋或者反省自己的殘酷,開始寫寫做人的話,被某些人奉為明旨。

我個人認為,孔子跟其它人比,還算完人,王陽明算半個完人。曾國藩,只是算半個軍閥!認同的朋友和老師們幫我點下贊!


老薑聰蒜

這種說法是謬傳。王陽明有軍功,但其心學和宗教套路一樣,大謬。曾國藩也只是軍功。然而,論軍事,這兩人基本上在中國歷史上排不上號。孔子乃哲人。

立功,立德,立言。 其中一項之天下一流足矣,不能求全,而降低單項的水平。


木子哲學

聖人指德高望重、有大智、已達到人類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在修身、立德、立言、立功方面都有所建樹,接近完美的人。曾國藩雖然在修身立德立言立功方面還不錯,但是跟古代的聖人相比較,還是差很多。

王陽明是個有自己理論體系的人,而曾國藩沒有。

相比較王陽明,曾國藩卻沒有什麼自己的學問。他的一切都來自前人和當世聖人。比如,他的“靜”字功夫來自倭仁。曾國藩的“謙退”,則來自道家思想。知道官場上,只有知道“退”的人,才會有好結果。曾國藩初連團練時,他也是秉承儒家思想,曾國藩在家書中表達的勤儉節約思想,也來自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縱觀曾國藩一生的思想,獨創處很少。曾國藩的成功之處,在於將各家思想糅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這也是難能可貴的,是當時其他人所做不到的。

曾國藩總想著光宗耀祖。是為做官而為賢,有一點異端想法也會自覺摒除的。怕給自己家族帶來災禍,這就是官的作用。因為“官”,使其不敢思考,不能思考。因此曾國藩能在攻陷天京後對五十多萬無辜之民大開殺戒,以至“......號叫之聲慘不可聞,自卯至午,殲除淨盡……屍骸堆積,流水腥紅”。不能不說這是他的一大缺憾,所以只能算半個聖人。

曾國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學,但對於程朱之學並未盲目崇拜,事實上,他對於宋明儒學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宋明理學實際上分為氣學、理學和心學三個學術派別。


曾國藩在政治實踐和軍事鬥爭中也漸漸地看到了程朱理學“指示之語,或失於隘”、或“病於瑣”、或“偏於靜”的侷限。在這種情形下,曾國藩對心學表現出了寬容的學術姿態。對於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之學術爭辯,他認為對於兩家之爭應取其同,避其異,揚其長,兼收幷蓄,揚長避短,推進儒學的發展。

曾國藩還以氣學在生成論方面的資源來彌補理學之侷限,謂“張子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儔”。依著氣學的思路,曾國藩認為,天地萬物均因稟氣而生,氣是構成天地萬物的最終基元。在稟氣而生這個意義上,天地萬物是“同體”的。不過,曾國藩同時認為,雖太和絪縕之氣流行不止,天地萬物最初所得之氣“均耳”,但人與物、聖人與常人實所稟有之氣並不相同。就人與物相對而言,人得氣之全,物卻僅得氣之偏;故人有知性,而物僅得物性。就人類而言,聖人所稟之氣清且厚,常人所稟之氣卻濁而薄。“自其初而言之,太和絪縕流行而不息,人也,物也,聖人也,常人也,始所得者均耳。人得其全,物得其偏,聖人者,既得其全,而其氣質又最清且厚……”曾國藩一生篤好學問,作文每日不輟,是名副其實的儒家。[7]歐陽兆熊說曾國藩一生三變:早年講理學;辦理團練軍務時講申韓;後學老莊。曾國藩處理天津教案不力,曾被辛亥革命後的部分革命黨人斥為“開就地正法之先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各種政治原因,對曾國藩等封建時期的人物大加斥責。但自文化大革命後學術界政治氣氛下降後,對曾國藩的評價日趨活躍,不乏讚譽之聲。天津教案發生之時,曾國藩已患重病,李揚帆認為“曾國藩實際上死於處理天津教案導致的精神打擊。在如履薄冰的對外關係處理中,他的忠、信、篤、敬四字秘訣,未能挽救自己的名聲乃至生命。”梁啟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鈔》序內指曾國藩“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其所遭值事會,亦終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鑠今而莫與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於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百千艱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銖積寸累,受之以虛,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恆,帥之以誠,勇猛精進,堅苦卓絕……”曾國藩繼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風格,創立晚清古文的“湘鄉派”。國藩論古文,講求聲調鏗鏘,以包蘊不盡為能事;所為古文,深宏駿邁,能運以漢賦氣象,故有一種雄奇瑰瑋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為後世所稱。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變化、發展,又選編了一部《經史百家雜鈔》以作為文的典範,非桐城所可囿,世稱為湘鄉派。


石國鵬談歷史

我反對這種說法,原因如下:

一、文無第一: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任何討論文人水平高低的帖子其實都毫無營養,把某人捧高到神的地步,不是別有用心,就是對歷史的無知。

二、學術水平:如果僅從學術水平來講,這三個人也並非高不可攀,就比如墨子和孔子之間,你要說影響力,那當然是孔子大,但墨子的學術水平就一定低於孔子嗎?甚至可以說,在邏輯學、數學、天文學、物理學、工程學、時空學等方面,墨子都都資格算得上中國科學技術的奠基人(或者說祖師爺),即使在孔子擅長的文學的政治學領域,墨子也只是部分主張不同(如非命、非樂等)而已,怎麼就能說墨子不如孔子呢?要說完人,墨子的資格難道還不比這三個人高?

三、歷史貢獻:從歷史貢獻來看,這三個人也僅僅只是在政治學和哲學上有所造詣而已,遠遠談不上登天之功,至少四大發明的歷史貢獻就不弱於他們三人,不知道你這個“完人”二字從何談起?


吳枝峰1

孔子一人足矣。搞出二個半人欺負誰呢。孟子都不敢稱聖何也。後人只稱之為亞聖。亞聖就不能稱之為聖人。並不是孟子學問比孔子差而人中國古人早就明白一個道理。人的學問是出於象。比喻這孩子象他父親就是孩子的教育出自父母。如果不象父母就是稼接。所以古人稱中國文化淵源流長。搞出兩個半聖人你叫後人情何以堪。只能說王陽明曾國藩和孔孟之道一脈相承並在此基礎上有所發展。


歲月如歌138700967


安子147930436

孔子和王陽明還可以稱為聖人,而曾國藩是個殺人狂魔,怎麼配稱聖人!有點兒侮辱聖人這個稱號!曾國藩和曾國荃領導的湘軍殺了多少太平天國人士,據統計至少有7500萬太平天國人士死於曾國藩之手!清庭的殺人膾子手!


秦嶺客1

抱歉,所謂兩個半聖人之說我一直沒查到從何而來,當是以訛傳訛。孔子王陽明且不說,曾國藩何以當得半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