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藥,巨大發展機遇來了

中药,巨大发展机遇来了

賽柏藍2020年第204篇文章

本文3243字,閱讀全文約14分鐘

來源: 賽柏藍 | 特約撰稿: 金雞湖畔

中醫、中藥是中華民族在和疾病鬥爭過程中傳承下來的瑰寶,在漫長的人類繁衍的歷史中,中醫藥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說沒有中醫藥,就沒有中華文明也不為過 。

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

傳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了針灸療法; 東漢華佗是世界上最早的外科醫師,其使用的麻醉劑就是中草藥麻沸散; 目前正火的免疫學療法萌芽於中國的唐代——藥王孫思邈用取自天花口瘡中的膿液敷著在皮膚上來預防天花; 明代 李時珍 的 藥物學 鉅著 《 本草綱目 》問世後,早在17世紀就傳至國外,已有日、英、法、德、俄、朝鮮以及拉丁文等多種文字的譯本,被稱為“東方醫學巨典”。

新中國解放後,中醫藥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都是老百姓防病治病的基本武器。 中醫藥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應該大力弘揚傳承,充分發揮其獨特的價值,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中醫藥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創造總結出一整套科學適用的理論。 陰陽五行學說綜合了中國古代唯物 哲學 樸素的自發的 辯證法 思想、自然科學思想。 中醫強調辨證論治,是目前人類正在倡導的精準醫療的始祖。 強調“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這是人類最早的預防醫學的概念。 中醫強調“醫者仁心仁術”,不主張一上來就動刀子切掉……。 用中醫泰斗鄧鐵濤的觀點概括: 中醫代表著最先進的醫學理念,是另一個主流醫學。

如此博大精深的主流醫藥學,卻在近年遭受近乎毀滅性的打擊,步履維艱。

什麼讓中醫藥如此步履維艱

一是醫學的進步,特別是西醫藥的發展。 人類的生物技術革命正在興起,醫藥學日新月異。 過去老百姓賴以生存保命的武器有了多重選擇,當然備受冷落。 就好像有了收音機以後,報紙會收到衝擊一樣。

二是目標人群的改變。 50後之前(生於1950年之前)的群體,是中醫藥呵護大的,對阿膠當然倍感親切; 60-80後,中西藥都能接受,雖然不吃阿膠但是知道補血; 90到00後,基本沒看過中醫,沒吃過中藥,怎麼能讓一個00後的小姑娘買阿膠? 而更要命的是,未來的消費主導群體是00後、10後……

三是妖魔化中醫藥的思潮。 由於各種原因,使得社會上興起了一股妖魔化中醫藥的思潮。 如果不加制止,這股力量對中醫藥的發展可能是毀滅性的。

四是市場經濟下中醫藥群體魚目混雜,敗壞了行業名聲。 一小撮不良從業者在利益誘惑下,打著中醫藥名號從事非法勾當,敗壞了行業名聲。

面對妖魔化中醫藥的浪潮,這些年來,國家層面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略舉一例: 2019年10月26日,國內主流媒體都授權發佈了《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

核心思想包括: 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堅持中西醫並重。 要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要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為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國家層面一直在不遺餘力的扶持中醫藥發展。 中醫藥從業者也在努力尋找給自己證明的契機。 而突如其來的的新冠病毒疫情,就給了這樣的一個機會。

老百姓對中醫藥認知的改變

從2019年底至今,新冠病毒疫情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 這期間,中國老百姓對中醫藥的認知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具體而言,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疫情伊始,醫藥界對中醫藥就抱有期望,但普通百姓沒有關注。 事實上,早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指南》第一、二版裡,就明確提出了“中醫藥治療: 根據症候辨證施治 ”的字樣,說明醫藥界一開始就對中醫藥抱有厚望的。 這可能和2003年非典時,鄧鐵濤教授良好的中醫藥臨床實踐有關係。 但此時,老百姓對中醫藥還普遍停留在過往的印象裡,沒當回事。

隨著疫情的發展,診療指南大力推薦中醫藥,但民間普遍懷疑。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指南》第三、四版裡,大幅增加了中醫藥治療的內容。 所不同的是,第三版強調了辨證論治,著重推薦了一些湯劑和飲片。 而第四版則把病人進行了分類,針對不同的病情推薦了中成藥、中藥注射劑等。

