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因失街亭,北伐失敗,失街亭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無趣巔峰


失街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諸葛亮未能知人善用

能否守著街亭是決定蜀軍成敗的根本,此等重中之重守關大任,諸葛亮不是直接下命令指派合適將領,而事憑參軍馬謖的請戰,讓馬謖統領兵馬鎮守街亭。

馬謖時常和諸葛亮討論一些軍事謀劃,本是參軍和諸葛亮談的來,兩人關係不錯,所以馬謖請戰諸葛亮不確定馬謖的能力,但沒有直接撥回,為顧及兩人的關係還是任用馬謖鎮守街亭。

馬謖是一參軍,在軍中以出謀劃策供參考為主,從未有過單獨帶兵上陣禦敵的作戰經驗。諸葛亮派一位文職參軍鎮守街亭,只是憑馬謖平時謀劃而定的,諸葛亮在這時恰恰忘記了趙括紙上談兵大敗的真實案例。

二、諸葛亮在用人問題上存在認人情、關係的情況。

諸葛亮明知馬謖沒有上陣禦敵、統兵守關的經驗,僅憑和馬謖私下關係好,就讓馬謖統兵鎮守街亭,這就違犯了用兵的大忌,戰場局勢瞬息萬變,關係著敵我雙方生死存亡之厲害,其能視陣戰如同兒戲,還能論關係、人情用人鎮守關鍵要塞。

其實守街亭最佳人選應是趙雲為主帥,魏延當先鋒,王平鎮守陽平關,讓高翔、馬謖同守列柳城。趙雲三國名將,蜀漢五虎上將,而且趙雲謹遵調度,定會在街亭五路總口安營紮寨,魏延當先鋒敵張郃足矣。

三、諸葛亮在街亭這次用兵上,調兵遣將缺少統籌性佈局。

諸葛亮在防守街亭的佈局上,沒有進行軍事會議型的商討、推演,而是想一步算一步。先派出馬謖、王平守街亭,後感覺不夠穩妥又派出高翔守列柳城,感覺還不夠踏實才派出魏延守陽平關接應。諸葛亮派出第一隊人馬,馬謖、王平守街亭已是個錯誤,應命令第三隊人馬立即趕往街亭支援,假若馬謖王平在五路總口安營紮寨,第三隊指揮魏延應分部分人馬派一副將去鎮守陽平關,馬謖王平沒在五路總口,即刻在此紮寨鎮守,這樣安排還能補上一些防守漏洞,而且有互相環扣性,防守會更加牢靠。

四、諸葛亮對魏軍是否攻戰街亭沒有準確認知

諸葛亮只是判斷司馬懿會搶佔街亭,並沒有準確的認定司馬懿會進兵街亭。諸葛亮真要是料定司馬懿向街亭進軍,完全可以象上方谷戰一樣,調動所有大軍向街亭集結,利用街亭狠狠地打司馬懿一個埋伏戰。

五、蜀、魏在街亭的部署兵力懸術過大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總兵力30多萬,打敗夏侯琳20萬大軍,收姜維後兵力在32萬左右。打敗曹真帶領的20萬大軍,又打敗羌軍15萬,蜀軍總兵力當時應有35萬人。曹真還應有兵力16萬,加上辛毗、孫禮來支援的5萬,曹真當時應有21萬大軍。司馬懿、張郃帶兵20萬進攻街亭,當時諸葛亮要面對曹真、司馬懿兩路人馬共41萬多。諸葛亮派大批人馬去防禦曹真,派往街亭的兵力相應不多,馬謖、王平共領兵2萬5千人,高翔守列柳城帶兵1萬人,魏延守陽平關所帶本部人馬在5千人左右,算起來蜀軍布控在街亭附近的兵力在4萬多人,4萬多人去防守司馬懿的20萬大軍確實力量不夠,這也是街亭失守的首要原因。

