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鹏友程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读完沉默久。千年事就是一个大循环,没几个人记得前车之鉴,无数的人在重蹈覆辙。人生的兴衰荣辱一望可尽,个体的喜怒哀乐谁其知之。

南阳处士樊英,殊为可笑;汝南名士范滂,深感悲凉。想象刘越石在孤城之上吹响胡笳,桓大司马在老泪中抚摸垂柳,庾子山在颠沛流离的后半生痛忆家园,夫复何言。盛唐的燕许大手笔如何,中唐的河朔三强镇怎样,文武的道路走的再远再好,也早晚在历史的长河里冲刷淡化、不值一提。日下长安几代秋,风霜画遍古城楼,虽然性命随着身躯的腐烂诚然已矣,人间事却在史笔的记录中永不磨灭。

中学初读时以《纲鉴易知录》启蒙,仅仅是过眼而已,前四史的笔记峭瘦,还有后代的神怪晋书、啰嗦宋史,各有趣味。《东晋门阀政治》、《北魏平城时代》,这批书让我认识到了更深一层。《西夏史稿》、《北狄与中山国》,这批书让我了解了记载简陋的少数民族。

可《资治通鉴》打下的脉络框架,是梳理清楚一切的基石。没有这样的历朝系统脉络在,很容易在专读某个朝代或者人物的历史中迷失,容易导致崇拜朝代这样搞笑的事情。推荐搭配着谭其骧的八本历史地图集,有地理搭配着更好阅读。少年时难免于诗词文赋,呕心沥血用于编排文字。可是随着年岁的渐增,应该不局限于此雕虫之功。

私以为历史读物的启发,其实是思想的拓延,在单薄的纸面上数着历史的年轮,一叶知秋。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开篇就是坐在遗址上的兴亡之感,让人沉浸其中。李德哈特的一战二战史刻画人物之深,与阿莱克修斯传(中文译本刚刚出来不久,极度推荐)比不遑多让。拿破仑曾俯瞰埃及说:“金字塔下,三千年的风云俯视着你们”。高加米拉的河滩地边,依旧风吹麦浪,如同那时一样。

就好像站在大明宫的遗址前,曾听见不少游人会说,光秃秃黄土堆有什么好看的。我们自然不是在看黄土,而是在追想那昔日的盛唐气象、千秋人物。





洞察天下World


《资治通鉴》从周纪开篇,对“名”与“分”的解释是:“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分是君臣有别、也就是阶层,名是名位,名分是封建社会秩序的来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社会已经有了众多可供分配的财产,因此有了阶层,掌握了生产工具的人与没有掌握生产工具的人成为了两个阶层,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统治阶层认为自己天生就具备某种不凡的能力,是被上天所选中的人,当然,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国君并不比一个奴隶天生更聪明、更有才华,但是即使是孔子,仍然认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通过种种方式将这种秩序规定下来作为封建社会统治的根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抛弃了血统论,因为随着对于基因的解读,基因在遗传中还存在着变异,并不是所有优秀的基因都能遗传下来。而优秀努力的人并不会被天然禁锢,名分固然重要,努力与坚持才是不可或缺。


周晓林律师


每个人看问题的点不同,关注的方向也不一样,你可以以其中的小故事去悟大道理,更可以在故事中找到平日里为人处世的小逻辑。关键还是要自己去体悟,去感受。语文考试时的标准答案,不见得是你所认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