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康復的中醫綜合治療之一——中藥

腫瘤發病率逐年提高,雖然近年來隨著治療手段的進步,腫瘤的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但是對腫瘤的攻克仍然面臨很大的挑戰。手術、放療、化療仍是腫瘤治療的三大手段,但是生物治療、中醫中藥等治療方法在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總生存期等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孫燕院士一直都很重視中醫藥在腫瘤治療中的作用。許多學者都注重中西醫並重的原則,有學者認為,通過整體思維從宏觀到微觀理解細胞傳遞的分子狀態與腫瘤細胞及多細胞關係,從宏觀的“平衡”理解多學科協調中的中醫藥干預重要性及發展前景,但應注意在癌症這一疾病中的整合醫學慨念而不是相互排馳的結果。近年來,腫瘤治療不斷有新進展出現,但是對腫瘤康復的研究和臨床實踐關注較少。腫瘤康復醫療的含義是:針對癌症本身或治療的副作用、併發症等所導致的患者功能異常、軀體殘疾以及心理障礙,通過綜合的康復治療或指導,促使患者在軀體上、生理功能上、心理上、社會及職業等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復。中醫在腫瘤康復治療中有其獨特的優勢。

1、 減輕放療毒副反應

放射治療是腫瘤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但是由於不同正常組織對射線的耐受劑量不同,無論何時給予治療劑量的放射治療都存在對正常組織產生損傷的風險,此風險隨放射劑量的增大而加大。放療常見的併發症有放射性肺損傷、放射性皮膚損傷等。放療的毒副反應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還成為放療劑量的重要限制因素。祖國醫學認為放射線是一種火邪,為陽邪、熱毒,易耗氣傷津,生風動血,造成機體氣虛、陰虛、血熱、血瘀。在臨床中,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採用清熱解毒、養陰清肺的治則,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症狀,提高療效。放療期間可以以五味消毒飲為基礎方加減,以清熱解毒為主,放療後以沙參麥冬湯化裁,以滋陰清熱為主。放射性肺損傷主要從“肺痺”、“肺痿”等範疇論治,臨床治則主要是清熱解毒、養陰益氣、涼血活血;放射性皮膚損傷還可以外敷三黃膏;放射後的骨髓抑制可以以八珍湯加減變化,但應注意理氣行滯,否則會凝聚,變證蜂起。

2、 減輕化療毒副反應

化療是腫瘤治療的常用手段之一,然而由於化學藥物的特殊性,患者化療後會產生近期或遠期毒性,不僅患者痛苦,而且影響化療計劃的順利實施。合理辯證的應用中醫藥,能夠減輕患者化療的毒副反應。骨髓抑制是腫瘤化療的最大障礙,中醫理論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通過補氣養血、補腎生髓,減輕骨髓抑制,可用八珍湯加枸杞、黃精、菟絲子、補骨脂等補腎之品。胃腸反應較重,噁心、嘔吐者,為胃失和降,應理氣和胃止嘔,可用四君子湯加藿香、佩蘭、旋復花、代赭石;呃逆者可加丁香、柿蒂;食慾減退者加炒麥芽、炒谷芽、神曲、山楂等。由化療導致的神經毒性,患者出現手足麻木等症,可以活血通絡,可以用川芎、桃仁、赤芍、紅花、三稜、伸筋草、威靈仙、羌活、獨活水煎外洗。

3、 中藥促進術後康復

腫瘤患者手術後氣血虧虛、元氣大傷,中醫藥在手術後採用扶正培本的方法,能收較好的效果,促進患者康復。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扶正中藥能提高機體自身免疫力,增強自身抗病能力,有利於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很多學者都認為,術後儘早進行中醫藥康復治療,可使正氣得到固護,氣血生化有源,臟腑百骸得以濡養,機體快速康復,並及早接受後續治療,從而預防、減少或延遲腫瘤的復發和轉移,提高無病生存期。術後患者氣血虧虛,面色蒼白,乏力為主者,應以十全大補湯化裁,加龍眼肉益氣補血,佐以木香、砂仁行氣,使補而不滯。腫瘤患者術後是以正虛為主,扶助正氣應貫穿於術後康復的全過程。但是部分患者術後早期可能出現熱毒瘀結或腸腑氣滯,這時就要注意標本虛實的主次之分,合理運用解毒逐瘀、理氣通腑之法。對於手術後的患者應注意遵循“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則,去實攻邪不可太過,標實之證緩解後,本虛之證就會顯現出來,及時調整扶正與祛邪的關係,繼續以益氣養血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