六、街亭失守責任不光是馬謖的失誤

守街亭是馬謖、王平二人共同把守,由於二人意見不一致,馬謖站領高地在山上安營下寨,王平也沒在街亭當道紮營,而是在離山十里的地方紮營,可見王平亦有過失。魏延、高翔沒有及時與街亭守將取得聯繫這也是失誤的一環。

總結:街亭的失守主要是由諸葛亮的部局失誤有關,以至於後節被迫使用空城計,失街亭是諸葛亮第一次對陣司馬懿鬥謀略失算的結果。諸葛亮在用人上多次失誤也導致蜀漢走向衰敗。1、用錯關羽守荊州,從此失去荊州。2、用錯馬謖,失街亭。3、用錯楊議,魏延被誤殺。由於諸葛亮不善於培養、選拔新人導致蜀國後期人才凋零,後來鄧艾偷渡陰平,若大一個蜀國淨無將可用。


竹林雲天


失街亭的原因有三個,一個是諸葛亮用人失誤,看人眼光不準,不顧眾人的反對重用了從未上過戰場的馬謖;另一個原因就是馬謖紙上談兵,妄自尊大,自恃自己深受諸葛亮器重,不聽王平所勸,擅自改變諸葛亮的部署,最終導致街亭失守。還一個就是魏將張郃有勇有謀,指揮得當。這些都是失街亭的主要原因。



諸葛亮錯看馬謖

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人,是馬良的弟弟。史書記載他“才氣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非常欣賞他,兩人經常在一起討論一些軍事問題,有時候甚至是徹夜長談。可見,馬謖是非常對諸葛亮的脾氣的。看來任何時候,都是會幹的不如會說的,就連以一世英明著稱的諸葛亮,也喜歡能誇誇其談的人。

通過諸葛亮對魏延和馬謖的態度,我覺得諸葛亮也是徒有虛名,首先在用人上,他就趕不上劉備。劉備非常欣賞魏延,在他獲取漢中以後,破格將魏延連升幾級,任命為漢中太守。而諸葛亮卻非常討厭魏延,他一直不願重用魏延,排斥他,打擊他,諸葛亮就連臨死還設計致魏延以死地。而對於馬謖,諸葛亮卻非常器重,但是劉備卻不喜歡馬謖,他在臨終前曾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街亭屬於關隴大地的一個咽喉之地,是一個戰略要地,其視野開闊,交通便利,而且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兵家必爭之地。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蜀軍分成兩隊,魏延率軍在前,諸葛亮率軍在後。而街亭就處在兩軍的咽喉之處。諸葛亮料定魏將張郃一定會出兵街亭,以切斷蜀軍魏延和諸葛亮的聯繫。在軍事判斷上,諸葛亮的確不一般,但是他在選擇守街亭的人選時,卻腦子發熱了。

在諸葛亮選擇防守街亭的將領時,很多人反對派馬謖去守,都覺得魏延是最合適的人選,但諸葛亮卻不聽眾人的勸阻,堅持讓從未上過戰場的馬謖去守街亭。為了平息眾人的質疑,馬謖還在軍前立下了軍令狀。所以街亭的失守,諸葛亮要承擔一半的責任。在街亭失守後,諸葛亮也反省了自己的錯誤,對自己進行了處罰,自貶三級。



馬謖的妄自尊大,直接造成了街亭的失守

諸葛亮力排眾議,讓馬謖擔任守街亭的主將,王平擔任副將,還指派高翔率領一支軍隊屯駐在臨渭以北、街亭以南的列柳城,目的是防備魏雍州刺史郭淮會從臨渭進攻,來配合張郃。

諸葛亮對馬謖守街亭有詳細的安排和部署,他讓馬謖憑藉渭水之險,與魏將張郃周旋,等待從北面退回的魏延,兩軍對張郃形成南北夾擊,一舉擊敗張郃。若張郃敗了,則隴右唾手可得。

