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正念會是擺脫拖延症的良藥

為什麼正念會是擺脫拖延症的良藥


✎ 編 者 按 :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拖延的問題,這可能會演變成一個可怕的壞習慣,阻礙著我們充分發揮自我的潛能。為了減少拖延症,很多人可能已經嘗試過很多技巧,有的技巧奏效了,有的則沒有任何效果。

今天的的筆記是我翻譯的一篇英文文章,作者將會告訴你拖延症到底是什麼,克服拖延症所需的第一項技能,以及如何獲得這項技能。

怎麼樣聽起來還不錯吧!

我們什麼時候會拖延以及怎樣拖延?

當我們對一項任務產生了消極情緒,比如焦慮、厭煩、沮喪、崩潰,拖延症就會發生,因為這些情緒是如此的讓我們不舒服,我們本能的會試圖逃避這些消極情緒。因此,我們會拖延所要做的這項任務。

回憶一下,我們是否總會經歷相同的“故事”情節——我們原計劃做一些事情,但最終卻做了一些自我感覺更好的事情。這其實就是我們在逃避消極的想法和情緒時導致的。

本質上講,拖延症的核心就是情緒管理問題

所以克服拖延症的首要技巧是:在經受消極思想和情緒的情況下采取行動。即使你不想做,即使你對做這件事感到焦慮、不知所措或是感到壓力很大,也要採取行動。

我們需要明白,我們的思想和情緒並不一定會支配我們的行為。但首先,讓我們仔細看看我們的思想和情緒是如何讓我們陷入困境的……

你的想法和情緒如何說服你拖延

心理學快訊:

你不是你的思想,你不是你的情緒。思想和情感就像天上的雲一樣忽來忽去。

它們就像天氣,有時天氣晴朗,有時下雨——有時你感到快樂和動力;有時你會感到悲傷和沮喪。

當你試圖完成你的論文、冥想、去健身房,或者準備去做任何有價值的事情,這個時候,消極的想法和情緒很有可能會冒出來。

你會感到焦慮、不知所措、壓力...你當然不會感到任何動力。你的大腦告訴你明天再做這個任務,那時你才會有感覺,那時你才會有動力。

你看,你的大腦此時就是一臺提供理由的機器。它會將任何一點點不舒服的事情合理化,併為你不應該現在做某件事創造出無盡的藉口。這些藉口是不合理的,但從表面上看是合理的。以下是大腦經常冒出來的“合理”藉口

“我明天更想去!”

“我在壓力下工作得更好。”

“我太累了。我晚些時候做,或者明天做。那樣我就有更多的精力了。”

“我試過了,但是沒用。怎麼了?”

“這之後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我永遠都做不完。”

“該死的!我應該早點開始的。現在太晚了。我還是放棄的好。”

“在我開始之前,我需要更多的準備。”

“再喝一杯咖啡,我就更想做這件事了。”

“我太緊張了,沒法完成工作。我不應該喝最後一杯咖啡。”

“這已經是下午4點。現在開始已經太晚了。我明天再做吧。”

“今天是星期天。休息一下,什麼也不做也沒關係。我明天再做吧。”

“我沒有動力。讓我來告訴你如何增加動力。我明天再做其他的事。”

“我今天精神不太好。今天做任何事都是浪費時間。”

這些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 正是這些想法和伴隨的情緒導致我們拖延,使我們無法進行健康的行為,比如冥想、定期鍛鍊等等。

你看,總是思想(思想和情緒)在作祟。

你想冥想,但你的大腦告訴你從明天開始。

你想早起,但你的大腦卻催促你按下小睡按鈕。

你想按時完成你的項目,但你的大腦更喜歡看電視。

現在,有個好消息。就像之前說的,思想和情緒不需要支配你的行為……


請不要讓思想和情緒左右你的行為

情感和思想影響我們以某種方式行動。在強烈情緒的影響下,我們通常會改變我們的姿勢、聲音、面部表情和行為。這就是所謂的“行動傾向”——當我們感到憤怒時,我們會傾向於大喊大叫,握緊拳頭,並在身體上或語言上大打出手。

這裡的關鍵詞是傾向。我們可能有做某事的傾向,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去做。

我們可以感到憤怒,但要冷靜行事。

我們可以感到害怕,但要勇敢地行動。

我們可能會感到氣餒,但還是要繼續前進。

你可以採取行動,儘管經歷消極的想法和情緒。不管你喜歡與否,你都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


大衛·雷諾茲在他的《Constructive Living》一書中提到“成為一個成熟的人”:

“成熟的人會去做需要做的事情,不管他感覺好還是不好。知道自己是那種有自制力的人,會給你帶來你所需要的一切滿足和自信。即使在沒有滿足感和信心的日子裡,你仍然可以完成工作。”


如何戰勝拖延症

正如之前提到的,拖延是一個情緒管理問題。

我們需要認識到,當我們拖延時,那只是意味著,我們讓自己的思想和情緒控制了我們的行為。這一刻非常關鍵,我們是選擇原地不動,經歷消極情緒,並在消極情緒中行動?還是我們選擇逃避,屈服於自我感覺良好的感覺而拖延。

如果我們想要長期的戰勝拖延症,我們需要在某些方面做得更好。即使經歷了消極的想法和情緒,也需要採取行動並堅持到底。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在這方面做得更好呢?我們怎樣才能放鬆我們的情緒和思想對我們的控制?我們怎樣才能開始做事,無論我們感覺好還是差?


