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煎中藥,看人看方

煎煮中藥時加多少水,熬成多少量為宜?多數時候,醫生會告訴你,中藥材浸泡一下,三碗水熬成一碗。這是煎煮中藥的“常規”操作,除此之外,還有濃煎和寬煎(類似藥茶代飲)兩種方法。其中,寬煎情況較少,濃煎則應選對適應證。

濃煎中藥,看人看方

濃煎中藥時,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1~3釐米為宜,若劑量較大或有松泡易吸水的藥物,可適當增加用水量,煎至濃稠。濃煎中藥時,一劑藥通常可煎煮兩遍,最終成人藥液劑量不低於200毫升,兒童不少於120毫升。

就藥材來說,濃煎適合滋補類方劑,如補氣、補血藥,以及滋補肝腎的藥物等,其中最有名的是治療元氣大虛、昏厥、脈微欲絕的獨參湯。由於濃煎下走,寬煎上達,所以調理位於中焦部位的脾胃時,煎煮不宜太濃,以免損傷脾胃。

就適應人群來看,主要包括四類。一是體質虛弱,需要長時間服用中藥調理體質者,如大病後、術後、產後和易感冒者等;二是各種慢性病患者,如腫瘤患者、婦科病患者等;三是工作較忙,難以堅持服用常量中藥的亞健康患者;四是年老或幼齡患者,他們本就進食量較少,無法服用常量中藥。

濃煎中藥時還應注意以下一些問題。首先,中藥濃煎後苦澀味會更重,尤其用於清熱解毒的寒涼藥物,本就胃口不好的人服用後,很容易噁心反胃。其次,中藥濃煎通常需要更高的溫度或更長的時間,一些藥物的有效成分會因不斷揮發而減少,導致藥效下降。較常見的有氣味芳香藥物,如薄荷、藿香、砂仁、沉香等,某些含有不耐高溫活性物質的藥物,如谷芽、麥芽、雞內金等,以及含有揮發油的解表藥,如麻黃、紫蘇、荊介等。最後,水溶液是有飽和度的,中藥湯劑也不例外,濃煎使藥湯達到飽和後,即使繼續煎煮,藥材內的有效成分也不會再釋出,反而可能減少,造成藥材浪費,因此不同方劑的具體煎煮時間應遵從醫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