諸葛亮的計劃歸計劃,可惜他信任的馬謖對他的計劃卻不以為然。當馬謖率部到街亭後,立即放棄了諸葛亮的計劃,不去堅守渭水,將渭水和祁山之間的大片平地讓出去,選擇了將大軍駐紮到後面的祁山上。本身就善於紙上談兵的馬謖,教條的認為,兵居高處則可對戰局一覽無餘,搶佔了制高點,就搶佔了戰爭的主動權。他忘了,他的目的是消滅魏軍,而不是守住祁山。



看見馬謖改變了諸葛亮的部署,將大軍駐紮在祁山上,副將王平趕緊前去勸阻,讓其按諸葛亮的安排,依渭水而守。王平對馬謖說:“祁山一無水源,二無糧道,若魏軍圍困,切斷水源,斷絕糧道,我軍則不戰自潰” 。事後發現,王平的擔心都一一應驗了。而馬謖則自恃諸葛亮對他的器重,對此不以為然,他對王平說:“兵法雲:憑高視下,勢如劈竹。若魏兵到來,吾教他片甲不回!”無奈之下,王平只得自己帶領本部的一千餘人,在山下另行紮營駐守。

魏將張郃也的確不是一般人,他率軍強行渡過渭水,駐紮在原本諸葛亮讓馬謖駐軍的渭水和祁山之間,成功的將馬謖的蜀軍圍困在祁山上。並且還為自己的軍隊留出了退路,進可攻退可守。

而駐紮在祁山上的馬謖率領的蜀軍,進退兩難,由於山上沒有水源,蜀軍飢渴難耐,明明看得見渭水,卻沒有水喝。人不喝水,是堅持不了多久的。在這種情況下,很快蜀軍就軍心不穩了,叛逃的士兵越來越多,已是潰不成軍了。眼見大勢已去的馬謖,逃命倒有一手,他抓住時機,棄軍逃跑了。主將一跑,蜀軍就更亂了,在魏軍的攻擊下,幾乎全軍覆沒。




好在,山下王平還有千餘人的軍隊,他採取虛張聲勢的辦法,唬的張郃以為有埋伏,才沒敢追擊。這才讓王平有時間收集殘兵敗將,退回到後邊的諸葛亮率領的大軍那裡去。

街亭的失守,讓諸葛亮非常尷尬,因為馬謖是他不顧眾人反對,堅持任命的守將,他對街亭的失守是應該承擔一部分責任的。為此,諸葛亮回到漢中後,第一件事就是上表後主劉禪,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對自己自貶三級。奉命阻擋魏軍出祁山的趙雲也被牽連,降為鎮軍將軍。

而對於丟失街亭的馬謖,《三國志》的記載是“十萬之眾為垂涕,亮自臨祭,待其遺孤若平生。”我們看,諸葛亮對犯了大錯的馬謖還是心有不捨的,還親自祭奠,對馬謖的孩子如親生的一樣照顧。



但也有另一種說法,說馬謖在棄軍逃跑後,選擇了畏罪潛逃,後來被抓住後,投進大獄中,是病死於獄中的。這在《三國志.蜀書.向朗傳》中有記載

“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意思說馬謖逃跑後,他的好朋友向朗知情不報,惹諸葛亮憤怒,將向朗的官職也免去了,讓他返回了成都。

在《三國志.蜀書.馬良傳》裡記載:“謖下獄物故。”就是說馬謖被抓後,病死在獄中了。不管馬謖是被諸葛亮斬殺的,還是病死在獄中的,都是因為街亭失守,導致的後果。據分析,應該是馬謖被抓後,諸葛亮是準備斬殺他的,可能還沒有行刑,馬謖就病死在獄中了。當諸葛亮看到馬謖臨死前給他寫的信,又對馬謖的死惋惜不已,才有了親自祭奠,哭恤馬謖的事。



