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幫你開啟高效寫作之路

疫情特殊時期,各公司為度過難關,不得已做出一些降本舉措。朋友小玉不僅沒有降薪,反而還多發了一筆獎金。這讓每天在失業邊緣徘徊的我們,好生羨慕。


一問才知道,年前小玉協助的項目通過了審批。之前申報材料一直有紕漏,多虧小玉後期重新整理和編寫,幾經拖沓的項目終於定了,這也是公司今年主攻的大單。


你也許會疑惑,寫材料這件小事,竟也會給工作帶來幫助,還能升職加薪?觀察身邊寫作能力強的人,你會發現,他們大都邏輯思維縝密、言之有理。在重要的工作彙報中,他們更容易讓領導印象深刻,上升的機會也就多一些。


我們該如何寫出條理清晰、內容詳實的文章,改變邏輯混亂、陳述空洞的處境呢?在這本斬獲總統圖書獎,被奉為美國常春藤名校必備讀物的《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中,你的困擾將迎刃而解。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幫你開啟高效寫作之路

作者布蘭登·羅伊爾畢業於哈佛大學在世界著名備考機構Kaplan擔任主管。結合多年實戰教學經驗、寫作和邏輯學的知識體系,他撰寫了一系列相關經典書籍,這本《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就是其中之一。


別看它內容精簡,但句句是乾貨。書中不僅有豐富的案例輔助理解,還有大量的課後習題幫你鞏固。著實是一本能讓你快速掌握寫作技能的工具書。


作者從結構、風格和可讀性這三大角度,總結出適用於任何場景的高效寫作原則。我也從中歸納出提升寫作技能的三個妙招,它能讓你釐清邏輯結構、增強內容說服力,同時改善文章閱讀體驗。


01 結構: 站的高,才能看得遠

詩人杜甫登高望遠時曾寫下名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不僅表達出詩人勇於攀登的氣勢,同時也展示詩人位居高處,一覽全景的喜悅。


確實,相比處於“低位”的視野侷限,站在高處,總能快一步掌握全局信息。這對於寫作同樣適用,尤其是說明文和議論文。


書中,作者將這個原則概括為:自上而下。這是指,寫作時開門見山的拋出觀點,直接表達主題大意。將觀點按照重要性,依次展示。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幫你開啟高效寫作之路

自上而下


10秒的短視頻和60分鐘以上的電影,哪個容易抓住你的心?冗長無趣的鋪墊,焦急的你是否還有耐心繼續往下看?想一想你的選擇,或許你會明白“開門見山” 的道理了。


還是有些困惑?下面是從書中截取的一個案例,你可以細細評味一番。


A版本:

“艾麗絲,你去城區的時候能不能幫我個忙?如果你坐地鐵去主街,下車後從第一個出口出地鐵站,步行到十字街。在十字街和瓦因路交匯的十字路口,你會看到桑迪文具店。你能去店裡幫我買一包0.5mm派通牌鉛筆芯嗎?”


看完這段話,你還記得去文具店的路嗎?是不是,終於在最後才明白朋友的囑咐,卻忘記了之前的細節呢?這樣費時又繁瑣的對話,在生活中處處可見。為了真正弄明白,我們可能還會要求對方再說一次。


如果,總結話語放在開頭,你看看,這個邏輯結構是不是清楚多了?


B版本:

艾麗絲,你去城區的時候能不能幫我個忙?我需要一包0.5mm派通牌鉛筆芯去桑迪文具店買最方便。你可以坐地鐵到主街,下車後從第一個出口出地鐵站,然後步行到十字街。這家店就在十字街和瓦因路交匯的十字路口。


修改後的B版本因主題句前置,迅速讓聽眾抓取核心概念,而顯得簡潔高效。這個方法你可以用於任何場景,你的工作彙報、你與朋友的需求溝通,甚至是你的求職面試。


02 風格:一個精準細節,抵過十個抽象概念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這是張愛玲向胡蘭成表明心意,寫在照片背後的那句話。


民國才女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愛情故事,曾一度讓人感到惋惜。彼時,胡蘭成不僅是令人唾棄的漢奸,還有家室。而張愛玲早已是名揚上海的女作家,家世清白。這兩個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人,卻因愛好文學聯繫在一起。


關於什麼才算是真的愛上一個人,你可能聽過無數種表達。


但一想到高冷孤僻如張愛玲,她的愛”低到塵埃裡”,你還是忍不住為她心疼。不過,張愛玲就是張愛玲,看透胡蘭成的濫情後,留下30萬的分手費,離開的十分決絕。


如果說條理清晰的結構是寫文章的開始,那麼準確的細節論證就是文章的靈魂。從上述例子來看,比起鋪天蓋地的悲情和無奈,低到塵埃裡的愛,更能讓人感到絲絲苦楚。


作者在書中也說,“模糊化的語言會弱化文章主題。”所以,當我們想要讓文章更具有說服力,可以嘗試把模糊化的表達換成準確的描述。


03 可讀性:好的文章是改出來的

新手往往被告知,寫作要積累到一定的數量,才有可能發生質的改變。這是真的嗎?


這句話雖不假,但也不是全部都對。因為未經修改的文章,是難以推動質變的。


大思想家荀子就說“人之於文學也,猶玉之於琢磨也。”其含義是指,我們創作和學習的過程中,要像打磨玉石一樣,反覆的推敲和修改自己的文章。


可我之前就犯了這個小錯誤。


開始學寫作時,我總是飛速的把文章寫好,隨手發佈到寫作平臺,還默默期待別人的點贊。可文章發佈後,不是發現自己有錯別字、詞不達意,就是寫偏題。完全是自我感覺良好,別說點讚了,直接被現實“打臉”。幾經折騰之後,寫作這件事情很容易被擱置了。現在才發現,要想寫出好文章,得到正向反饋,一定要修改。


我們該怎麼做呢?


文中,作者指出“文章要改到無可修改,才算是完成。” 作者用“花兒”和 “灰塵”分別代表文章中我們喜歡的部分和不喜歡的部分。我們要做的就是將“灰塵”的部分優化升級。


所以,修改文章時,我們可以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 我的文章結構清晰嗎?是否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呢?
  • 我的文章內容詳實,有說服力嗎?是否使用了準確的案例和描述性語言呢?
  • 我的文章有重複、囉嗦的詞語嗎?是否需要替換或是刪除呢?

當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重新審視自己的文章,會發現修改後的文章更有力量。也只有當這個時候,你才算真正為自己文章畫上句號。


04 結語

“那些具備出眾寫作技巧的學生和青年作家,大多是掌握了一些最為重要的寫作原則,並反覆不斷地使用。” 而這些重要的寫作原則,就在這本《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中。


當我們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構建文章結構,用準確的個例支持觀點,通過不斷的修改,提高文章可讀性,這樣離我們寫出好文章的目標也就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