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鵬友程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這個問題!

讀完沉默久。千年事就是一個大循環,沒幾個人記得前車之鑑,無數的人在重蹈覆轍。人生的興衰榮辱一望可盡,個體的喜怒哀樂誰其知之。

南陽處士樊英,殊為可笑;汝南名士範滂,深感悲涼。想象劉越石在孤城之上吹響胡笳,桓大司馬在老淚中撫摸垂柳,庾子山在顛沛流離的後半生痛憶家園,夫復何言。盛唐的燕許大手筆如何,中唐的河朔三強鎮怎樣,文武的道路走的再遠再好,也早晚在歷史的長河裡沖刷淡化、不值一提。日下長安幾代秋,風霜畫遍古城樓,雖然性命隨著身軀的腐爛誠然已矣,人間事卻在史筆的記錄中永不磨滅。

中學初讀時以《綱鑑易知錄》啟蒙,僅僅是過眼而已,前四史的筆記峭瘦,還有後代的神怪晉書、囉嗦宋史,各有趣味。《東晉門閥政治》、《北魏平城時代》,這批書讓我認識到了更深一層。《西夏史稿》、《北狄與中山國》,這批書讓我瞭解了記載簡陋的少數民族。

可《資治通鑑》打下的脈絡框架,是梳理清楚一切的基石。沒有這樣的歷朝系統脈絡在,很容易在專讀某個朝代或者人物的歷史中迷失,容易導致崇拜朝代這樣搞笑的事情。推薦搭配著譚其驤的八本歷史地圖集,有地理搭配著更好閱讀。少年時難免於詩詞文賦,嘔心瀝血用於編排文字。可是隨著年歲的漸增,應該不侷限於此雕蟲之功。

私以為歷史讀物的啟發,其實是思想的拓延,在單薄的紙面上數著歷史的年輪,一葉知秋。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開篇就是坐在遺址上的興亡之感,讓人沉浸其中。李德哈特的一戰二戰史刻畫人物之深,與阿萊克修斯傳(中文譯本剛剛出來不久,極度推薦)比不遑多讓。拿破崙曾俯瞰埃及說:“金字塔下,三千年的風雲俯視著你們”。高加米拉的河灘地邊,依舊風吹麥浪,如同那時一樣。

就好像站在大明宮的遺址前,曾聽見不少遊人會說,光禿禿黃土堆有什麼好看的。我們自然不是在看黃土,而是在追想那昔日的盛唐氣象、千秋人物。





洞察天下World


《資治通鑑》從周紀開篇,對“名”與“分”的解釋是:“何謂分?君臣是也;何謂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分是君臣有別、也就是階層,名是名位,名分是封建社會秩序的來源。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封建社會已經有了眾多可供分配的財產,因此有了階層,掌握了生產工具的人與沒有掌握生產工具的人成為了兩個階層,統治階層與被統治階層,統治階層認為自己天生就具備某種不凡的能力,是被上天所選中的人,當然,實際上我們都知道國君並不比一個奴隸天生更聰明、更有才華,但是即使是孔子,仍然認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通過種種方式將這種秩序規定下來作為封建社會統治的根基。

隨著社會的發展,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已經拋棄了血統論,因為隨著對於基因的解讀,基因在遺傳中還存在著變異,並不是所有優秀的基因都能遺傳下來。而優秀努力的人並不會被天然禁錮,名分固然重要,努力與堅持才是不可或缺。


周曉林律師


每個人看問題的點不同,關注的方向也不一樣,你可以以其中的小故事去悟大道理,更可以在故事中找到平日裡為人處世的小邏輯。關鍵還是要自己去體悟,去感受。語文考試時的標準答案,不見得是你所認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