由於馬謖的剛愎自用,讓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出師不利,也讓馬謖自己丟掉了性命,還給他自己在後世留下了和趙括一樣“紙上談兵”的笑料。其實馬謖也並不是一無是處的,他在諸葛亮南征孟獲的時候,為諸葛亮出的“攻心為上”的策略,就是一個不錯的建議,為穩定蜀漢的南方地區,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聊在南書房


街亭,與旁鄰的列柳城同為漢中的咽喉。若是街亭丟失,那列柳城也是孤城難守。更為主要的是,因為益州多山地的地貌,從裡往外通行的道路並不多。所以,當漢中的咽喉丟失時,魏軍就可以通過陽平關來威脅蜀漢。

而街亭的失守,一方面是因為諸葛亮的錯誤用人。蜀漢自建立以來,在人才的選拔和任用上大多數是處於一種用人唯親的狀態。所以,在經過了關羽失荊州和劉備夷陵之戰的兩場大敗後,蜀漢的人才一直是處於青黃不接的局面。

因此,當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卻發現無將可用,連趙雲這等老將都要提槍上陣。作為一直跟隨在諸葛亮身邊,多次為諸葛亮提出軍事建議的馬謖,就成為守街亭的人選之一。可是,馬謖雖然在軍事上有諸多見解,但無帶兵作戰的經驗,劉備在世時就曾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堪大用”。

可惜的是,劉備的這番話卻沒有被諸葛亮聽進去。再加上其成為蜀漢丞相之後,事事親為,也無過多的時間來觀察和考察馬謖。對於馬謖的認識,很大程度上上都是靠之前的接觸。所以,當馬謖堅決的要拿下馬謖的防守任務,且當著眾人的面立下軍令狀時,諸葛亮只好同意了馬謖的請求。而這,也是失街亭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馬謖並沒有執行諸葛亮的命令,反而大行其道。在諸葛亮的佈置中,馬謖和王平應當是把蜀軍佈置在街亭的各要道之上,與列柳城的高翔,以及後方接應的魏延形成犄角之勢。可是,當馬謖率兵來到街亭時,卻拋開了諸葛亮原先制定的計劃,反而是把蜀軍佈置在山頂之上,試圖以高角度的視野來探查魏軍,從高往低衝鋒,大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項羽氣概。

因此,馬謖的佈置給了魏軍很大的便利,司馬懿率軍到達後很快的包圍了馬謖所在的山頭,斷了水源,更是打退了王平的支援。正是因為馬謖的狂妄自大,不僅丟送了自己的性命,還讓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以失利而告終。

另外,街亭的失守還和高翔與魏延有很大的關係。街亭在隴坻道山口外的幾十裡,而列柳城在番須道的西口附近,兩者相差並不遠。在這樣的情況下,列柳城的高翔手上有一萬蜀軍。當司馬懿的魏軍打到街亭時,列柳城的斥候並沒有第一時間發現,而高翔也沒有能夠及時的救援。

至於魏延,他本身是督戰前部,相當於先鋒軍。而諸葛亮叫他在後方接應馬謖時,魏延本身是不願的,但奈何不了諸葛亮的軍令,才不得不接受。換句話來說,魏延雖然答應了前去做後方接應,但不太上心。因為街亭前方的司馬懿大軍從辰時到戌時一直圍困馬謖所部,且也和王平發生多次交戰。

但是,從早上到黃昏的這一段時間內,魏延所率的後方大軍根本沒有參與到戰場上。只等到了晚上,司馬懿大軍破了馬謖所部,且追趕了三十餘里時,才碰到了魏延的軍隊。而當時的魏延,在看到慌逃的馬謖,以及後面追趕的張郃時,才倉促應戰。

因此,街亭的失守,不僅和諸葛亮的用人不當,馬謖的狂妄自大有關,還和高翔,魏延等人的不及時支援有著很大的關係。所謂一步錯步步錯,從諸葛亮用馬謖為街亭守衛開始,街亭的失守似乎已經有了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