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帮你开启高效写作之路

疫情特殊时期,各公司为度过难关,不得已做出一些降本举措。朋友小玉不仅没有降薪,反而还多发了一笔奖金。这让每天在失业边缘徘徊的我们,好生羡慕。


一问才知道,年前小玉协助的项目通过了审批。之前申报材料一直有纰漏,多亏小玉后期重新整理和编写,几经拖沓的项目终于定了,这也是公司今年主攻的大单。


你也许会疑惑,写材料这件小事,竟也会给工作带来帮助,还能升职加薪?观察身边写作能力强的人,你会发现,他们大都逻辑思维缜密、言之有理。在重要的工作汇报中,他们更容易让领导印象深刻,上升的机会也就多一些。


我们该如何写出条理清晰、内容详实的文章,改变逻辑混乱、陈述空洞的处境呢?在这本斩获总统图书奖,被奉为美国常春藤名校必备读物的《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你的困扰将迎刃而解。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帮你开启高效写作之路

作者布兰登·罗伊尔毕业于哈佛大学在世界著名备考机构Kaplan担任主管。结合多年实战教学经验、写作和逻辑学的知识体系,他撰写了一系列相关经典书籍,这本《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就是其中之一。


别看它内容精简,但句句是干货。书中不仅有丰富的案例辅助理解,还有大量的课后习题帮你巩固。着实是一本能让你快速掌握写作技能的工具书。


作者从结构、风格和可读性这三大角度,总结出适用于任何场景的高效写作原则。我也从中归纳出提升写作技能的三个妙招,它能让你厘清逻辑结构、增强内容说服力,同时改善文章阅读体验。


01 结构: 站的高,才能看得远

诗人杜甫登高望远时曾写下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不仅表达出诗人勇于攀登的气势,同时也展示诗人位居高处,一览全景的喜悦。


确实,相比处于“低位”的视野局限,站在高处,总能快一步掌握全局信息。这对于写作同样适用,尤其是说明文和议论文。


书中,作者将这个原则概括为:自上而下。这是指,写作时开门见山的抛出观点,直接表达主题大意。将观点按照重要性,依次展示。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帮你开启高效写作之路

自上而下


10秒的短视频和60分钟以上的电影,哪个容易抓住你的心?冗长无趣的铺垫,焦急的你是否还有耐心继续往下看?想一想你的选择,或许你会明白“开门见山” 的道理了。


还是有些困惑?下面是从书中截取的一个案例,你可以细细评味一番。


A版本:

“艾丽丝,你去城区的时候能不能帮我个忙?如果你坐地铁去主街,下车后从第一个出口出地铁站,步行到十字街。在十字街和瓦因路交汇的十字路口,你会看到桑迪文具店。你能去店里帮我买一包0.5mm派通牌铅笔芯吗?”


看完这段话,你还记得去文具店的路吗?是不是,终于在最后才明白朋友的嘱咐,却忘记了之前的细节呢?这样费时又繁琐的对话,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为了真正弄明白,我们可能还会要求对方再说一次。


如果,总结话语放在开头,你看看,这个逻辑结构是不是清楚多了?


B版本:

艾丽丝,你去城区的时候能不能帮我个忙?我需要一包0.5mm派通牌铅笔芯去桑迪文具店买最方便。你可以坐地铁到主街,下车后从第一个出口出地铁站,然后步行到十字街。这家店就在十字街和瓦因路交汇的十字路口。


修改后的B版本因主题句前置,迅速让听众抓取核心概念,而显得简洁高效。这个方法你可以用于任何场景,你的工作汇报、你与朋友的需求沟通,甚至是你的求职面试。


02 风格:一个精准细节,抵过十个抽象概念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这是张爱玲向胡兰成表明心意,写在照片背后的那句话。


民国才女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故事,曾一度让人感到惋惜。彼时,胡兰成不仅是令人唾弃的汉奸,还有家室。而张爱玲早已是名扬上海的女作家,家世清白。这两个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人,却因爱好文学联系在一起。


关于什么才算是真的爱上一个人,你可能听过无数种表达。


但一想到高冷孤僻如张爱玲,她的爱”低到尘埃里”,你还是忍不住为她心疼。不过,张爱玲就是张爱玲,看透胡兰成的滥情后,留下30万的分手费,离开的十分决绝。


如果说条理清晰的结构是写文章的开始,那么准确的细节论证就是文章的灵魂。从上述例子来看,比起铺天盖地的悲情和无奈,低到尘埃里的爱,更能让人感到丝丝苦楚。


作者在书中也说,“模糊化的语言会弱化文章主题。”所以,当我们想要让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可以尝试把模糊化的表达换成准确的描述。


03 可读性: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

新手往往被告知,写作要积累到一定的数量,才有可能发生质的改变。这是真的吗?


这句话虽不假,但也不是全部都对。因为未经修改的文章,是难以推动质变的。


大思想家荀子就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其含义是指,我们创作和学习的过程中,要像打磨玉石一样,反复的推敲和修改自己的文章。


可我之前就犯了这个小错误。


开始学写作时,我总是飞速的把文章写好,随手发布到写作平台,还默默期待别人的点赞。可文章发布后,不是发现自己有错别字、词不达意,就是写偏题。完全是自我感觉良好,别说点赞了,直接被现实“打脸”。几经折腾之后,写作这件事情很容易被搁置了。现在才发现,要想写出好文章,得到正向反馈,一定要修改。


我们该怎么做呢?


文中,作者指出“文章要改到无可修改,才算是完成。” 作者用“花儿”和 “灰尘”分别代表文章中我们喜欢的部分和不喜欢的部分。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灰尘”的部分优化升级。


所以,修改文章时,我们可以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 我的文章结构清晰吗?是否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呢?
  • 我的文章内容详实,有说服力吗?是否使用了准确的案例和描述性语言呢?
  • 我的文章有重复、啰嗦的词语吗?是否需要替换或是删除呢?

当我们带着这些问题,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章,会发现修改后的文章更有力量。也只有当这个时候,你才算真正为自己文章画上句号。


04 结语

“那些具备出众写作技巧的学生和青年作家,大多是掌握了一些最为重要的写作原则,并反复不断地使用。” 而这些重要的写作原则,就在这本《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


当我们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构建文章结构,用准确的个例支持观点,通过不断的修改,提高文章可读性,这样离我们写出好文章的目标也就不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