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因失街亭,北伐失败,失街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无趣巅峰


失街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诸葛亮未能知人善用

能否守着街亭是决定蜀军成败的根本,此等重中之重守关大任,诸葛亮不是直接下命令指派合适将领,而事凭参军马谡的请战,让马谡统领兵马镇守街亭。

马谡时常和诸葛亮讨论一些军事谋划,本是参军和诸葛亮谈的来,两人关系不错,所以马谡请战诸葛亮不确定马谡的能力,但没有直接拨回,为顾及两人的关系还是任用马谡镇守街亭。

马谡是一参军,在军中以出谋划策供参考为主,从未有过单独带兵上阵御敌的作战经验。诸葛亮派一位文职参军镇守街亭,只是凭马谡平时谋划而定的,诸葛亮在这时恰恰忘记了赵括纸上谈兵大败的真实案例。

二、诸葛亮在用人问题上存在认人情、关系的情况。

诸葛亮明知马谡没有上阵御敌、统兵守关的经验,仅凭和马谡私下关系好,就让马谡统兵镇守街亭,这就违犯了用兵的大忌,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关系着敌我双方生死存亡之厉害,其能视阵战如同儿戏,还能论关系、人情用人镇守关键要塞。

其实守街亭最佳人选应是赵云为主帅,魏延当先锋,王平镇守阳平关,让高翔、马谡同守列柳城。赵云三国名将,蜀汉五虎上将,而且赵云谨遵调度,定会在街亭五路总口安营扎寨,魏延当先锋敌张郃足矣。

三、诸葛亮在街亭这次用兵上,调兵遣将缺少统筹性布局。

诸葛亮在防守街亭的布局上,没有进行军事会议型的商讨、推演,而是想一步算一步。先派出马谡、王平守街亭,后感觉不够稳妥又派出高翔守列柳城,感觉还不够踏实才派出魏延守阳平关接应。诸葛亮派出第一队人马,马谡、王平守街亭已是个错误,应命令第三队人马立即赶往街亭支援,假若马谡王平在五路总口安营扎寨,第三队指挥魏延应分部分人马派一副将去镇守阳平关,马谡王平没在五路总口,即刻在此扎寨镇守,这样安排还能补上一些防守漏洞,而且有互相环扣性,防守会更加牢靠。

四、诸葛亮对魏军是否攻战街亭没有准确认知

诸葛亮只是判断司马懿会抢占街亭,并没有准确的认定司马懿会进兵街亭。诸葛亮真要是料定司马懿向街亭进军,完全可以象上方谷战一样,调动所有大军向街亭集结,利用街亭狠狠地打司马懿一个埋伏战。

五、蜀、魏在街亭的部署兵力悬术过大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总兵力30多万,打败夏侯琳20万大军,收姜维后兵力在32万左右。打败曹真带领的20万大军,又打败羌军15万,蜀军总兵力当时应有35万人。曹真还应有兵力16万,加上辛毗、孙礼来支援的5万,曹真当时应有21万大军。司马懿、张郃带兵20万进攻街亭,当时诸葛亮要面对曹真、司马懿两路人马共41万多。诸葛亮派大批人马去防御曹真,派往街亭的兵力相应不多,马谡、王平共领兵2万5千人,高翔守列柳城带兵1万人,魏延守阳平关所带本部人马在5千人左右,算起来蜀军布控在街亭附近的兵力在4万多人,4万多人去防守司马懿的20万大军确实力量不够,这也是街亭失守的首要原因。

六、街亭失守责任不光是马谡的失误

守街亭是马谡、王平二人共同把守,由于二人意见不一致,马谡站领高地在山上安营下寨,王平也没在街亭当道扎营,而是在离山十里的地方扎营,可见王平亦有过失。魏延、高翔没有及时与街亭守将取得联系这也是失误的一环。

总结:街亭的失守主要是由诸葛亮的部局失误有关,以至于后节被迫使用空城计,失街亭是诸葛亮第一次对阵司马懿斗谋略失算的结果。诸葛亮在用人上多次失误也导致蜀汉走向衰败。1、用错关羽守荆州,从此失去荆州。2、用错马谡,失街亭。3、用错杨议,魏延被误杀。由于诸葛亮不善于培养、选拔新人导致蜀国后期人才凋零,后来邓艾偷渡阴平,若大一个蜀国净无将可用。


竹林云天


失街亭的原因有三个,一个是诸葛亮用人失误,看人眼光不准,不顾众人的反对重用了从未上过战场的马谡;另一个原因就是马谡纸上谈兵,妄自尊大,自恃自己深受诸葛亮器重,不听王平所劝,擅自改变诸葛亮的部署,最终导致街亭失守。还一个就是魏将张郃有勇有谋,指挥得当。这些都是失街亭的主要原因。