第一步:培養覺察(意識)

首先,你要能夠覺察(意識)到所感受到的任何負面情緒,以及當你要完成一項任務時,你的大腦會告訴你的無數借口。

當你的大腦告訴你諸如“我想明天再做這件事”或者是“我要先刷一分鐘抖音“,你需要覺察(意識)到這些想法。要意識到這只是你的大腦試圖阻止你做你想做的事情。

當你感到焦慮、無聊、不安或沮喪時,你需要覺察到這些感覺。“哦,我對這項任務感到抗拒。我有拖延的衝動。當你想通過查郵件、上抖音、抽根菸或以其他形式逃跑時,你也需要注意到這一點。

著名的正念老師卡巴金博士,在他的書《 Wherever You Go, There You Are》中說到

“ 如果我們在很多時候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也特別不喜歡生活中事情的結果,那麼也許是時候需要更密切地關注、更多地聯繫和觀察我們所做的選擇以及它們在未來的後果了。”

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會拖延,那又該如何預防呢?你只能跟隨著你的潛意識衝動。在你意識到之前,你已經在抖音上浪費了一個小時的時間。

我們需要意識到發生了什麼”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改變一些事情。有了意識就有了選擇。一旦你從一定的距離看到你的想法、感覺、衝動、慾望,你可以選擇不同的反應。


第二步:學會有效地處理情緒

之前我們提到,我們應對負面情緒的自然傾向是迴避。當我們面對一項任務時,我們會感到焦慮、沮喪或無聊,然後就逃跑,我們用感覺更好的事情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我們屈服於自我感覺良好,我們拖延。

這顯然不是一種健康的應對機制。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們必須學會容忍負面情緒。我們必須認識到情緒不是一切的最終目的。

他們僅僅是身體上的感覺。我們可能會感到不舒服,但那又怎樣呢?他們只是情感。他們來了又走。我們不需要對他們做出反應。相反,我們可以接受他們,做我們想做的事情。

記住,情緒只是一種“行動傾向”。我們可以感到憤怒,但要冷靜行事。我們可以感到焦慮,但要勇敢地行動。我們可能會覺得沒有動力,但還是做了。

這就是克服拖延症的全部秘訣:注意消極的想法和情緒。讓他們在那裡。接受他們。不管他們,做正確的事。

現在,剩下的問題是:如何才能在這方面做得更好?你如何變得更有意識,你如何學會處理那些消極的想法和情緒?


你在拖延症戰役中最強的武器

這裡想說的是,克服拖延症最好的方法是“正念”的練習。卡巴金博士在其著作中對正念概括為:

“正念意味著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集中注意力,有意識地、不予評判地專注當下。這種專注使我們對當下的現實更自覺、更清明、更接納。”

正念就是保持一種不帶評判的、時時刻刻都在關注當下發生的事情的意識。這包括對身體感覺、思想、感覺和周圍環境的感知。非評判性的部分很重要,因為它需要接受,這意味著我們關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去評判它們。我們看他們的時候不會給他們貼上“好或壞”、“愉快或不愉快”的標籤。

正念就是允許我們退一步,從一定的距離觀察我們的思想和情緒,而不認同它們。它讓我們感受負面情緒,而不會驚慌失措,也不會做出反應。

將正念帶到拖延症上,正念讓我們在經歷消極情緒時仍能採取行動。首先,正念提高了我們對正在發生的事情的認識。其次,正念讓我們停留在消極情緒而不作出反應,給我們機會做正確的事情,不管我們的感覺如何。

研究表明,正念會讓你更快樂、更健康、更有同情心、更自律、更善於排除干擾等等——所有這些都被證明可以降低拖延症。

正念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技能。它讓你更清楚自己的想法、情緒、衝動和驅動力,讓你有意識地選擇是否對它們做出反應。它讓你保持消極的情緒和想法,讓它們在你做需要做的事情的時候成為背景。

除此之外,正念還能提高你的自我控制能力,讓你更少地自我批評,減少拖延之後的負罪感——所有這些都有助於克服拖延症。

為什麼正念會是擺脫拖延症的良藥

結論

拖延症的核心是情緒管理問題。當我們面對不舒服的任務時,我們會感到消極情緒——焦慮、無聊、沮喪、崩潰——我們應對這些情緒的策略就是逃跑,分散我們的注意力。拖延變成了我們緩解消極情緒的工具。

我們真誠地希望更加努力地學習,有規律地鍛鍊,每天冥想。但是因為這些任務讓我們感覺很不舒服,我們最終會拖延它們。

克服拖延症的關鍵不是擺脫消極的想法和情緒,而是不顧他們採取行動。不管我們喜歡與否,我們都需要學習去做這件事。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培養我們的正念。我們需要覺察到什麼時候我們會拖延,保持消極的想法和情緒,然後不理會它們。

因此,正念是克服拖延症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加強正念的最好方法之一當然是冥想。如果你還沒有養成每天冥想的習慣,強烈建議你儘快開始。

#情緒調控# #如何擺脫拖延症#

#正念減壓# #冥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