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離每人一張保單,還差多遠?

中國人離每人一張保單,還差多遠?

Photo by Harmen Jelle van Mourik on Unsplash

01


野史裡的順治帝,號稱“不愛江山愛美人”,故事裡的中國人,號稱“不愛保險愛房子”。

故事是這樣的,一個華人手裡有100萬元,結果做出了一個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決定:以兒子名義買了房子。

還有一個美國人,手裡也有100萬元,結果他很自然地買了1000萬元保額、受益人是孩子的保險。

接下來,各行各業根據自身利益設計了不同結局:房地產從業者說,踏準樓市週期,華人身家翻倍,老外停滯不前;保險業者則說,趕上一場大火,華人前功盡棄,老外波瀾不驚。

當然,這些故事很多時候只能當段子聽,也不可能適用所有人。但反映出的問題——中國人更看重儲蓄和房產,保險意識不夠,也是個不爭的事實。

據說平均每個美國人擁有超過4份保單,而中國人的投保率卻只有60%。如果說這裡面存在東西方文化差異,那麼日本高達650%的投保率,又當如何解釋?

事實就是,中國人離每人一張保單都還差得遠,這既是行業的問題,也是機遇所在。

中國人離每人一張保單,還差多遠?

02


對美國人和日本人這樣的發達國家公民來說,保險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車險、房屋險,還是醫療保險,都是再自然不過的生活標配,人壽保險也很普及。

除此之外,還有林林總總高度細分、幾乎覆蓋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的小型險種。所有這些,說到底都是為生活的不確定性增加一層保障,因為人們本質上都是厭惡風險的。

而中國人的保險意識不足,除了人均GDP數據背後的發展階段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也與偏見有關。比如,很多人覺得保險名聲不好。而早期的從業者良莠不齊,給人一種比較Low的感覺。

還有人存在一種思維定式:投保時滿臉堆笑,理賠時黑臉相迎。這與早年那些比較Low的從業者帶來的拖累有關,也與中國人普遍存在的知識結構缺陷有關——很多人連合同和基本術語也看不懂。

幸好,這些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市場上也催生出了不少真正專業的保險服務公司,它們也在積極提倡“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但從總體上看,客戶還是存在許多疑慮,

不少有條件的人,甚至情願前往香港乃至美國購買保險,也不願“留守”國內。

不得不說,這是中國保險人的悲哀。

還有一種說法是,中國保險業存在的一大問題,是行業充斥著滿腦子標準答案的人。

標準的穿著打扮、標準的言語談吐、標準的行為習慣……一個又一個的標準,最後在人們心中形成了思維定式,也拖累了真正的行業精英。

問題是,世界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每個客戶都有自己的獨特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所謂“標準答案”對保險業的危害,不但使得銷售人員本身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也讓客戶有了一種被綁架的不良體驗。

常見的情況是,銷售人員大搞Hard Sale,費盡口舌強烈推薦自家公司的產品,這種產品導向而非需求導向,持續殺傷著保險業的名聲。

中國人離每人一張保單,還差多遠?

Photo by Nik MacMillan on Unsplash

03


多重因素作用下,讓許多中國人產生了境外保險“更靠譜”的想法。

以香港保險為例,從技術層面分析,可以得出香港保險保費低、分紅高、隱私強、全球通等優勢。

近來還有不少聲音,鼓吹美國保險,概括下來,主要提出了以下優勢:

1.市場成熟

美國擁有完善的監管制度,對保險業實行聯邦政府和州政府雙重監管制度。而多數法律以保護消費者為初衷,基本禁止保險公司因為模稜兩可的原因而拒絕理賠。

因此,每當面臨理賠爭議時,美國法律對客戶的保護程度遠大於其他國家。

2.保費便宜

美國有超過800家人壽保險公司,沒有一家公司市場佔有率超過10%,激烈的競爭導致美國的保費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最便宜的。

而與香港類似,北美地區醫療技術先進、人均壽命較長,也使保險成本較低,導致保費相對便宜。在同樣的條件下,美國的保費可能只有中國的1/5。

3.稅收友好

由於美國不參與CRS(共同申報準則),外國人在美開設保險賬戶不用擔心會被國內稅務部門獲取信息。

對於美國稅務居民或將來可能成為美國稅務居民的人來說,美國保險與其他境外保險相比具備的稅務優勢是不言而喻的。此外,美國人壽保險賠償金通常也是不上稅的。

4.理賠簡單

本著“嚴進寬出”的原則,美國保險一般核保較嚴、耗時較長,賠付時卻非常高效。比如,只要拿出死亡證明以及死亡理賠申請單即可申辦理賠,理賠程序非常簡單。

即便是非美國居民,也只需要將死亡證明翻譯成英文並公證後,連同死亡理賠單一起送回保險公司即可辦理賠償。這與許多亞洲國家程序複雜、經常拒賠的現象形成了鮮明對比。

中國人離每人一張保單,還差多遠?

Photo by marcos mayer on Unsplash

04


不過,也同時存在著許多負面因素,大大削弱了美國保險對中國居民的吸引力:

1.國內居民投保美國保險,需要到美國投保並簽訂相關保險合同。如果美國的保單在中國投保,則處於“地下狀態”,既不受中國法律保護,也不受美國法律保護。

2.國內居民申請美國保險,適用美國法律。如果出現爭議,被保險人必須走美國法律程序。眾所周知,美國的法律訴訟成本極為高昂,並可能產生時間等其他成本。

3.美國保險賠償金以美元結算,國內居民還要承擔匯兌風險。而購買投資性返還分紅類保險的中國居民,還要面對外匯管制背景下的政策風險。

從中國監管當局的角度看,一直重點提示的有兩大風險。

1.外匯風險。假設每年要交5萬美元,一旦外匯政策有變,換匯無門,拿什麼交續期保費?

2.糾紛風險。高額的訴訟費、不同的法律規則和各種意外成本,實在會很折騰。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凡事也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說到底,中國保險業的自我發展與完善,才是中國居民生活保障的根本依託。
5年前,港險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但是現在港險的價值已經大打折扣。外資金融保險公司紛紛搶佔註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中國金融開放,獲益的是“百姓”,不出國門能購買外資保險產品,關鍵您能否“尋覓”適合自己的產品,為財富規劃“添磚加瓦”。歡迎您與瑞士專家面對面體驗不一樣的產品“洞察力”,穩穩的幸福您要不要?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刊發的文章及觀點,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閱讀者請根據獨立判斷做出投資決策,我們不對投資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 The End -


撰文 大貓

ID:IfFP瑞士財富管理專業培訓中心 非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