诸葛亮错看马谡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是马良的弟弟。史书记载他“才气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非常欣赏他,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一些军事问题,有时候甚至是彻夜长谈。可见,马谡是非常对诸葛亮的脾气的。看来任何时候,都是会干的不如会说的,就连以一世英明著称的诸葛亮,也喜欢能夸夸其谈的人。

通过诸葛亮对魏延和马谡的态度,我觉得诸葛亮也是徒有虚名,首先在用人上,他就赶不上刘备。刘备非常欣赏魏延,在他获取汉中以后,破格将魏延连升几级,任命为汉中太守。而诸葛亮却非常讨厌魏延,他一直不愿重用魏延,排斥他,打击他,诸葛亮就连临死还设计致魏延以死地。而对于马谡,诸葛亮却非常器重,但是刘备却不喜欢马谡,他在临终前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街亭属于关陇大地的一个咽喉之地,是一个战略要地,其视野开阔,交通便利,而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蜀军分成两队,魏延率军在前,诸葛亮率军在后。而街亭就处在两军的咽喉之处。诸葛亮料定魏将张郃一定会出兵街亭,以切断蜀军魏延和诸葛亮的联系。在军事判断上,诸葛亮的确不一般,但是他在选择守街亭的人选时,却脑子发热了。

在诸葛亮选择防守街亭的将领时,很多人反对派马谡去守,都觉得魏延是最合适的人选,但诸葛亮却不听众人的劝阻,坚持让从未上过战场的马谡去守街亭。为了平息众人的质疑,马谡还在军前立下了军令状。所以街亭的失守,诸葛亮要承担一半的责任。在街亭失守后,诸葛亮也反省了自己的错误,对自己进行了处罚,自贬三级。



马谡的妄自尊大,直接造成了街亭的失守

诸葛亮力排众议,让马谡担任守街亭的主将,王平担任副将,还指派高翔率领一支军队屯驻在临渭以北、街亭以南的列柳城,目的是防备魏雍州刺史郭淮会从临渭进攻,来配合张郃。

诸葛亮对马谡守街亭有详细的安排和部署,他让马谡凭借渭水之险,与魏将张郃周旋,等待从北面退回的魏延,两军对张郃形成南北夹击,一举击败张郃。若张郃败了,则陇右唾手可得。

诸葛亮的计划归计划,可惜他信任的马谡对他的计划却不以为然。当马谡率部到街亭后,立即放弃了诸葛亮的计划,不去坚守渭水,将渭水和祁山之间的大片平地让出去,选择了将大军驻扎到后面的祁山上。本身就善于纸上谈兵的马谡,教条的认为,兵居高处则可对战局一览无余,抢占了制高点,就抢占了战争的主动权。他忘了,他的目的是消灭魏军,而不是守住祁山。



看见马谡改变了诸葛亮的部署,将大军驻扎在祁山上,副将王平赶紧前去劝阻,让其按诸葛亮的安排,依渭水而守。王平对马谡说:“祁山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切断水源,断绝粮道,我军则不战自溃” 。事后发现,王平的担心都一一应验了。而马谡则自恃诸葛亮对他的器重,对此不以为然,他对王平说:“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无奈之下,王平只得自己带领本部的一千余人,在山下另行扎营驻守。

魏将张郃也的确不是一般人,他率军强行渡过渭水,驻扎在原本诸葛亮让马谡驻军的渭水和祁山之间,成功的将马谡的蜀军围困在祁山上。并且还为自己的军队留出了退路,进可攻退可守。

而驻扎在祁山上的马谡率领的蜀军,进退两难,由于山上没有水源,蜀军饥渴难耐,明明看得见渭水,却没有水喝。人不喝水,是坚持不了多久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快蜀军就军心不稳了,叛逃的士兵越来越多,已是溃不成军了。眼见大势已去的马谡,逃命倒有一手,他抓住时机,弃军逃跑了。主将一跑,蜀军就更乱了,在魏军的攻击下,几乎全军覆没。




好在,山下王平还有千余人的军队,他采取虚张声势的办法,唬的张郃以为有埋伏,才没敢追击。这才让王平有时间收集残兵败将,退回到后边的诸葛亮率领的大军那里去。

街亭的失守,让诸葛亮非常尴尬,因为马谡是他不顾众人反对,坚持任命的守将,他对街亭的失守是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的。为此,诸葛亮回到汉中后,第一件事就是上表后主刘禅,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自贬三级。奉命阻挡魏军出祁山的赵云也被牵连,降为镇军将军。