印象裡,最早呼籲中醫藥抗新冠病毒的專家,是張伯禮院士。 隨後,各地陸續有中醫藥治療效果好的報道,包括武漢金銀潭醫院也在使用中醫藥。 但此時,老百姓對此普遍抱有疑慮,醫藥從業者甚至認為可能有利益瓜葛。 這中間,還發生了雙黃連事件,普遍質疑雙黃連的功效。 但是這種狀況很快改變。 隨著越來越多的臨床實踐,中醫藥的效果經受住了考驗。

當前,中醫藥抗擊新冠病毒疫情的作用,已經不容置疑。 各地都結合病人的臨床症狀中西醫並舉治療。 武漢還委託九州通等中藥企業每天免費送中藥湯劑,用於預防感染。

可以說,雖然新冠病毒疫情到目前為止尚未控制,但經此一役,卻已經徹底改變了國民對中醫藥的看法。 不經意間,中醫藥給自己正名,並迎來了下一波良好的發展機遇。

中醫藥未來的發展

前面說了,國家層面,包括最高層對中醫藥的發展一直是不遺餘力支持的,強調是文化自信的一部分。 再舉一例,當前,很多地方要求將中醫藥的內容納入到小學生的教材學習中,就是強調從娃娃抓起。

只是由於上述四個主要原因,中醫藥的發展近年受挫。 而新冠病毒疫情,將導致未來中醫藥發展被看好。 那麼,和之前相比,未來中醫藥的發展會有哪些變化?

首先,資本市場有反應,中醫藥企業的股票將再次受到追捧。 比如紅日、同仁堂、康恩貝、以嶺、步長、葵花等。 事實上,很多公司的股票近期已經暴漲。 而且這種現象不是一次性的,因為某些產品已經藉助本次新冠疫情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第二,中藥新藥的研發將再次受到關注。 前幾年的中藥注射劑研發熱停止後,國內的中藥研發一直低迷,預計這種狀況未來會有改觀。 以治療呼吸道疾病為主的獨家中藥新藥尤其看好。

2019年每月CDC中藥受理情況

中药,巨大发展机遇来了

第三,中藥企業將迎來新一輪的投資併購潮。 受輔助用藥、中藥注射劑副作用、禁止部分西醫處方中藥等多重政策打壓的影響,部分中藥企業正在油鍋上煎熬。 疫情過後,預計將迎來針對這些企業的投資和併購。

第四,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企業迎來重大利好。 這兩類企業這幾年本來受到的影響就小,政策實際上還在不斷加持。 疫情過後,屬於好上加好。

第五,藥店將加碼中藥的銷售。 實體藥店預計普遍改造門面,增加或擴增飲片銷售面積。 前店後醫,名老中醫坐堂將再次吃香。 網上藥店的中藥產品銷售預計日漸火爆。

第六,中醫藥從業者逐漸增多,中醫藥相關研究機構、學術團體受到政府和企業扶持,名老中醫等學術帶頭人地位上升。

第七,人工智能、大數據、現代西醫藥研究等技術將越來越多的應用到中醫藥的發展上。 部分中藥研究西藥化,和天然藥物逐漸趨同。

第八,在國家大力扶持中醫藥發展的同時,行業監管一刻也不會放鬆,反而會越來越規範,越來越嚴。

藥企應未雨綢繆

假定上述預判成立的話,藥企現在該未雨綢繆幹些什麼?

首先,重新梳理規劃公司的中藥產品。 很多公司都有中藥產品,有些批文還是獨家的。 對在產在銷產品進行重新規劃,對休眠產品進行梳理,根據產品重新優化銷售組織架構,是當下藥企要做的重要事項。

其次,改造、提升和優化中藥生產車間。 一方面,中藥的銷量增加需要改造廠房。 另一方面,國家對於中藥的生產標準提升,也需要企業優化設施設備。

第三,擇機投資併購相關中藥企業,或收購中藥批文。

第四,儘快和中醫院校、中醫藥研究機構、名老中醫等學術帶頭人建立聯繫。

第五,已有大產品在銷的中藥企業,需要建立合乎規範的中藥材種植基地。

筆者是上世紀90年代初中醫藥學校畢業的,曾親身經歷過中藥的獨特療效。 前些年妖魔化中醫藥的時候,和很多有識之士一樣一直對此憂心忡忡。

筆者的大學老師周建理教授,還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有效成分算老幾? ——論中藥的守正創新和整體觀》,作為一個從業20多年的業內人士,筆者對此深表贊同。 最近有一個說法,叫“西醫藥讓人明明白白的走,中醫藥讓人稀裡糊塗的活”,話糙理不糙。

真心希望中醫藥能夠藉助這次疫情的離去永遠的發揚壯大,讓中華民族的這一瑰寶造福全人類。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