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史学专业人员如何读《资治通鉴》?

金楼家Kening

读一本书的办法,就是真的去读这本书

《资治通鉴》如何读,直接拿来读就是了,只是这本书部头大一点而已,不一定非得是史学专业的才能读,据说伟大领袖毛主席就特别喜欢《资治通鉴》,据我所知,毛主席并非史学专业。

我曾经读过的《资治通鉴》是中华书局的一套20本,胡三省注本,摞起来很高,要啃完这样一各大部头确实需要一些方法。

首先,古汉语基础。因为《资治通鉴》是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有一定差别,所以要读《资治通鉴》需要具备一定的古汉语基础。但是《资治通鉴》是宋朝人编纂的,历史上属于中古,与秦汉时期的古文比较起来相对要容易得多,可以先温故一下以前学过的一些文言文,最直接的办法是把中学课本上的文言文篇目再复习一下,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律,再去读《资治通鉴》要简单一些,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可以请教一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朋友,或者查一下《古汉语词典》等工具书。

其次,系统了解中国历史。《资治通鉴》是一个编年体史书,开始于周朝,结束于后周(宋朝之前),历史跨度1300多年,而《资治通鉴》更加偏重对于历史人物、事件的研究讨论,这就需要对这个历史跨度之间的历史脉络搞清楚,读的时候不至于跑偏。

第三,设定计划反复读。读《资治通鉴》这种大部头是急不得的,最好是设立一个计划,比如说三个月,五个月或者半年读完,一共20本的话一周或者两周读完一本。如果读不懂的话可以带着思考反复读。

总而言之,要读一本书的方法就是真的去读这本书,读完一本书的方法就是下定决心一定读完。同时读书应该有用,要边读边思考。

配图为司马光《资治通鉴》手稿,你觉得司马光书法水平怎么样?


书法雅集

不要拘泥于是不是“专业人士”,说实话,历史学家看到的《资治通鉴》和一个普通读者看到的《资治通鉴》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书,即使把史学专业的研究方法教给一个普通读者,没有几年的长期训练,也是学不会的。

对历史学者来说,《资治通鉴》既是研究其他问题的史料、工具书,本身也是研究对象。历史学者不会尽信《资治通鉴》里的历史都是信史,但会考察各种问题的真伪和来龙去脉。不同的史学学者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看到的《资治通鉴》的面目也不同。这就像庖丁解牛,看到的已经不是牛了。

但是,作为普通读者,其幸运或是不幸运之处恰恰在于,可以把《资治通鉴》当做全牛来读。

我也谈谈自己的体会吧,请大家指正。

首先,阅读时要有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什么意思呢?就是,读《资治通鉴》之前,要有一个大的问题在脑海里存在,不是具体的问题,而是宏观的大问题。比如,这次读,我要留意一下“古代政治制度特别是君臣关系的变迁”,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但最好不要留意细节问题,比如“资治通鉴里的皇帝都是怎么登基的,有几个后妃”之类。问题太细,你就会被带跑了。但是如果没有问题,你就会漫无目的的读,收效甚小。所以,要心存一个大的宏观问题,以大驭小,以简驭繁。

第二,阅读时,要准备工具书和网络

普通读者读《资治通鉴》,比专业人士所掌握的历史背景、语言文字、古代思想等的储备要少。因此,要谦虚一点,不要妄想上来就吃掉,不妨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因此,这就需要一些辅助。建议去买一套谭其骧的地图册,准备一本《汉语大字典》,对着电脑,拿着铅笔去读,

遇到不认识、拿不准的字、词,就去查;遇到不熟悉的人名,就去查;遇到莫名其妙的地名,就去查。你每天读一点,每次都查很多,用不了一年半载,你就会感到自己的水平突飞猛进。

第三,读之前,先了解一下司马光,读一些关于《资治通鉴》的入门书

古人讲究“知人论世”,孟子的这句话很有用。如果你没有老师可以请教,不妨自己在正式读之前,先去读一两册入门书。比如张煦侯的《通鉴学》,很经典,不过只能到孔夫子网上买旧版了;再有就是《司马光评传》,最新的有赵冬梅女士的《司马光和他的时代》等。

第四,选最好的版本,只要文言文水平达到高中,就不必去读任何白话本

最好的版本,目前就是中华书局的二十卷版本,带着胡三省的注。如果你能读这套,别的什么白话的选编的都不必去看了。

第五,在读完一遍之前,不要去看任何所谓的评点、解读,但不妨读一些研究著作

很多人都迷恋资治通鉴,就好像自己读了就能够治国平天下一样,所以,市面上特别是这几年,充斥着各类对通鉴的评点、点评、解读、细说等等。这些,也不是都不好。但是,建议在读完第一遍原著后再去看。如果确有精力,可以翻翻,但最好是能翻一下研究著作,或是读一下诸如王夫之《读通鉴论》之类的,也好于其他。


danyboy

坚持和自律,坚持和自律,坚持和自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不要急,一天读一卷,一周至少坚持读四天四卷。

理科生而为修过古汉语文学的我,已经快读完了,还有八分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