而对于丢失街亭的马谡,《三国志》的记载是“十万之众为垂涕,亮自临祭,待其遗孤若平生。”我们看,诸葛亮对犯了大错的马谡还是心有不舍的,还亲自祭奠,对马谡的孩子如亲生的一样照顾。



但也有另一种说法,说马谡在弃军逃跑后,选择了畏罪潜逃,后来被抓住后,投进大狱中,是病死于狱中的。这在《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中有记载

“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意思说马谡逃跑后,他的好朋友向朗知情不报,惹诸葛亮愤怒,将向朗的官职也免去了,让他返回了成都。

在《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里记载:“谡下狱物故。”就是说马谡被抓后,病死在狱中了。不管马谡是被诸葛亮斩杀的,还是病死在狱中的,都是因为街亭失守,导致的后果。据分析,应该是马谡被抓后,诸葛亮是准备斩杀他的,可能还没有行刑,马谡就病死在狱中了。当诸葛亮看到马谡临死前给他写的信,又对马谡的死惋惜不已,才有了亲自祭奠,哭恤马谡的事。



由于马谡的刚愎自用,让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出师不利,也让马谡自己丢掉了性命,还给他自己在后世留下了和赵括一样“纸上谈兵”的笑料。其实马谡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他在诸葛亮南征孟获的时候,为诸葛亮出的“攻心为上”的策略,就是一个不错的建议,为稳定蜀汉的南方地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聊在南书房


街亭,与旁邻的列柳城同为汉中的咽喉。若是街亭丢失,那列柳城也是孤城难守。更为主要的是,因为益州多山地的地貌,从里往外通行的道路并不多。所以,当汉中的咽喉丢失时,魏军就可以通过阳平关来威胁蜀汉。

而街亭的失守,一方面是因为诸葛亮的错误用人。蜀汉自建立以来,在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上大多数是处于一种用人唯亲的状态。所以,在经过了关羽失荆州和刘备夷陵之战的两场大败后,蜀汉的人才一直是处于青黄不接的局面。

因此,当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却发现无将可用,连赵云这等老将都要提枪上阵。作为一直跟随在诸葛亮身边,多次为诸葛亮提出军事建议的马谡,就成为守街亭的人选之一。可是,马谡虽然在军事上有诸多见解,但无带兵作战的经验,刘备在世时就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堪大用”。

可惜的是,刘备的这番话却没有被诸葛亮听进去。再加上其成为蜀汉丞相之后,事事亲为,也无过多的时间来观察和考察马谡。对于马谡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上都是靠之前的接触。所以,当马谡坚决的要拿下马谡的防守任务,且当着众人的面立下军令状时,诸葛亮只好同意了马谡的请求。而这,也是失街亭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马谡并没有执行诸葛亮的命令,反而大行其道。在诸葛亮的布置中,马谡和王平应当是把蜀军布置在街亭的各要道之上,与列柳城的高翔,以及后方接应的魏延形成犄角之势。可是,当马谡率兵来到街亭时,却抛开了诸葛亮原先制定的计划,反而是把蜀军布置在山顶之上,试图以高角度的视野来探查魏军,从高往低冲锋,大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项羽气概。

因此,马谡的布置给了魏军很大的便利,司马懿率军到达后很快的包围了马谡所在的山头,断了水源,更是打退了王平的支援。正是因为马谡的狂妄自大,不仅丢送了自己的性命,还让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以失利而告终。

另外,街亭的失守还和高翔与魏延有很大的关系。街亭在陇坻道山口外的几十里,而列柳城在番须道的西口附近,两者相差并不远。在这样的情况下,列柳城的高翔手上有一万蜀军。当司马懿的魏军打到街亭时,列柳城的斥候并没有第一时间发现,而高翔也没有能够及时的救援。

至于魏延,他本身是督战前部,相当于先锋军。而诸葛亮叫他在后方接应马谡时,魏延本身是不愿的,但奈何不了诸葛亮的军令,才不得不接受。换句话来说,魏延虽然答应了前去做后方接应,但不太上心。因为街亭前方的司马懿大军从辰时到戌时一直围困马谡所部,且也和王平发生多次交战。

但是,从早上到黄昏的这一段时间内,魏延所率的后方大军根本没有参与到战场上。只等到了晚上,司马懿大军破了马谡所部,且追赶了三十余里时,才碰到了魏延的军队。而当时的魏延,在看到慌逃的马谡,以及后面追赶的张郃时,才仓促应战。

因此,街亭的失守,不仅和诸葛亮的用人不当,马谡的狂妄自大有关,还和高翔,魏延等人的不及时支援有着很大的关系。所谓一步错步步错,从诸葛亮用马谡为街亭守卫开始,街亭的失守似乎已经有了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