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突然“口吃”?家长先别急着贴标签,弄清原因端正态度是关键

年前有一次去幼儿园接豆豆回家,他一看到我就扑上来说,“妈…妈妈…,我…我…我…能买新……新玩具吗?”

我以为他是在向我撒娇要玩具,才开始结结巴巴,但直到回家都一直这么说话。

我很是奇怪,一问之下,原来豆豆在幼儿园的好朋友童童最近有些口吃,他在有板有眼地模仿童童说话呢。

吃完晚饭,我端了水果到豆豆房间和他聊天。

问他: “豆豆,你觉得这么说话好听吗?”

孩子爱模仿是天性使然,豆豆说班上没有人这么说话,他觉得很新奇,也想和大家不一样。

“童童这么说话,是不是要很多遍你才能听清呢?其实他也想和原来一样,你应该帮帮他。”

其实童童的结巴正是儿童常见的口吃现象,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吧。

宝宝突然“口吃”?家长先别急着贴标签,弄清原因端正态度是关键

“口吃现象”和“口吃”,两者看似相近,实则有大不同

其实童童这样的“口吃现象”在2-7岁的儿童之间很常见,家长们可以放心的是,它并不会延续终身,多数情况下持续一段时间就会自愈。

根据数据统计,每100个学龄前儿童中约有8人会出现口吃,男宝宝和女宝宝产生口吃的比例约为3:1。8人中随年龄增长而自愈的约有6个,另外1-2人口吃将持续终生。

所以宝宝如若产生口吃现象家长不必太过焦急,应该通过耐心地帮助引导,和孩子一起面对和这个正常的生理现象。

宝宝突然“口吃”?家长先别急着贴标签,弄清原因端正态度是关键

而口吃俗称结巴,是一种讲话不流畅,不自主的语言重复、延长,造成说话困难。

口吃的孩子主要表现是说话节奏不流畅,音量忽大忽小,一句话或词容易重复或中断,说话的时候常常因为说话中断不连续,着急伴有动作,比如跺脚,摆手,挤眼,歪嘴等动作。

这是一种家族病,也可能是因为疾病原因,如身体某些部位受到了伤害,或是语言神经中枢发育不良等等。

两者的表现都是说话结巴,导致很多家长分不清是哪种情况。如果分不清楚是口吃还是口吃现象,建议尽早带孩子去看医生,以免耽误治疗。

宝宝突然“口吃”?家长先别急着贴标签,弄清原因端正态度是关键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口吃现象呢?

造成儿童口吃的原因尚未查明,但已知其中两个主要的因素,分别是语言障碍心理障碍

语言方面来说:一是孩子还没有掌握讲话的正常节奏和技巧,无法表达出自己想要的意思。电影《狼少年》里,一直和狼群生活在一起的少年对人类语言一窍不通,和牙牙学语的宝宝一样。

在最初学习人类语言时,也常常因为想表达却表达不了而产生讲话断断续续的现象。

二是虽然学习了大量词汇,但孩子常常想不起来。因为语言累积要早于语言表达,大脑发育也快于语言表达发育。

在语言的发育方面,爸爸妈妈一定要多留意,多和孩子进行沟通。

而心理方面:医生表示如果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并不融洽,那么很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压力而形成口吃现象。

而有了轻微的口吃现象以后,孩子可能会被其他人嘲笑,从而造成孩子更严重的心里排斥,孩子的口吃现象就变成了更加严重的恶性循环。

宝宝突然“口吃”?家长先别急着贴标签,弄清原因端正态度是关键

很多家长担心口吃是否能够治愈呢?

其实很多历史上的名人都有过口吃的现象。

日本的前首相田中角荣

,不时地严重口吃,说话困难,后来他分析了口吃的原因,常到深山大声联系说话和朗诵,并争取登台演习,最后克服了口吃,成为著名的演说家。

曾经的美国总统林肯,小时候也有过口吃现象,林肯儿时的梦想是当一名律师,口吃无疑会成为他梦想道路上的拦路虎,为此他每天在海边苦练演说,最终成为了最擅长演讲的总统之一。

这些鲜明的实例都印证了口吃现在是能够被治愈的。

与其说是治愈,不如说是正确地引导。

千万不要把孩子定义为口吃患者。美国通用电气的ceo杰克韦尔奇在小时候也有口吃,他妈妈对他说:你口吃是因为你比别人聪明,想的比别人多。

所以你说不出来。从宝宝小时候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育,能够避免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减少他们的焦虑,让他们的自信心受到鼓舞。

这里运用了心理学的“认知---情绪”

的原理,心理学家查德吉莱特博士说过:许多情感体验都是源自对现状错误的理解和认识,重要的是,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感觉。

作为家长,应该在孩子认为自己是个口吃患者,并且认为这是自己的错开始自责,懊悔的时候,消除宝宝的忧虑,耐心的进行引导。

宝宝突然“口吃”?家长先别急着贴标签,弄清原因端正态度是关键

专家也给家长们提出了矫正口吃的几种有效方法。

一是正确示范法:字正腔圆的说一句话,让孩子跟着学说,每天练习几遍,给孩子准备小礼物作为奖励,提起他的兴趣。

二是唱歌朗诵法:这也是很多成功矫正儿时口吃现象的有效办法,口吃的孩子在唱歌或朗诵课文时,因为语言活动中存在的节奏感,是不会口吃的,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和宝宝一起唱歌、诗朗诵、背儿歌,孩子掌握了语言的节奏后,再引导他用读课文的速度说话,慢慢地过渡。

三是节拍训练法:宝宝说话容易结巴时,可以打拍子,打一拍说一个字,一字一句缓慢地说。也可以搭配伴奏的音乐联系,这样训练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宝宝突然“口吃”?家长先别急着贴标签,弄清原因端正态度是关键

除了方法上的引导,家长的态度更为重要。

面对儿童口吃现象,家长要做到不催促,不阻止,不嘲笑。

不催促,在宝宝着急表达却说得含糊不清的时候,指引他不要产生焦急的情绪,慢慢把意思表达出来。

不阻止,“话都说不好就别说了。”这是我曾亲耳听到一位妈妈面对口吃现象的宝宝说出的话,这样粗暴的阻止不仅会让孩子不愿意多说话,还会伤害宝宝的自尊心,对宝宝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不嘲笑,面对宝宝口吃经常发出的“啊”“额”“咦”等滑稽的拟声词,家长应该予以鼓励而不是以此和宝宝开玩笑,陪他们多多练习发声,这样方能加快语言的恢复速度。

总的来说,儿童口吃现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作为家长,应该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和宝宝一起走过这段有些崎岖的成长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